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題苜蓿峯寄家人》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題苜蓿峯寄家人》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題苜蓿峯寄家人

岑參 〔唐代〕

苜蓿峯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

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譯文

《題苜蓿峯寄家人》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苜蓿峯邊春天又已來臨,胡蘆河上不由淚下沾巾。

你在閨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場愁極出征之人!

創作背景

此詩爲詩人在安西都護府任職時作,約作於天寶八載(749)。詩人在安西時,曾行役於外,至苜蓿峯,適逢立春,頓起思家念親之情而作此詩。

賞析

這首詩實際上是寫給親人的一封書信,表達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詩的前兩句照應題目“題苜蓿峯”從首宿峯寫起。春天又來到苜蓿峯、胡蘆河上。眼望邊地景物,詩人不由淚下沾巾。開始就點出邊地、點出季節。“逢”,實則是“又逢”,這就強調了置身邊塞已非一日。“苜蓿峯”、“胡蘆河”說的都是邊地,上下兩句以互文句式作反覆說明,不僅點明地點,而且它們本身又是異地景物,從而強調了與“家人”相去之遠。這一切正是觸動詩人感情的契機。“淚沾巾”這一形象性的活動便概括了此時此地詩人的心情。至於“淚沾巾”的原因,則由下兩句來具體寫。格調是沉重的。

《題苜蓿峯寄家人》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第2張

詩的後兩句照應題目“寄家人”寫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樣思念徵人,卻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會知道沙場之上又是怎樣地令人愁腸欲斷呢?這裏作者沒有直接去寫自己思念“家人”,卻去寫“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難以排遣;“空”,又有憑空之意,叫思念也難知沙場徵人之苦。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憐惜,也就襯托了詩人思念之苦,較之一般寫家人億徵人更爲深切。詩人之所以“愁”,是由於沙場征戰之苦,是由於家人思念之苦,“淚沾巾”的原因在這裏也就得到了回答。身爲徵人的詩人理解“家人”,同時也希望“家人”理解徵人,慰藉之意,關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詩語言樸質自然,感情真摯深切,格調蒼涼沉重,先從自己思念“家人”寫開去,又從“家人”思念自己寫攏來,結構迴環,語意深長,很好地傳達了詩人愁腸百轉的心情。

岑參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爲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爲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爲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