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十五回:陳也先投降行刺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十五回:陳也先投降行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英烈傳》,又名《雲合奇蹤》《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等,是明代無名氏(一說徐渭或郭勳)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分爲十卷,共八十回。成書於明萬歷年間。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

《英烈傳》寫的是朱元璋率羣雄英烈推翻元朝統治、剪除割據勢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傳》的作者扣緊題名,濃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開運時期叱吒風雲的英烈羣像。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如販烏梅、取襄陽、戰滁州等。

第十五回 陳也先投降行刺

卻說李習薦了陶安,太祖便叫孫炎同去請。二人叫探子探得陶安在村中開館,便徑到館中來訪。三人敘禮畢,備說太祖禮賢下士的虛懷。陶安便整衣襟,同二人來帳中參見。太祖見陶安儒雅,大是歡喜。陶安見太祖龍姿風采,也自羨得所主,便說:“方今豪傑並爭,屠城攻邑,然只志在子女玉帛,曾無救民之心。明公率衆渡江,神威不殺,此應天順人之師,天下不難平也。”太祖因問:“欲取金陵,何如?”陶安說:“金陵古帝王之都,虎踞龍蟠,限以長江天塹,據此形勢以臨四方,何向不克。此天所以助明公也。”遂拜陶安爲參謀都事。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十五回:陳也先投降行刺

次日,太祖與諸將計議,起兵進取金陵。忽報元將陳也先,領兵十萬,分水陸來犯太平,報滁州之仇。太祖命徐達等防禦。徐達出帳,吩咐常遇春、湯和二將,先領兵一支,往南門攻他水軍。自家便與鄧愈、胡大海等將,率兵五萬,出城北門,擋他陸路。兩軍對圍,徐達正欲親戰,只見胡大海挺斧徑奔陣前,與也先對戰,未分勝敗。忽聽元兵陣上,大叫:“待吾斬此賊,與父親報仇!”大海看時,恰是孫德崖兒子——前日逃走的孫和。大海便放出平生氣力,獨來戰他,只見陳也先二子陳兆先、陳明先及韓國忠、陶榮四人,又來夾攻。我陣中早有華雲龍、郭英、鄧愈、花雲向前敵住。恰有常遇春、湯和已攻破了水寨,領着部兵,繞出其後。賊兵見勢頭不好,矢石交集,湯和被矢中了右臂,卻殺氣益厲,賊兵各棄甲而走。胡大海趕上,將孫和一斧砍倒。陳明先措手不及,被郭英刺死於馬下,踏做肉泥。華雲龍飛劍斬了陶榮,死者不計其數。陳也先單騎望西逃走,被遇春截住去路,也先便下馬拜降。只有陳兆先與韓國忠,引殘兵奔回方山寨,不題。徐達命鳴金收軍入城,衆將恰擁也先來見太祖,也先連連叩頭說:“願饒草命!”太祖便授也先千戶之職。馮國用密言道:“裨將看此人蛇頭鼠耳,乃無義之相,不可留於肘腋之間;還當斬首,以除奸患。”太祖然其言,又思:“斬降誅服,於義不當。”次日,乃宰牛馬,與也先歃血。也先誓道:“若背再生之恩,當受千刃之慘。”太祖仍令統其所部。自此也先雖有異圖,然馮國用時時防備,竟不能爲害。

一日,太祖遣徐達爲元帥,華雲龍爲副將,郭英爲先鋒,領兵三萬,攻取溧陽等處。那也先見衆將俱各分遣,遂乘機帶了利劍,驀夜潛入帳中,看那守帳軍卒,又皆酣睡。太祖正在胡牀,眠來睡去,再也睡不着,忽覺耳中說:“可快起來,可快起來!”虛空似被人扶起一般。心中正起鶻突,只聽得帳門外呀的一聲響,太祖便跳將起來,閃在一處。也先便仗劍砍中牀幹,知太祖已不在牀,遂繞帳亂刺。太祖恰欲出來,又恨無寸鐵在手,正急間,忽聽帳外人馬馳驟,正是馮勝、馮國用,夜哨巡來。太祖大呼:“有刺客在帳!”二將急入擒拿,也先這時,早已從帳後潛逃在外,徑奔他兒子兆先去了。國用等遍帳尋覓不得,便說:“此必是陳也先,主帥可傳令召他入帳議事。”衆軍回報,已不見了。國用便說:“裨將向謂此賊是無義之徒,今敢如此,誓必殺之,以報主帥。”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十五回:陳也先投降行刺 第2張

