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懲前毖後”有什麼歷史典故嗎?“懲前毖後”含義詳解

成語“懲前毖後”有什麼歷史典故嗎?“懲前毖後”含義詳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懲前毖後”有什麼歷史典故嗎?成語“懲前毖後”是什麼意思?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懲前毖後】故事的主人公:

姬誦(1132―前1083年)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37年。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爲成康之治,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懲前毖後】是什麼意思?

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

成語“懲前毖後”有什麼歷史典故嗎?“懲前毖後”含義詳解

【懲前毖後】出自哪裏?

《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懲前毖後】詞語辨析:

【懲前毖後讀音】:chéng qián bì hòu

【懲前毖後的近義詞】:小懲大誡

【懲前毖後的反義詞】:重蹈覆轍

【懲前毖後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懲前毖後】典故:

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輔佐下治理國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造謠說周公準備篡位,周公爲表忠心隱居外地。管叔鮮等立即叛亂,周成王請周公率軍討伐。周成王說他要從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以便將來不再發生類似情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