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舟過謝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舟過謝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舟過謝潭三首·其二

楊萬里 〔宋代〕

《舟過謝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夾江百里沒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嶺草已青今歲葉,岸蘆猶白去年花。

創作背景

《舟過謝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詩人從家鄉吉州(今江西吉水縣)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任,在溯贛江途中經謝潭。詩人嘆其江山畫卷,天賜風光,故作《舟過謝潭》組詩。

賞析

寫荒江舟行所見草青蘆白的景象。起兩句寫夾江百里的荒寂與江流的彎曲。贛江上游,地當大庾嶺北,相當荒僻,“百里沒人家”的情景自是紀實。正因爲荒寂無人,江流又彎彎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難耐,故說“最苦”。三四兩句,轉寫寂寞旅程中所偶然發現的兩種異時而並存的自然景象:“嶺草已青今歲葉,岸蘆猶白去年花。”詩人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嶺上朝陽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葉已經返青泛綠,而近岸的水邊,蘆葦還殘留着去年秋天開的白花。春草秋蘆,異時而生,在通常的概念與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一個畫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卻真實存在這種新故相映的景物。詩人敏銳地發現了,並感受到大自然畢竟豐富多彩,於是將它們毫不費力地描繪出來,不加任何說明,因爲它們本身就含有無限的詩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