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二十四回:趙打虎險受災殃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二十四回:趙打虎險受災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英烈傳》,又名《雲合奇蹤》《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等,是明代無名氏(一說徐渭或郭勳)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分爲十卷,共八十回。成書於明萬曆年間。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

《英烈傳》寫的是朱元璋率羣雄英烈推翻元朝統治、剪除割據勢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傳》的作者扣緊題名,濃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開運時期叱吒風雲的英烈羣像。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如販烏梅、取襄陽、戰滁州等。

第二十四回 趙打虎險受災殃

那趙打虎見了耿將軍出陣夾戰,便叫道:“對陣耿將軍,你也識得我的才技,我也曉得你是英雄,今日各爲其主而來,不必提起。但或是混殺一番,也不見真正手段,你我都吩咐不許放冷箭,只是兩人刀對刀,槍對槍,那時方見高低,就死也甘心的。”耿炳文道:“這個正好。”兩馬相交,鬥了一百餘合,自從辰牌直殺到未刻。天色將昏,那趙打虎便道:“耿將軍,明日再戰纔是。”耿炳文回說道:“順從你。”兩個各回本陣去了。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二十四回:趙打虎險受災殃

且說趙打虎來到陣中,對衆將說:“我的刀槍並矛戟的手法都是天下第一手,誰想這耿家兒子都一一相合”倘得他做個接手,也是天生一對好漢。只可惜他落在別國,倒在此處做了對頭奈何奈何!”心中悶悶不樂,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耿炳文自回帳中,沉想那趙打虎人傳他吳國第一好漢,我看來真個高強,不知誰教導他得此手法。明日將何策勝得他,也正在沒個理會。只見軍中整頓出晚餐,炳文也連啜了幾杯悶酒,卻有一陣冷風,把炳文吹得十分股慄。燈燭吹滅了,恍惚之間,忽有一個人來,叫道:“炳文,炳文,我是你的父親。前日因你受了主公鈞旨。來此攻取長興,我便隨你在戰陣中,今日打虎這廝,好生手段,明日他必仍來搦戰,便可對他說,昨日馬戰,今日當步戰,他的氣力也不弱於你,待到日中,你可與他較拳,方可贏得;倘他逃走,你也不須追趕。”炳文見了父親,不覺大哭起來,卻被巡夜的鑼聲驚醒,卻是南柯一夢。在胡牀上翻來覆去,不得睡着,只聽得雞聲嘹亮,東方漸明,炳文坐起身來,吩咐軍中一鼓造飯,二鼓披掛,三鼓擺列。不多時,趙打虎早到陣前搦戰。炳文一如夢中父親教導的話對打虎說:“今日步戰如何?”打虎聽了不覺大喜道:“我的步戰法,那個不稱讚的,這孩子反要與我步戰,眼前這機關,落在我彀中了。便應道:“甚好甚好!”兩人各下了馬,整頓了衣服:一東一西,一來一往,又約鬥了六十餘合。日且將中,那打虎便叫道:“我與你弄拳好麼?”原來這打虎當初是在五臺山披剃的長老那裏學了“少林拳法”,走遍天下十三省,五湖、四海,處處聞名。因見天下多事,便留了頭髮,投歸張士誠,圖做些大事業。他見馬戰、步戰俱贏不得炳文,必然是盡拿出平生本事,方可捉他。誰知炳文夢中先已提破,便應道:“這也使得。”兩人便丟下了器械,正要當場,只見打虎說:“將軍且慢着,待我換了鞋子好舞。”炳文口中不語,心下思量:“鞋兒是甚結作,怎麼反着鞋兒,其中必有緣故,我只緊緊防他便了。”兩個各自做了一個門戶,交肩打背,也約較了三十餘圍。那打虎把手一張,只見炳文便把身來一閃,那打虎便使一個飛腳過來,炳文心裏原是提防,恰搶過把那腳一拽,打虎勢來得兇,一腳便立不住,仆地便倒。炳文就拖了他腳,奮起生平本事,把他墩來墩去,不下三五十墩,叫聲“叱”!把打虎丟了八九丈高,虛空中墜下來,跌得打虎眼彈口開,半晌動不得。陣中兵卒,一齊吶喊,扛擡了回陣去了。炳文飛跳上馬,橫戈直撞,殺入陣來。那打虎負痛在車子上,只教奔到湖州去罷。陣中也有幾個能事的,且戰且走,保了打虎前去,不題。炳文鳴金收軍進城,安慰了士民。恰有水軍守將李福、答失蠻等,都領義兵及本部五百餘人,至階前納降。炳文也一一調撥安置訖。正待寬下戰甲,誰想那打虎腳上的鞋子,原拽他時,投入衣中,今卻抖將出來。炳文拿了一看,那面上恰是兩塊鋼鐵包成。炳文對衆校道:“早是有心提防着他,不然那飛腳起來,豈不傷了性命!所以這賊子要換鞋子,可恨可恨!”一面叫寫文書報捷,不題。

明代長篇小說英烈傳第二十四回:趙打虎險受災殃 第2張

且說吳良同郭天祿得令來取江陰,那張士誠聞知兵到,便據秦望山以拒我兵,恰被總營王忽雷奮先力戰。適值風雨大作,我軍便值上秦望山,殺得吳兵四處奔散。次日,便從山上放起火炮,直打入江陰城中,那城中四散烈焰的燒將起來。四門城上因近山邊,人難蹲立,我兵便布起雲梯,徑殺進城,開了西門。張士誠慌忙逃走去了。遂以耿炳文守長興,吳良守江陰、捷到金陵。太祖不勝之喜,便對李善長、劉基、宋濂諸人說道:“常州既得,失了士誠左翼,江陰,長興又爲我有,塞住士誠一半後路..”正在府中商議,乘勢攻取事情,忽有內使到階前,跪說:“我王有命,奏請國公赴宴,頃間便着二位王弟躬迎,先此奉達。”太祖回聲說:“曉得了。”那內使出府門出訖,只見李善長、劉基、宋濂諸人過來,說:“和陽王今日請主公赴宴,卻是爲何,國公可知否?”太祖心中因他們來問,便說道:“諸公以爲此行何如?”李善長說:“素聞和陽王有忌國公之心,今早聞說,置毒酒中奉迎車駕,正欲報知,不意適來以國事相商,乞國公察之。”太祖聽說,便道:“多謝指教,我自有處置。”府門上早報說:“二位王弟到來,奉迎國公行駕。”太祖請進來相見,敘禮畢,便攜手偕行,吩咐值日將官,只在府中伺候,不必迎送;更無難色。兩位王弟心中暗喜道:“此行中我計了。怕老朱一人進宮,難道逃脫了不成。”一路上把虛言敘說了數句,將至半途,太祖忽從馬上仰天顛頭,自語了一回,若有所見的光景,便勒住馬罵二王,說:“你等既懷惡意,吾何往哉?”二王假意連聲問道:“卻是爲何?”太祖說:“適見天神說,你輩今日之宴,以毒酒飲我,必不可去,吾決不行矣。”二王驚得遍身流汗,下馬拱立,道:“豈敢豈敢!”太祖遂逡巡而去。他兩人自去回覆和陽王,說如此如此。三個木呆了一歇,說:“天神可見常護衛他的。”自此之後,再不敢萌動半星兒歹意,這也不題。

且說太祖取路而回,卻見一個潭中水甚清漪可愛。太祖便下了馬,將手到潭洗濯,偶見有花蛇五條,游來游去,只向太祖手邊停着。這也卻是爲何,且看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