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南北朝大詩人鮑照首創“玉壺冰” 強調自己的“純潔”

南北朝大詩人鮑照首創“玉壺冰” 強調自己的“純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北朝劉宋王朝有一位大詩人鮑照,寫有一首《代白頭吟》,開篇就是: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鮑照用“玉壺冰”來自擬,強調自己的“純潔”。本來冰就很純了,再加上還盛放在玉壺裏,那就真是“冰清玉潔”了。鮑照在詩壇的地位,可譽爲南北朝時期的李白。從此,後輩詩哲們就再也忘不了這個裝着冰塊的玉壺了,而拾人牙慧的最有名的,當數盛唐邊塞詩人王昌齡。

提及王昌齡,首先想到的無疑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這位大佬並非一味的粗獷、豪傑,他的情感其實極爲細膩,寫起送別詩來,也是唐人中的佼佼者。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隆基的開元之治剛剛結束,王昌齡如同好友李白一樣,都在仕途官場上蹉跎不堪。好在這一年,王昌齡寫下了催人淚下的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邊冰心在玉壺。

南北朝大詩人鮑照首創“玉壺冰” 強調自己的“純潔”

當時,北方人王昌齡在江寧縣(今南京)做縣丞,有一位友人要離開前往洛陽,王昌齡攜手相送,直到如後輩柳永那般“竟無語凝噎”後,才叮囑朋友,回到洛陽,如果有親朋好友詢問,那就告訴他們,我王昌齡依然是一顆冰清玉潔的心。

王昌齡到底有多麼冰清玉潔,史料的記載很少。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傳》錄有王昌齡的生活軌跡,卻過於簡單,好在字少,料卻很足。辛文房認定王昌齡乃太原人,還是開元十五年(727)的進士。要知道,唐代每年考中進士的人,才區區幾十個,遠不如明清時期“擴招”後的規模。

唐代的進士幾乎都能大紅大紫,真是帝國精英中的精英。比王昌齡晚出生半個多世紀的另一位才子孟郊,考了兩次未中,到了46歲才登榜,高興得要死,趕緊寫詩,把以前的生活直接概括爲“齷蹉不足誇”,而現在就突然大發特發,能“一日看盡長安花”了。

王昌齡雖也是“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正途出身,仕途卻很“齷蹉”,連個縣令都撈不着。這倒罷了,他還總是遭貶謫。比他小個三歲的李白,曾寫過一首不亞於“一片冰心”的送別詩,即朗朗上口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要送走的,正好是王昌齡。不過,李白當時根本就不在王昌齡身邊,只是“遙有此寄”,而他所謂的“夜郎西”,便是王昌齡要被“下放”的湖南湘西一帶。

南北朝大詩人鮑照首創“玉壺冰” 強調自己的“純潔” 第2張

王昌齡考中進士後不久,在河南汜水縣做縣尉(副縣長)時,就曾被貶往蠻荒的嶺南任職。與後來的“夜郎西”一樣,王昌齡被貶的原因都是所謂的“不護細行”,即生活不檢點,有些放浪形骸。

大凡人不平則鳴,在南京的時候,王昌齡送別友人,疾呼自己君子坦然,“一片冰心”還赫然沉沉地壓在玉壺底。

安祿山起兵反唐後,王昌齡在湘西棄官而去,東行至安徽亳州時,被當地刺史閭丘曉所殺害。這位刺史,據正史記載,性格極其偏執,也不知王昌齡觸痛了他哪個部位的敏感神經,才遭此大難。王昌齡被譽爲寫“七絕”的唐人第一高手,比李白出名更早,卻在安史之亂爆發後,莫名其妙地與唐玄宗牽頭打造的大唐盛世,一道死去。

怪就怪王昌齡不該用鮑照的典故“清如玉壺冰”。大約三百年前,冰清玉潔的鮑照先生,在劉宋皇室的激烈內訌中,站錯了隊,死無全屍。三百年後,更爲冰清玉潔的王昌齡,也在亂世中殞命。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