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韓愈的《師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師說》的意義是什麼?

韓愈的《師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師說》的意義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韓愈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有唐一代的文學實在是達到了頂尖的高度:前有《滕王閣序》、《爲徐敬業討武曌檄》這樣氣勢磅礴、大氣渾厚的駢文經典,後有《將進酒》、《茅屋爲秋風所破歌》這樣的詩歌秀品,使詩文蓬勃發展,唐詩更成藝術頂峯。散文文學散落在羣星中,並不讓人覺得如何璀璨。

《師說》作爲唐文中的經典看似平平無奇,既無《赤壁賦》的詞采飛揚,也無《蘭亭集序》的玄思飄逸,但卻受到歷代文豪追捧。

作者韓愈,論曠逸古今不如蘇軾,論文氣旺盛不如歐陽修。但他卻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是他的粉絲,曾評論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歐陽修的"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亦是承襲他的治學思想。

《師說》與韓愈,看似平實,但都有着極高的文學地位。這曾讓我困惑不已。

曾經通篇背誦《師說》,但卻讀不懂韓愈,而今再讀《師說》我卻彷彿窺見了一位千古鬥士。

韓愈的《師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師說》的意義是什麼?

一、師道不存

隋唐時期首創科舉制度,將選官擢才的範圍擴大到普通家庭,但選官仍然受到魏晉以來的門閥氏族的影響,許多世家子弟、高官之後可以直接入學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無論課業如何,都可以入朝爲官。這使得上層士族普遍輕視"教書"之人。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愈顯官場積弊,很多平民學子對科舉考試失去信心,因而放鬆學業,從師的風氣也在民間下降。

以上兩種因素導致了當時恥於求師、羞爲人師的社會風氣。

貞元十七年官途屢屢失意的韓愈終於得到起用,被唐德宗授予國子監四門博士之職,負責整理典籍與教授四門學。在國子監爲師的韓愈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學風之不正,教學事業困難重重的現狀。

次年李氏子蟠問道於韓愈。韓愈有感於"師道不存"、李蟠能行古道而寫下《師說》一文,立志借國子監之平臺改革文壇,一掃輕靡之風。

韓愈的《師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師說》的意義是什麼? 第2張

二、何爲師道

《師說》一文韓愈開門見山直接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這一中心論點,毫無魏晉駢文的拖沓。接着他爲"師"下了定義:"傳道受業解惑也"。"師"不再專指博士、祭酒這樣的官府教師,也不僅僅是民間私塾的各科先生,而是各行各業能夠傳達道理、消解疑惑的人。這就首先理清了"師"的概念與範圍。

而後韓愈由"熟能無惑?"論證至"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條理分明、邏輯嚴密。這也體現了韓愈的基本主張:即能者爲師。

接着是對現狀的描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士人請師教子而自身則恥師,實在是矛盾之極,士人恥師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對比,愈發顯得士人的見識不足。最後韓愈例舉了先聖孔子的求師經歷,有理有據,詳實地論證了求師問道的中心思想。也表明了師和弟子的相對關係:即弟子與師是平等的。這大大地淡化了師的權威與神祕。

韓愈借褒獎李蟠爲由,抨擊了當時恥於相師的社會風氣,爲文壇帶來一股清正之氣。而《師說》一文也與當時盛行的華麗駢文不同,全文古樸詳實,頗有先秦遺風,這也爲文壇的靡靡之音注入了一股清流。

韓愈的《師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師說》的意義是什麼? 第3張

三、《師說》與古文運動

魏晉以來,講求四六句對偶、詞藻華麗的駢文盛行一時,並影響深遠。及至南北朝時期,爲了追求對偶、用典、華麗,駢文往往艱澀難懂、表意空洞。這種文風一直持續到唐代。

詩歌也受到這種靡豔文風的影響曾一度空洞乏情。但前有陳子昂返璞歸真,重現古風,後有上官婉兒宮體訴情,開一代之先河。因此唐代詩歌高度繁榮,快速摒棄了宮體靡豔文風的影響。與之不同的是文章方面遲遲沒能革故鼎新,巨麗駢文仍然盛極一時,而先秦的古樸散文只是小衆文人的愛好。

