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古文觀止·雜說四》是誰寫的?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古文觀止·雜說四》是誰寫的?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文觀止·雜說四》是誰寫的?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這篇文章是韓愈《雜說》中的第四篇,也叫《馬說》。這是一篇託物寓意之作,作者借千里馬不被賞識,來比喻賢能之人不受重用,同時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受到壓抑和委屈以及鬱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134]。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135],不以千里稱也。

【註釋】

[134]千里馬:指具有日行千里之能而尚未發現的好馬。

[135]駢死:即並頭而死。槽:盛馬飼料的器具。櫪:馬廄。

《古文觀止·雜說四》是誰寫的?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纔會有千里馬。能日行千里的馬常有,然而伯樂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了名馬,也只能辱沒於養馬人之手,和普通馬頭並頭死在馬廄裏,卻不能因爲他是千里馬而稱名於世。

【原文】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36]。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137],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註釋】

[136]食:同“飼”,餵養。

[137]策:馬鞭。不以其道:不用正確的方法。

【譯文】

能日行千里的馬,一頓往往要吃掉一石糧食。可是,養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按普通馬的標準去餵養它們。這匹馬,雖然具備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因爲吃不飽,力不足,才能和特長就不能完美地表現出來,即使想要它達到普通馬的標準也是不可能的,哪裏還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那些養馬的人,駕馭它時不用正確的方法,餵養它時又不能給足它需要的飼料,聽到它的嘶鳴又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卻拿着馬鞭指着它說:“天下沒有好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好馬嗎?還是他真的不能識別千里馬吧!

【評析】

《古文觀止·雜說四》是誰寫的?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第2張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論點,也是人盡皆知的真理。

本文開篇就強調“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事實,記敘了“千里馬”不能遇到伯樂的悲慘命運。然後,作者又從千里馬受到不合理待遇議論,借千里馬比喻有才智的人,強調作者爲那些懷才不遇之人做的不平之鳴和窮愁寂寞的嘆息。同時也反映出了封建社會英雄豪傑難遇知音的普遍遭遇,委婉地諷刺了統治者缺乏慧眼,不能識別人才的無知。

全文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形象生動、論證有力,篇幅雖短,但足以代表韓愈散文的特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