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

蘇軾 〔宋代〕

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

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含滋嚼句齒牙香。

譯文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橘樹何時與山楂、山梨一起長到雪霜來時?一旦經過品評之後,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麼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

我到黃州來,開始還未認識橘樹。如荊州、揚州產的金子般的橘子極爲貴重,我樂於嘗新橘。品嚐橘子吮它的滋味,賦寫橘詩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賞析

上片,詠橘的高潔品格和生活地位。“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以襯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潔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過霜期,而橘子卻能凌霜傲雪,常綠不衰。正因兩者從未“幾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於是一經人們“題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頌》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來,對橘的是非褒貶從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稱頌,原於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貶責,原於它是生於山間的“木奴”。所以該詞的上片最後一句,蘇軾發出“木奴何處避雌黃”的感嘆,也是爲橘的俗名“木奴”正名。這一過片問句,爲下片進一步詠橘作了鋪墊。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下片,寫橘之品格、價值和地位。“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以對襯之筆,先寫“北客”對橘初不相識,正是爲了襯托如“南金無價”的橘子樂於被人們“新嘗”的價值。於是更進一步贏得人們的滿含滋吮它的滋味,賦寫讚頌它的詩句,其“齒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歷史的。

全詞,運用了比襯、抑揚、反問、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豐碩、香味。尤其運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襯出橘子的美質和價值。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十二月,是蘇軾貶居黃州的第三年冬天,蘇軾品嚐香橘有感,作該詞抒發自己清新高潔的性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