至曉,太祖正欲暫爾歇息,待徐達等衆兵回時,方圖南進,忽江南巡卒來報,蠻子海牙領兵十萬,連營採石磯,擋住江口。陳兆先領兵五萬,擋住方山路。朱兵南北不通,糧草斷絕。太祖大驚,說:“我將士渡江,其父母妻孥,皆在淮西,今元兵阻路,是絕我咽喉之地,當用何計破之?”李善長說:“他二人連兵來寇,若攻其一處,彼必互相救應,便難取勝。可傳令着湯和、李文忠、胡大海、廖永安、馮國用等領兵二萬,去攻方山。裨將與衆將保主帥領兵攻採石磯。”太祖允議。遂分兵與湯和等去訖。太祖說:“採石磯雖離不遠,先須設奇兵以勝之。”常遇春便向太祖耳邊密密的說了幾句話,太祖點頭說:“好,好,好!”便傳命喚耿炳文、陸仲亨、廖永忠、俞通海,入帳聽令。四將受令,各自依計而行。只見常遇春率精銳三萬,徑抵採石磯。哨見元兵盡地而來,蠻子海牙橫戟早先出馬,遇春驟馬對海牙說:“你不記昔日牛渚、採石之敗乎,還來怎麼?”海牙也不打話,舞戟直取遇春。二將戰未數合,遇春把身橫困在馬上便走。海牙只道戟刺傷了遇春,負痛而逃,便望南催兵,只顧趕來。約近十里地面,遇春把號帶一拈,忽樹林中炮聲連天,金鼓大振。海牙急令後兵速退,說未罷,只見耿炳文、陸仲亨在左邊殺來;俞通海、廖永忠,在右邊殺來;常遇春復轉過馬來,直搗中間;太祖又引大兵團團圍住,似銅牆鐵壁一般。海牙前後受敵,勢力難支,逃到東,東無去路;回到北,北是迷途。正是:

金盔晃晃,背在肩頭,好似道人的藥葫蘆;銅甲鈴鈴,掛着幾片,一如打漁的破線網。丈八長矛,止剩得半條沒頭的畫棍,只好打草驚蛇;滿筒鐵箭,惟留得一個滑溜溜的竹管,止堪盛醬盛鹽。雕弓半折,將來彈不動棉花;護鏡虧殘,拿去照不成臉嘴。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十五回:陳也先投降行刺 第3張

只得突圍走至江濱,浮舟逃走。遇春、鄧癒合兵追趕,更喜順風,便令將薪草灌了松油,致炮於其中,乘風放火,烈烈的趁着風,颼颼的吹着火,把那海牙的水師並舟筏,一時燒盡。廖永忠、王銘等生擒吳長官輩頭目十一人,溺死者不計其數。海牙正坐着小船脫走,忽見上流大船三十來只,也無旗號,向東而來。海牙只道是本軍,大叫救應。只見船上一個將軍,錦袍、金甲、拈了弓,搭上箭,一箭射來,那海牙應弦而倒。將那殘兵殺死殆盡。自此之後,元人再不敢有扼江之戰。後人看此,有一篇古風喝采他:

涼風噓碧海,薄霧噴長天,莽蒼江色何茫然。岷峨之流奔騰,急走幾千裏,嵯峨戰艦凌江煙。江煙乍開殺氣起,離魂愁魄傲波底。劍上斑斑血濺衣,旌旗拂拂霞浮水。夾岸金鼓聲不停,恍惚水底蛟龍驚。羶奴錯認援兵集。誰測閻羅江上迎。左手開弓右挾矢,飛來胸前才一指,驀然公地渺知無,任是英雄今已矣。挺戈縱殺日爲昏,直欲旋乾且轉坤。試究根苗誰者子?星日烏精沫氏孫。沫家孫子真奇傑,北淨胡塵南靖粵。但願山河帶礪券書新,永俾金甌無少缺。

太祖便令嗚金收軍,諸將各自獻功。只見那將也收船攏來,合兵一處。不知太祖看了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