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張九齡《感遇·其二》: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

張九齡《感遇·其二》: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九齡(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積極發展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著有《曲江集》,譽爲“嶺南第一人”。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張九齡的《感遇·其二》,一起來看看吧!

張九齡《感遇·其二》: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

《感遇·其二》

作者:張九齡

江南有丹桔,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註解】: 1、豈伊:豈唯。 2、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語。後人常作砥礪節操的比喻。 3、薦:進獻。

【韻譯】: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 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讚, 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環奧祕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 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張九齡《感遇·其二》: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 第2張

【評析】: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區。於是借彼丹 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託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讚頌之意。 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使然,並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 佳果,本應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爲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 最後爲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 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