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海公大紅袍全傳第五十一回:小嚴賊行計盜孌童

海公大紅袍全傳第五十一回:小嚴賊行計盜孌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公大紅袍全傳》,清代白話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六十回。題“晉人義齋李春芳編次”。此係假託,實爲清人撰,未詳姓氏。成書於清嘉慶年間。描寫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的遭際,刻畫了一個忠於職守、無私無畏、敢於鋤強誅暴、關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全書除個別情節有一定史料依據外,絕大部分故事都是以傳說較聞教演而成的,不能視之爲海瑞的文學傳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五十一回 小嚴賊行計盜孌童

卻說海瑞正說之間,忽聽外面響聲如雷,正在驚疑之際,見行者來報道:“殿上一面大鼓,不知何故,無故破得粉碎,鼓皮紛紛飛出山門之外。”海公與道士各皆驚訝,同出方丈,攜手來到殿上,果見架上只剩得一個鼓圈在此。海公道:“我就當場說了句話,故此鼓面破了。”道士曰:“大人適才說了這一句話,而神道現靈如此之速,是真可敬!”於是海瑞隨到神前謝過。是夜,海公仍宿於道院,暫按下不表。

又說武當山供奉的玄雲上帝及諸神將聖像,最爲靈感。只由神明聽得海瑞這一句話,所以立即將鼓皮撤去。帝尊即傳王靈官一道法旨:“今有海瑞,自恃耿直,以不得上頭炷香爲恨,故將鼓皮撤去,以示靈應。明日與他當上頭炷香。你卻於他進香之後,即隨着他行走。如有半點歪邪之念,許將他金鞭打死,回來覆旨。”王靈官領了法旨,專一侍候着海瑞。

次日,海瑞果然上了頭炷香,不勝之喜。遂賞了道士五錢銀子,即便起馬巡按他郡。卻不知帝尊法旨,敕王靈官日夕隨着,察其動靜。

一日,海瑞巡按到湘潭地面,時當天氣炎熱,走的又是山路,況且又是改裝私行,所以地方有司竟無知者。海瑞走了半日,仍在萬山之中。此刻炎熱溽暑,渾身是汗,喉中又渴,山上又無茶肆。海瑞向海安道:“如此煩渴,如何是好?”海安道:“對面一派是瓜田,老爺且走那裏去,摘一個瓜來解渴亦好。”

海公大紅袍全傳第五十一回:小嚴賊行計盜孌童

海瑞此時渴得慌了,遂依了海安之言。走到對面瓜田之中,只見一個個西瓜結熟在那田上。海瑞吩咐海安取一個瓜上來解渴。海安領命,即便取來。不知那王靈官在後面看着,不覺動怒起來,正要舉鞭照下打來,忽轉念:“想他如今方纔摘瓜,看他食罷如何,再作道理。”

海瑞取瓜,令海安割開,自己吃了一半,只覺涼沁心骨,頓覺涼生腋下。餘者與海安解渴。二人食訖,海瑞便問道:“此瓜可值幾何?”海安道:“只值二十文。”海瑞道:“可取四十文,穿在瓜蒂之上,以作相酬之意。”海安道:“只值二十文。

何故加倍償之,豈非太過?”海瑞道:“不然,物各有主。今因一時之渴,不問自取,已屬不應,故倍其價而償之,以贖不問自取之咎,庶不有愧於心。”此刻王靈官方纔解了怒氣。而海瑞又何曾知道?後來,王靈官直跟了三年,見海瑞毫無一些破綻,纔去回覆帝旨,此是後話。

海瑞巡按各郡已畢,仍回長沙府駐紮,更加勤慎,愛民如子,仁聲大著。海安道:“老爺自從到任已經年餘,可憐夫人此時在歷城,不知怎生的苦了!”海瑞道:“不是你言,我幾忘之矣。你可即日前往迎接夫人來任。”遂將一百兩銀子,交與海安前去迎接張夫人前來,共享榮華,自不必說,暫且按下不表。

又說那嚴嵩把海瑞截往他省,不使回京,此時無所忌憚,越發肆其兇殘。此刻,嚴世蕃已經夤緣內監王惇,現爲吏部侍郎。王惇以司禮內監轉管東廠。看官須知,明朝自宣宗朝,即以內監干預政事。或有諫者,帝曰:“彼宮中之人,只圖衣食足矣,此外更無他求。況這等人乃朕家使用之人,何礙之有?”