韓愈身居國子監四門博士之職,開始積極提倡文壇改革。時人柳宗元、劉禹錫積極響應,亦批評六朝文風。此時終於迎來了"古文運動"的高潮。

"古文運動"主張繼承散文傳統,有所革新和創造,反對抄襲模仿;文從字順,語言服從內容的需要;內容與形式統一。同時韓愈又明確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創作思想。

文明何道?道即是孔孟之道。沒錯,除了一改文風之外,匡扶儒門纔是韓愈內心的真正訴求。《師說》既是韓愈"古文運動"的莊嚴宣言,又是弘揚孔孟之道的有力工具:

儒家思想講究尊師重道,講究天地君親師,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師道衰落也就意味着儒家思想的衰微。中唐時期,藩鎮割據,混戰不休,統治者崇信佛老思想,這給儒學的統治地位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除此之外,佛寺廣建,佔良田無數,而僧人又得以免納賦稅,這嚴重影響了經濟民生,乃至動搖國本。

《師說》極力倡導師道復興乃是韓愈文以救國的第一步。以倡師道而復興儒學,以復興儒學來反對佛老,再以反對佛老而治世救國,這纔是韓愈寫作《師說》的終極目的。

一代文豪韓愈雖然培養了衆多青年散文家,但他想做的從來不是傳道受業解惑的聖人先師。他的心中藏着匡復盛唐的夢。

韓愈的《師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師說》的意義是什麼? 第4張

四、《師說》與韓愈

《師說》之後韓愈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但卻並不是文壇之人風聞而從之,而是奚落排擠。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寫道:

"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爲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 。因抗顏而師。世果羣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爲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這足以說明韓愈因爲《師說》而遭到了嘲笑咒罵。《師說》的餘韻不止於此,第二年,即公元803年,韓愈因上表《論天旱人飢狀》遭李實饞害被貶,然這其中不乏有《師說》帶來的負面影響與頑固守舊派的落井下石。

遭逢貶謫的韓愈並沒有放棄"古文運動",反而繼續教授門徒,時人受教於韓愈都自稱"韓門弟子"。此次被貶之後不久,他又被再次起復,甚至一度官至刑部侍郎。然而不論得意失意,韓愈始終不改風骨。

公元819年,唐憲宗迎鳳翔法門寺佛骨入京,舉朝崇佛,韓愈憤而寫《諫迎佛骨表》。在奏疏中他直言佛骨爲“朽穢之物”、信佛之人皆早亡而觸怒皇帝被貶潮州。在途經藍關之時韓愈與侄孫韓湘相見,寫下了"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的悲壯之句。

從《師說》到《諫迎佛骨表》韓愈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爲文理念:文如其人、文以載道、不平則鳴。雖然屢遭起落,卻不改初心。在世人眼裏他也是永遠的"楚狂小子韓退之"。

韓愈的《師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師說》的意義是什麼? 第5張

五、《師說》的意義

《師說》作爲"古文運動"中的經典篇章是韓愈身先士卒的大聲疾呼。《師說》全文形象生動,用筆精煉。韓愈以他的優秀散文做示範在青年作家中樹立了威信,並贏得了更多的認同。

其二,《師說》明確表達了韓愈"文道合一"的寫作規範。全文無一處廢筆,中心思想明確,文章中的所有語言都是爲了闡明求師問道這一中心而服務。切合了韓愈"文以載道"的理論思想,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產物,除此之外,此文還極大的體現了散文的教化作用。

其三,鑑於當時的社會風氣,《師說》的橫空出世不異於驚雷乍響,爲日後的社會變革注入了精神力量,同時此文抨擊時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們對求師問道的看法。

《師說》同時入選了部編本與人教版語文教材。這足以說明千年之後《師說》仍然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與現實意義。

《師說》中"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一句不僅體現了韓愈不恥下問的治學思想,也告誡當今的我們要以社會爲師、父母師友爲師、文史科技爲師。

除此之外,爲文要言之有物,要有真情實感,恐怕也是這篇《師說》想要傳遞給學生們的作文理念。

最重要的是我在《師說》之中看到了韓愈的鬥士之魂:在衆所恥師的環境中,他以《師說》爲吶喊,破開文壇腐朽,抗顏爲師;他以筆爲刀,劈開政壇黑暗,革新救國。肅清文壇即肅清政壇。

因爲《師說》韓愈被斥爲好爲人師的"狂人",可見這樣一篇文章在當時是多麼的驚世駭俗,也可見韓愈的氣魄與膽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