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出家是迫不得已,魯智深爲何不脫下袈裟還俗?

出家是迫不得已,魯智深爲何不脫下袈裟還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出家是迫不得已,佔山爲王的魯智深爲何不蓄髮還俗?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魯智深這個名字,是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所賜,提轄魯達出家,原本是迫不得已,這時候有人就要問了:後來魯智深已經佔山爲王落草爲寇,爲何不脫下袈裟蓄髮還俗?難道恢復提轄身份娶妻生子不好嗎?

認真分析之下,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魯智深不肯脫下袈裟蓄髮還俗,恰恰是大智慧的表現——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別人。

讀者諸君都知道,魯智深原本是不需要出家避禍的。當年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完全是正當防衛,而那個鄭屠抄起剔骨刀殺向朝廷命官提轄魯達,本身就已經犯了死罪,在渭州有練兵捕盜之責的魯達殺掉鄭屠,完全可以辯稱執行公務,渭州知府絕不會爲了一個死屠夫而得罪活提轄,更惹不起位高權重的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

只要跑回小種經略府或者乾脆迴歸種家軍,就沒有哪一個衙役敢找上門去抓人。但是魯智深還是棄官出走,這實際是一種自我放逐:既然沒有人能判我的罪,我就自判流放。

出家是迫不得已,魯智深爲何不脫下袈裟還俗?

魯智深一生從來不肯仗勢欺人,所以他作爲級別不低的種家軍軍官,既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沒有娶妻生子,這一點跟宋江有天壤之別——別說是鄆城縣押司,就是七品知縣見了提轄魯達,也得磕頭行禮:提轄一般由五品知州兼任,專職提轄爲正六品,如果是正規軍出身,品級可能還要高半格兒。

放着五六品官員不做,魯提轄出家當了和尚魯智深,佔山爲王落草爲寇之後也不肯脫下袈裟蓄髮還俗,魯智深這樣做其實大有深意。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梁山好漢並不反對娶妻生子,如果閻婆惜跟宋江不是隻開花不結果,可能小宋江早就出生了——這跟宋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關,也跟閻婆惜原先的職業有關。

我們細看梁山三十六天罡,就會發現排名前十的有八個可能結婚,真正的光棍兒就是智多星吳用和入雲龍公孫勝兩位,作爲世代將門之後,關勝呼延灼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而且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娶妻生子是不可能的。

但是魯智深(爲了便於閱讀,咱們一直稱之爲魯智深而不叫魯達)有固定工作,也有豐厚的薪水,但他把薪水都用來喝酒吃肉了——有時候飯量酒量太大也不是什麼好事,魯智深一個月用在酒肉上的錢,夠普通人家娶一個媳婦了。

在飲食上花銷太大,魯智深屬於北宋月光族,他又不會像宋江那樣黑白通吃,所以就出現了這樣可笑的現象:不入流的押司小吏宋江能給閻婆惜買小樓,“沒半月之間,打扮得閻婆惜滿頭珠翠,遍體金玉。連那婆子也有若干頭面衣服,養得婆惜豐衣足食。”

但是魯智深卻連一間平房都買不起,只好租房子住,家裏值錢的東西,一個小包裹就裝走了,這才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腿肚子上貼竈王爺人走家搬。

出家是迫不得已,魯智深爲何不脫下袈裟還俗? 第2張

魯智深當提轄的時候娶不起媳婦,當了二龍山大頭領之後,可以大秤分金小秤分銀,即使不娶,也可以搶幾個良家婦女當壓寨夫人。

但是魯智深每天就知道跟武松楊志喝酒吃肉,全然不想娶妻生子,這就是他們的可敬之處了:自己已經落草爲寇,當然不會讓無辜婦女變成“賊婆子”。

讀者諸君可以想象一下魯智深在二龍山的快樂生活:操刀鬼曹正殺豬宰牛,專業廚師張青孫二孃炒菜做包子,魯智深跟武松捧着罈子大口喝酒,這樣愜意的日子,還需要娶啥媳婦?

魯智深不想受妻子約束,也不忍心拖人下水,所以娶妻生子一事就此擱置。但是他不肯蓄髮還俗入朝爲官,就很值得探究了——即使接受招安,魯智深武松也不肯改穿大宋軍裝:“魯智深烈火袈裟,武行者香皂直裰。”

破遼國凱旋,“宋江等衆將,遵奉聖旨,本身披掛,戎裝革帶,頂盔掛甲,身穿錦襖,懸帶金銀牌面,盡是錦袍金帶,唯有吳用,公孫勝,魯智深,武松,身著本身服色。”

吳用一副儒生打扮可以理解,這是因爲宋朝重文輕武,他這樣打扮顯得高人一等,而魯智深武松堅持穿僧衣,擺明了是不接受朝廷封賞。

魯智深不肯蓄髮還俗,實際是不想跟朝中奸臣同流合污,而且還不用給他們磕頭作揖——讓魯智深武松給蔡京高俅童貫磕頭,那得等太陽從西邊出來。

出家是迫不得已,魯智深爲何不脫下袈裟還俗? 第3張

看到這裏,讀者諸君應該理解了魯智深的智慧和用心:不管宋江吳用等一百零五人變成怎樣的磕頭蟲,公孫勝魯智深武松這三位好漢,是可以挺直脊樑,雙手合十或打個稽首就可以了。

說一千道一萬,魯智深不肯蓄髮還俗娶妻生子,除了不想耽誤良家婦女,更重要的一點是他要永遠保持自己的尊嚴,如果他脫了袈裟換戰袍官服,那就不是魯智深魯大俠了。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一點,那就是在宋朝,僧道的地位可能要高於文臣武將,不管是昏君奸臣還是地方官吏,都不會追究某位僧道出家前的罪責,更不用擔心魯智深會像宋江吳用盧俊義那樣對蔡京高俅的地位產生威脅。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魯智深對功名利祿乃至佛門地位都不屑一顧,這位曾經認爲“大興國寺菜頭兒”官太小的好漢,最後連住持也不願意當了:“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爲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爲一僧首)都不要,要多也無用……”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魯智深是一位大智慧者,他不肯脫下袈裟蓄髮還俗娶妻生子,其中原因當然不是官迷心竅的宋江吳用等輩所能理解的。所以最後還是要請問讀者諸君:已經佔山爲王落草爲寇,迫不得已出家的魯智深爲何不肯脫下袈裟?根據水滸原著分析之後,會得出怎樣的結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