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南歌子·再用前韻》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南歌子·再用前韻》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歌子·再用前韻

蘇軾 〔宋代〕

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裏栩然蝴蝶、一身輕。

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譯文

《南歌子·再用前韻》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山中下雨我便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氣晴好我便和衣而睡。不知道報時的鐘鼓幾時響起,酣睡夢中,我如蝴蝶一樣歡樂暢快。

人老才盡,還無法實現歸隱的志向。我經營家產惹得人們笑話,他們不知道我只想在湖邊無泥的地方悠閒散步而已。

賞析

上片寫旅途中冒雨趕路的辛勞以及歸來後歇宿的情景。詞一開始,就描繪出蘇軾帶着酒意冒着山中陣雨匆匆趕路的形象。帶酒衝山雨”,蘇軾的勞苦以至於狼狽不言而喻(這同蘇軾在黃州時期“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不可同日而語)。接着便轉到寫歸來後酣睡的情景。當他趕回鳳翔城時,已是傍晚時分,天已放晴,蘇軾似乎什麼也顧不上,連衣服都沒有脫,就躺在牀上睡着了。這一覺睡得真香,連城裏報曉的鐘鼓聲都沒有聽到。以上兩句敘述,除了寫出天氣變化,表示人已歸來(由“鐘鼓”所示)之外,主要是從側面表現出旅途的極度疲勞。蘇軾還寫到夜裏或清晨(李商隱有“莊生曉夢迷蝴蝶”之句)做了一個夢。“夢裏栩然蝴蝶,一身輕。”此句顯然是用典,而不是夢境的實錄。其用意可能有兩點:一是表示行旅生活(雖然是短暫的)結束後的一身輕鬆,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於莊周的淡泊功名的意識,因爲莊周夢中化爲蝴蝶,物我不分,是意味着超然物外的。

《南歌子·再用前韻》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下片着重抒寫歸來後的牢騷情緒以及進退兩難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這兩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詩意,集中抒發了內心的不平和牢騷。其所以如此,是因爲宋仁宗嘉祐八年正月宋選罷鳳翔府任,陳希亮來代,陳氏馭下嚴肅,不假人辭色,而蘇軾年輕氣盛,每與之爭議,胸中不平,時或流露於筆端。事實上,蘇軾當時28歲,何談“老去”。這大概緣於宋人的一種文化心態,喜歡稱“老”。蘇軾同時創作的《題寶雞縣斯飛閣》詩中的“誰使愛官輕去國,此身無計老漁樵”,與此意正同。接着筆鋒一轉,“求田問舍笑豪英”。“求田問舍”,這一典故用來比喻辭官歸隱。“笑豪英”,是說爲英雄豪傑所恥笑,因爲退隱等於放棄蘇軾自己早年立下的報國的壯志。這句寫出了蘇軾進退兩難的心情,而後蘇軾在詩詞中反覆抒寫這種情緒,表現了蘇軾對仕途和人生的一種文化思考,鳳翔之作僅僅是初露端倪。 “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是因爲鳳翔有東湖的緣故,這句是承上“歸來”二字而言,又與開頭寫馬在雨水泥濘中艱難跋涉的情景相呼應,表現出蘇軾此次行役歸來後輕鬆、欣慰的心情。

全詞,先描寫蘇軾旅途的生活情景,再由景入情抒發感慨,反映了蘇軾擺脫了仕宦名利、紅塵俗務的束縛,以及曠達瀟散淡然的人生情懷。

創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鳳翔通判任的蘇軾赴長安(今西安),往岐山,過寶雞,重遊終南山,遊途中遇到晴雨變化,蘇軾由景生情寫下該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