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張炎《高陽臺·接葉巢鶯》:借西湖感春抒發自己的亡國哀痛

張炎《高陽臺·接葉巢鶯》:借西湖感春抒發自己的亡國哀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炎(1248-約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南宋末元初著名詞人。張俊六世孫。他主張好詞要意趣高遠、雅正合律、意境清空,並以所作爲論詞的最高標準,但是他把辛棄疾、劉過的豪放詞看做“非雅詞”,則反映了他偏重形式的藝術特點。書中所論詞的做法,包含他個人的創作實踐經驗,某些論述至今仍有借鑑作用。他熱衷於詞學研究,著有《詞源》2卷。有詞集《山中白雲詞》8卷傳世,存詞約三百首。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張炎的《高陽臺·接葉巢鶯》,一起來看看吧!

張炎《高陽臺·接葉巢鶯》:借西湖感春抒發自己的亡國哀痛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如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張炎《高陽臺·接葉巢鶯》:借西湖感春抒發自己的亡國哀痛 第2張

【賞析】

亡國之音哀以思,本詞即是一首眷念故國的哀歌,借西湖感春抒發自己的亡國哀痛。本詞爲南宋亡國後詞人重遊西湖感懷而作。上片起拍寫實景,景密意淡。“巢鶯”、“卷絮”、“斜日”,平緩寫景,已暗藏日暮春晚氣氛。下文發問,雖語意陡轉,亦順理成章。今年花事已晚,故呼喚東風伴隨薔薇稍住。但薔薇花開,春事將盡,故曰“可憐”。末寫西泠繁華景點,已滿目荒涼。“一抹”,筆墨如畫。下片承上片意脈,以問句振起詞氣。樑燕改投門戶,繁華地、人文景,一派淒冷。白鷗也愁,人何以堪,翻進一層,轉寫自我心緒。飛花、啼鵑,發人哀思,着兩“怕”字,寫盡江山易主、人事全非,目不忍睹、耳不忍聞之痛。陳廷焯贊此詞“淒涼幽怨,鬱之至,厚之至(《白雨齋詞話》),是很恰當的。全章清虛騷雅,融情入景,賦物以情,情摯辭婉,結構嚴謹,靈動流轉,極悽愴纏綿之致。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