自此以後,竟無敢諫者。歷代相沿,皆以內監兼管宰相各部事。

正德年間,分設東西兩廠,東廠監吏、刑、兵三部,西廠監戶、禮、工三部。所有天下大小事情,皆要關照會稿具奏,惟兩廠之權是重。

當下嚴世蕃專意奉承王惇,王惇亦要他輔助,彼此往來甚密。世蕃有了王惇這個保鏢,便自目中無人,而王惇又恃着帝寵,愈加狂悖,遂與世蕃朋比爲奸,種種兇頑,不堪枚舉。即如定親王朱宏謀有一內侍任寬,偶出王府閒遊,恰當世蕃退朝,在轎內看見,不覺神魂飄蕩,在轎內自思道:“天下那有這樣的絕色男子!但不知彼何人斯,生得這般美貌?倘得同他一夜之樂,奚啻身入仙界?”一路思想不置。回到府中,只是默默思念,連飯也不要吃。

那家奴任吉看見主人這般煩惱,連飯也不要吃,便問道:“老爺每日退朝,縱有什麼大事,都不在意,多是歡天喜地的,今日回府,如何這般悶悶不樂之色?莫非朝中有大事故麼?”

海公大紅袍全傳第五十一回:小嚴賊行計盜孌童 第2張

世蕃笑道:“我父在朝權秉鈞衡,在皇上跟前,言必聽,計必從。我又同王內監情同骨肉一般,即有什麼彌天大禍,有此二人保鏢,還怕什麼大事!只因我有一件心事,只是難言,所以悶悶不樂。”

任吉道:“老爺有甚心事,只管向奴僕們說知,何必悶悶若此?或可代老爺分憂。”世蕃道:“適才退朝,在大街上偶然見了一個絕色的少年,果然奪人魂魄,但不知他是何人之子,似此又不知其姓名,只可冥想,故此悶悶不樂。”

任吉道:“老爺,莫非在那翠花衚衕見的那一個穿繡衣直裰的小後生麼?”世蕃道:“不錯,不錯,就是那個人。”任吉道:“小的只道老爺看見了什麼再世的潘安,復生的宋玉,誰知就是這個。不是別人,就是小的同宗,他的名字喚做任寬,今年才一十七歲,現在定親王府中充役。這定親王就是朱宏謀,乃先朝王爺兄弟。只因這位王爺性好男風,不理政務,所以朝廷不肯封藩,將就封爲定親王,使其在京居住,只此以樂餘年。

他府中的少年約有四十餘人,俱是十六七歲的,個個美貌如花。

這定親王分他們爲四班,每班十人,每五日一換。個個皆曉得歌唱,更能效女妓婆娑之舞。四十多人中,惟任寬最是定親王之寵愛,比他人更加十倍。昨日老爺所見者,即此人也。”

世蕃道:“你既知是一個王爺的親隨,又與你同宗,大抵與你相知,你可能招致來否?”任吉道:“他是小的同姓兄弟,彼此往來甚密。老爺若要他來,這是何難之有?待小的明日自去拉他到來吃酒,那時老爺撞將出來,見機而行就是。”世蕃道:“你若引得他來,我卻有重重的賞你!”任吉說:“小的明日引來就是了。”世蕃大喜。任吉即便前去幹事不題。

再說定親王朱宏謀自受封以來,卻未曾出鎮,只是在京閒住,終日只以男風爲事。皇上念他是個皇叔,況且他不理政事,惟此醉好後庭花,所以不去理會。這定親王日與一羣少年取樂,惟任寬美麗多詐,百事承順,善寬主人之意,所以定親王再不能離任寬片刻。正所謂食則同器,寢則同牀。任寬自恃寵幸,有母現在內城居住,定親王愛其子,兼愛及其母,即賞賜她一間宅子,其日用薪水,一切皆代爲給辦。任寬雖屬長隨,然門庭光彩,以及宅內所用一切器皿,皆與公侯相等,只因俱是王府分給來的。

