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吳潛《水調歌頭·焦山》:全詞融寫景、懷古、抒情爲一體

吳潛《水調歌頭·焦山》:全詞融寫景、懷古、抒情爲一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潛(1195年—1262年)字毅夫,號履齋,原籍宣州寧國(今屬安徽),出生於浙江德清新市鎮。南宋官員,詩人。祕閣修撰吳柔勝第四子,參知政事吳淵之弟。吳潛爲南宋中晚期名臣,出任地方、朝廷要員時均頗有建樹。其亦工詞,詞風近於辛棄疾,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吳潛的《水調歌頭·焦山》,一起來看看吧!

吳潛《水調歌頭·焦山》:全詞融寫景、懷古、抒情爲一體

水調歌頭·焦山

吳潛〔宋代〕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天際孤雲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

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回頭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這是一首登臨抒懷的詞作。上片詞人從“鐵甕”起筆,點出鎮江城古來形勝的特點,並交代詞人所在。次句聚焦“金焦”,寫出金山、焦山東西相對的壯觀之勢。首二句寫得概括、有力,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勢。接着兩句寫夾在金山、焦山之間的江水:萬里江流從東邊滾滾而來,伴着晨風,捲起驚濤駭浪。 “注” “卷”兩字用力極大,突顯江水浩大的聲勢,襯出山水相問的壯麗景緻。 “天際孤雲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三句中,“孤雲”“孤帆”襯出江天、江水的浩渺;“來去”“上下”縱橫交錯,可知詞人在遊目騁懷,頻頻俯仰,可以想見其跳蕩的神思;“天共水相邀”將水天相接的情境展現在人們眼前,這境界是非常開闊的。詞人還沒有看夠山和水,“遠岫忽明晦”的景緻又映人眼簾,“忽”字體現出“明暗”的瞬間性,這剎那間的感官刺激又引起詞人多少興奮。“好景畫難描”一句收束上片。詞人上片全在寫景,但仍覺自己未能將好景描畫出來,可見焦山景色之美好。

吳潛《水調歌頭·焦山》:全詞融寫景、懷古、抒情爲一體 第2張

下片首三句“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詞人從歷史的角度,由近到遠,寫鎮江古城的攻守征戰,突顯鎮江古城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回頭幹載陳跡,癡絕倚亭皋”兩句,詞人從追溯歷史中回到現實,他癡癡地倚立江邊,不禁感慨萬千。詞人對古來梟雄無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一展宏圖,可現實中卻不是這樣。詞人滿腹詩書,卻官小權微,難受重用,大有懷才不遇之感,於是他不得不開解自己。“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詞人豔羨江邊鷗鷺能夠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越飛越高,直飛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間興廢。結尾兩句由豔羨鷗鷺更進一步,詞人想象自己能與鷗鷺同命,可以飛上天空,離開紛繁複雜的塵世,從側面表現出詞人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壯志難酬的憂悶。

全詞融寫景、懷古、抒情三者爲一體,層次分明,語言純熟,意境開闊,耐人尋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