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忽雷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和琵琶有什麼區別?

忽雷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和琵琶有什麼區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忽雷”之名,一般都解釋爲彈起來“忽忽有雷聲”,所以得此名,但另一種解釋認爲是“鱷魚”,水滸中朱貴的綽號“旱地忽律”,即是旱地上的鱷魚,“忽律”“忽雷”音近,當是音譯中的轉變。

形制

關於它的形制《辭海》載:“頸長身細,無品;張二絃,形似琵琶。有大忽雷、小忽雷兩種。”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小忽雷琴身全長47.8釐米,腹寬13釐米,由整塊硬木製作而成,下部雕鑿出橢圓形的腹腔,上面蒙以蟒皮,往上爲細長的琴頸,琴頭的頂端,雕刻着極爲精緻的龍頭,在龍嘴裏還含着一粒活動的小圓珠,琴頭的左側,並列着一對用象牙製作的琴軫。在龍頭之下,正面刻有篆書銀嵌“小忽雷”三字,背面刻有“臣滉手製恭獻建中辛酉春” 楷書十一字。大忽雷,琴長91釐米,腹寬20.8釐米,形制與小忽雷略同,都是龍首兩弦,項中無品,弦吞入龍口,一珠中分爲二,以蟒皮蒙腹,檀木爲槽。在龍首之下,刻有篆書“大忽雷”三字。

忽雷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和琵琶有什麼區別?

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製作小忽雷、忽雷和大忽雷各一件,其形和唐制忽雷有很大不同,兩弦小忽雷和三絃忽雷,琴箱呈扁圓形,作爲中音彈撥樂器使用的六絃大忽雷,琴箱則爲橢圓形,它們的琴桿修長,琴頭不加飾,共鳴箱蒙以蟒皮,外形與三絃十分相像。

小忽雷不但是一件極爲精緻的工藝品,也是現存古代樂器中的珍品,對研究唐代音樂有着重要價值。它和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的唐代琵琶一樣,同爲音樂史上的奇珍異寶。1994年,上海市崇明縣文化館王霖先生,在《樂器》上發表《唐宮祕器大小忽雷覓蹤》長篇文章,詳盡地闡述了唐代韓滉所制的小忽雷千餘年的流向和有關陳文,證實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小忽雷確爲韓滉所制,並澄清了昔日的一些不實傳聞。

忽雷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和琵琶有什麼區別? 第2張

王霖先生認爲:唐制小忽雷整體比例恰當,重心穩定,無相無品,按弦靈活方便,演奏得心應手,可運用多種演奏技巧。由於共鳴箱正面蒙皮,背爲檀木,音色清越而具有較強的穿透力。他建議有關部門成立專門研究小組,探測其結構和音響奧祕,仿製出系列樂器,使聲部俱全,試以指彈或撥彈,試以獨奏或多種演奏形式。並望作曲家譜寫“忽雷曲”。拜讀王霖先生這篇覓蹤五載、心血結晶的大作之後,筆者非常欽佩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嚴謹的治學作風,完全贊成他的觀點,全力支持他的建議。正像他在文章 結尾時寫道:“忽雷這件千年前的唐宮古樂器,必將以絢麗姿態在新時代樂苑中爭豔鬥妍,溢彩流香。”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