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明代畫家仇英《潯陽送別圖》作品鑑賞 現藏於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明代畫家仇英《潯陽送別圖》作品鑑賞 現藏於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潯陽送別圖》是明代仇英以《琵琶行》詩意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於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代畫家仇英《潯陽送別圖》作品鑑賞 現藏於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該畫畫面主體部分描繪舟泊江畔的情景,面以青綠山水作爲主調,工細的人物穿插其間。山石無皴法,僅以勾着色近用草綠,漸爲石綠青,水均作白一鱗紋,雖山勒略爲板重,卻表現出精裝飾之美。

畫面內容

此幅工筆青綠山水潯陽送別圖卷是明代畫家仇英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詩意而作,畫面表現潯陽江邊白居易登舟探訪琵琶女的情景。潯陽江頭,琵琶聲聲,感慨於人生不得志,也許又帶有一些仇英自身的寫照。《潯陽琵琶》仇氏五十九歲卒前,有秋作琵琶行圖軸之著錄。

《潯陽送別圖》取唐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岸旁老樹前,二僕一掌燈一牽騎,正待主人送客歸去。左巖樹叢後二舟並列,一舟華麗寬敞,爲青州司馬白居易送客之行舟。另一舟微露船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人婦的乘船。大船以編葦作頂,一夫撐篙將船定住,一童正整理酒具,桌上則佳餚並陳,白衣者白氏也。船後山巖復起,勾石與樹法相同,起伏婉蜒如馬和之螞蝗描法,萋萋葦草,起自水際,遠岸柳蔭葦下,三五歸舟夜泊於岸旁,一片朦朧,直達天際。

遠處是開闊的江面,投射在江心,一片靜謐寂畫面上羣山及遠處的村隱沒在山嵐夜霧間,林木由黃轉朱,正是秋天景色。卷尾款“實父仇英制”。

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譁,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爲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

明代畫家仇英《潯陽送別圖》作品鑑賞 現藏於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第2張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該畫是仇英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裏面的詩意爲題材而創作的畫作。

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黃宗賢:該畫面場景空闊,人物穿插其問。細緻的筆法、鮮麗而蘊潤的色彩和裝飾性的繪畫語言,使畫面瀰漫着夢幻般的詩意。由此圖可見仇英師趙伯駒、劉松年青綠山水畫法而有所創新的風格特徵。

重要展覽

2013年12月1日,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繪畫名品700—1900”展覽,展品包括《潯陽送別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