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北宋文學家蘇轍給宋神宗所寫:《爲兄軾下獄上書》文學賞析

北宋文學家蘇轍給宋神宗所寫:《爲兄軾下獄上書》文學賞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兄軾下獄上書》是北宋文學家蘇轍在其兄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逮捕入獄後寫給宋神宗的一封信。文章首先抒寫自己與兄長相依爲命的手足之情,並表明蘇軾由於秉性愚直,以致言談有失,輕議時政。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北宋文學家蘇轍給宋神宗所寫:《爲兄軾下獄上書》文學賞析

但他對此已悔過自新,也深感皇帝寬恕之情;接着轉述蘇軾的話,表明其報效國家主上的志向及改過自新的願望。最後,請求神宗免除其官職,爲其兄贖罪。全文說理委婉透徹,扼要簡明,滿誠摯懇切的感情。

《爲兄軾下獄上書》原文

臣聞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雖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懇,惟天地父母哀而憐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爲命。今者竊聞其得罪逮捕赴獄,舉家驚號,憂在不測。臣竊思念,軾居家在官,無大過惡,惟是賦性愚直,好談古今得失,前後上章論事,其言不一。陛下聖德廣大,不加譴責。軾狂狷寡慮,竊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頃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託興,作爲歌詩,語或輕發,曏者曾經臣寮繳進,陛下置而不問。軾感荷恩貸,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復有所爲。但其舊詩已自傳播。臣誠哀軾愚於自信,不知文字輕易,跡涉不遜,雖改過自新,而已陷於刑辟,不可救止。

軾之將就逮也,使謂臣曰:“軾早衰多病,必死於牢獄,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爲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雖齟齬於當年,終欲效尺寸於晚節。今遇此禍,雖欲改過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無由。況立朝最孤,左右親近,必無爲言者。惟兄弟之親,試求哀於陛下而已。”臣竊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故爲冒死一言。

昔漢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緹縈,請設爲官婢,以贖其父。漢文因之,遂罷肉刑。今臣螻蟻之誠,雖萬萬不及緹縈,而陛下聰明仁聖,過於漢文遠甚。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爲幸。兄軾所犯,若顯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憐,赦其萬死,使得出於牢獄,則死而復生,宜何以報!臣願與兄軾,洗心改過,粉骨報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後已。臣不勝孤危迫切,無所告訴,歸誠陛下,惟寬其狂妄,特許所乞,臣無任祈天請命激切隕越之至。

北宋文學家蘇轍給宋神宗所寫:《爲兄軾下獄上書》文學賞析 第2張

【文學賞析】

《爲兄軾下獄上書》是直呈給皇帝的信,於是作者情深意摯,陳詞哀切;希望能動之以情,求得皇帝廣開聖恩,免兄長於一死。甚至請求“乞納在身之官”來爲兄贖罪。全文正是以情爲“經”,貫穿全篇,既顧兄弟之情,又遵君臣之義,分寸嚴謹,文字質樸。

上書,總要說出理由,否則只是有情無理,也難打動皇帝。

首先,“早失怙恃,兄弟二人,相須爲命”,現在只有他爲兄長上書求情。其次他說兄軾“立朝最孤,左右親近必無爲言者。”這又是隻有他來上書,別無他人可擔。文章是爲了求皇帝爲兄長減罪而作,如果不先承認蘇軾有過錯,那無異於是抱怨皇帝糊塗,等於潑油救火,加重罪責。

所以文章中首先承認蘇軾“賦性愚直,好談古今得失,前後上章論事,其言不一。”說過很多話,難免有錯話。

再者蘇軾“遇物託興,作爲歌詩,語或輕發”,曾經被人揭發過,奏繳陛下,陛下置而不問,這是蘇軾所感恩不忘的。但詩歌文字,很易流傳,要收回也來不及,雖想改過自新,可是它已觸犯刑律,不可救止。

這就把蘇軾有罪先承當下來。然後才乞求贖罪,他說:“欲乞納在身之官,以贖兄罪。”這樣做並非史無前例,於是作者進一步引用漢文帝時緹縈上書救父的例子,接着言“陛下聰明仁聖過於漢文遠甚”,自然也會同情自己這一點請求的。

通篇文字,以情統理,以辭見情,情理交織,樸樸實實。

例如蘇軾在入獄前給弟弟說的一段話:“軾早衰多病,必死於牢獄。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爲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雖齟齬於當年,終欲效尺寸於晚節。今遇此禍,雖欲改過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無由。”古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蘇軾下獄,自料必死,纔出此哀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