這一日,任寬適而到外邊遊玩,不料爲世蕃看見,彼卻不知,仍回王府而去。次日,忽見任吉來訪,彼此相見,略敘寒溫。任吉道:“賢弟近日何如?”任寬道:“近日天氣炎熱,少到外邊,只在府中避暑,所以許久不曾見兄。老兄近日可好麼?”任吉道:“愚兄只是終日忙忙碌碌的,不曾得半刻的空今年才一十七歲,現在定親王府中充役。這定親王就是朱宏謀,我兄關照。如此天熱,我們到哪裏去乘涼好?”任吉道:“這城內哪一處不是如火熱的?惟有我們府裏新起的涼亭,甚是涼快,內中花柳森森,前面荷花靄靄,洵足一樂。我們何不到那裏走走,談談心事罷。”任寬道:“甚好,甚好!”於是二人出了王府,直到嚴府世蕃宅中而來。

海公大紅袍全傳第五十一回:小嚴賊行計盜孌童 第3張

任吉引他進到裏面,來至花亭,果是花木蔭翳,金碧輝煌。

玉石欄干之外,就是荷花池。那池中的荷花紅白相間;花下數對鴛鴦,戲於水上,果然清幽雅緻。香風徐來,沁人心骨。

當下,任吉請他到亭子上坐着。隨即有兩個小廝上來伺候,獻過香茗。任寬飲了兩口,只覺香氣異常,那茶色碧青。任寬道:“小弟在王府三載,所有各處茗茶,也亦嘗過,惟此種茶,卻不知名。”任吉道:“不瞞弟說,這茶並不是日常雜用的茗葉,此乃皇上所用的玉泉龍團香茗。其茶出於棧道之玉泉澗,澗甚深,內黑,多峭巖怪石,且深不可測,人難得到。澗內出茶樹,乘霧而生,人固不能往採。惟澗中有白猿作樂,人若採葉,即到澗邊坐下,以鮮果擲去,與猿相換,方纔到手。澗中所產無多,每年地方官只貢十餘斤。這是御用之物,天子賜與太師的,家老爺是太師那裏得來的。昨日愚兄值日,恰好王內監到來,家老爺命我煮此御茗,所以才偷些出來。恰好賢弟今日來此,此亦我弟有口福也。”任寬道:“多蒙我兄見愛,只恐沒福消受。”任吉道:“捨得在這嚴家,怕沒得御用之物?”

旋有一小廝,捧着一個果盒進來。任吉便令將一張八角桌子兒,靠在玉石欄干擺着。小廝把果盒放下,將一對玉杯,兩雙玉筷,對面安放。任吉便讓任寬坐下,二人對酌。任寬本來量小,略飲幾杯,便覺昏昏不能安坐,便要告辭。任吉道:“人世幾何?酒杯在手,對此良辰美景,若不暢飲幾杯,豈不被花鳥所笑乎?”遂再三苦勸。任寬卻情勿過,又飲幾杯。此際真是酩酊,人事不知矣,伏在桌上。任吉恐他嘔吐,便令小廝將他扶到亭內涼牀睡下。任寬醉得狠了,依着枕頭便睡,鼻息呼呼,已入睡鄉矣。任吉看見了是個真醉,即便來到世蕃內宅。

此時世蕃專聽佳音已久,見任吉到來,不勝歡喜,忙問道:“事情究竟辦好否?任吉道:“那任寬早已睡倒了。”世蕃即問道:“任寬現在睡在哪裏?”任吉道:“就睡在荷花亭內涼牀上,真醉睡着了呢!”世蕃大喜道:“你在屏門外守着,不許閒人入內。”任吉答應一聲,即到園門口守着,自不必說。

世蕃此際,恰似拾得活寶一般,喜孜孜的來到花園內,走上荷花亭子來,只見那涼牀上,任寬朝外睡着。那任寬臉上兩頰紅暈,恰如桃花着雨、海棠初睡一般,一見令人魂飛魄散。

此際意馬心猿,牽制不住,急急寬褪衣服,於是乎有此一端。

正是:不向桃源洞,偏從峻壁穿。

畢竟世蕃與任寬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