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鍾室之禍”有什麼歷史典故嗎?“鍾室之禍”含義詳解

成語“鍾室之禍”有什麼歷史典故嗎?“鍾室之禍”含義詳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鍾室之禍”有什麼歷史典故嗎?“鍾室之禍”是什麼意思?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鍾室之禍,指的是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后封信爲淮陰侯。因遭呂后忌,被斬於長樂宮懸鐘之室。後比喻功臣遭忌被殺,出自《漢書·韓信傳》。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十年,陳豨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羣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豈非天意哉!”遂夷信三族。

成語“鍾室之禍”有什麼歷史典故嗎?“鍾室之禍”含義詳解

韓信(公元前231—前196年),秦末漢初人。他的輝煌頂峯期,是25歲任漢大將軍,至29歲指揮垓下之戰。在這五年中,他不僅爲漢王劉邦,制訂統一天下的總體戰略規劃,而且率領漢軍,度陳倉,出函谷,泅黃河,越井陘,決濰水,戰垓下,連徵八國,最後戰勝霸王項羽,滅亡西楚,完成江山一統大業。

韓信家境貧寒,有一般百姓知恩圖報的善心,有普通士人“爲知己者死”的忠誠;他從小立志,建功立業,做官封侯,卻沒有霸諸侯、做天子的擎天大志。他藉助君主之勢,實現理想;對君主,他知恩圖報,忠貞不二,即使功成名就,也不改初心。

漢十一年,陳豨反叛,漢王親征,邀他同往,這應該是消除疑懼,彌補隔閡的極好機會,更重要的是,如果去了何來“鍾室之禍”?但是,他竟然藉口身體不好回絕了。

漢王親征期間,皇后呂雉說,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召見丞相蕭何,商量對策。呂雉知道,漢王嫉畏韓信,一直擔心,防不勝防,只因他功勞太大,不忍心沒有罪證,就把他除掉。

她也知道,蕭何是韓信的知己,不妨先探探他的口氣。以前蕭何,爲官清正,民氣甚旺,卻也犯了漢王大忌。爲此,他謹慎自污,不敢稍有大意。這次,他爲了自保,不敢爲老友辯解,就不惜順着呂雉的意,以便給自己洗刷疑點

成語“鍾室之禍”有什麼歷史典故嗎?“鍾室之禍”含義詳解 第2張

他遵呂雉旨意,親登韓府,佯說,漢王來信,陳豨伏法,羣臣列侯,都入宮慶賀。韓信說,有病,不去。蕭何勸說,有病,也要強行打起精神,進宮祝賀。蕭何可是他的伯樂,他的話,能不聽嗎?

誰知一入宮,呂雉就命武士將他擒拿,說有人告他謀反。沒有辦理法律手續,也沒有履行法律程序,便將他推入長樂鍾室,粗暴地斬殺。直到這時,他才從夢中清醒,說悔悟當初,不聽蒯通之言。

韓信,他用他的軍事才能,創造一段輝煌壯麗的歷史,留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卻又用他的政治懵懂,創造一出悽慘壯烈的悲劇,留下了催人深思的人生話題,讓後人感嘆世事的艱辛,生命的悲壯,以及歷史的沉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