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王維爲了現身說法的,體現禪意哲理,遂作《秋夜獨坐》

王維爲了現身說法的,體現禪意哲理,遂作《秋夜獨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音畫,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篤誠奉佛,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爲南宗山水畫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祕訣》,存詩約400首。北宋蘇軾評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王維的《秋夜獨坐》,一起來看看吧!

王維爲了現身說法的,體現禪意哲理,遂作《秋夜獨坐》

【內容】: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賞析】:

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象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表現上較爲真切細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讚賞。

前二聯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彷彿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於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於深刻的悲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啓發誘導。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於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裏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啓發,注意到秋夜草野裏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現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啓發誘導,自以爲覺悟了。

王維爲了現身說法的,體現禪意哲理,遂作《秋夜獨坐》 第2張

後二聯便是寫覺悟和學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黃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爲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慾,是謂“無生”。倘使果真如此,當然不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詩的前半篇表現詩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微,藝術上是頗爲出色的;而後半篇則純屬說教,歸納推理,枯燥無味,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