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蘇頲《汾上驚秋》: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

蘇頲《汾上驚秋》: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頲(670-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省武功縣)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學家,尚書左僕射蘇瑰之子。蘇頲著有文集三十卷,還曾參與修定《開元后格》、《開元后令》、《開元后式》。《全唐詩》收錄有其詩作99首。《全唐文》則將其文章編爲九卷。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蘇頲的《汾上驚秋》,一起來看看吧!

蘇頲《汾上驚秋》: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

汾上驚秋

蘇頲〔唐代〕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這首五絕有興寄,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它採取了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複雜心情。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這前二句是說,北風吹卷着白雲使之翻滾涌動,我要渡過黃河到萬里以外的地方去。

前二句顯然化用了《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爲“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的暗示着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后土的歷史往事,同時也不難使人聯想到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爲。兩者何其相似,歷史彷彿重演。這意味着什麼,又啓示些什麼,詩人並不點破,留給讀者自行理會。然而題目卻點出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到震驚的。難道這是由於個人的原因遭遇而被震驚了嗎?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一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在一生中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外放。恰如一陣北風把他這朵白雲吹得老遠,來到了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義是複雜的。總的說來,是在即景起興中抒發着歷史的聯想和感慨,在關切國家的隱憂中交織着個人失意的哀愁。可謂百感交集,愁緒紛亂。

蘇頲《汾上驚秋》: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 第2張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這後二句是說,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凋零,我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爲了使讀者體會這種心情,詩人在後二句便明確的加以說穿了。“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搖落”用《秋風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於戰國楚宋玉《九辯》語“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裏用以指蕭瑟天氣,也用來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心緒並非只是個人的失意。“秋聲”即謂北風,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前二句所蘊含的複雜心情的性質和傾向。

實際上,這詩的表現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此詩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詩人有寄託,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爲什麼,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採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彷彿受到歷史的某種啓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只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是這一點,卻構成了一種獨有的藝術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