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裴興奴,一個與大詩人結緣的琵琶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

裴興奴,一個與大詩人結緣的琵琶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裴興奴,一個與大詩人結緣的琵琶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

(1)裴興奴年幼喪父母,淪爲歌妓

裴興奴出生在長安東南曲江,父親是京城官吏,母親和父親志趣相投,擅長書法繪畫,愛好音樂,他們跟宜春院音樂家李龜年是莫逆之交,經常請到家裏小酌,酒後之餘,引笛吹簫,放聲高歌。興奴自小耳濡目染,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她的成長很有好處,父母也將她視如掌上明珠。

天有不測風雲,興奴五歲的時候,長安發生鼠疫,父母相繼染病,父親在臨死的時候悽然淚下,氣喘吁吁地拉着好友李龜年說:“妻已先我而去,這一雙兒女就勞仁兄代爲撫養了,我九泉之下當感恩不盡。”

李龜年含淚答應,將興奴視如己出。不久便把她送入宜春院學習,拜歌唱家許和子爲師,自己也經常抽空指點。興奴每日起牀梳洗罷,便開始彈琵琶,直到夜深人靜,仍然不輟。她的一曲“霓裳羽衣曲”讓長安滿座皆驚,世人贊她道:“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興奴藝術天賦極高,不到十歲就紅遍長安,十四歲的時候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經常在教坊演奏,成爲長安城裏有名的歌女,不少富貴子弟爲她的美貌和歌技傾倒。

她少年得志,便揮金如土。不久,李白聽聞她的朝歡暮樂,吃驚不小:人們都說我是驕奢淫逸、把寶馬和貂皮大衣都當了換酒喝的人,難道還有勝於我者?大詩人李白便專門到長安拜訪她,果然名不虛傳。詩人高舉酒杯勸道:

“今錄子美句,與興奴共勉。”

興奴不以爲然,卻紅雲嬌羞。

裴興奴,一個與大詩人結緣的琵琶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 第2張

李白提筆書寫道:“彤廳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寫完,將筆一揮,狂笑出門而去。

她卻淡然一笑:“真是一個狂生!”之後,她依然故我,根本不把詩人的規勸放在心上,縱情歌舞酒樂,“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2)白居易答應娶她,王維救她性命

那時,詩人白居易在唐憲宗時任官,曾與好友賈島、孟浩然探訪長安。早聞興奴才氣,尤善琵琶,便去拜訪。她仰慕白居易才華,一時便與他往來密切,並以終身相托。

不久,白居易得罪顯貴,被貶爲江州司馬,臨行時與興奴約好娶她。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這秋月春風等閒度的日子沒過多久,安史之亂髮生,安祿山進了皇宮,他召來興奴說道:“興奴,久聞你反手琵琶彈得絕妙,快來一曲以娛孤家。”

“小女子久已不彈,手藝生疏,望殿下恕罪。”她想,我哪能娛樂逆賊?

“大膽,你分明不願孝順我,來人,把她的手給我剁了!”話音剛落,幾個彪形大漢持刀站到了她的面前。

突然,大詩人王維站出來求情,道:“大王息怒,前幾日寧王府中傳她彈奏,她手藝生疏也沒法,饒了她吧。”

於是,安祿山也想拉攏文人,就放過了她,說:“那就隨便彈吧。”

她彈了一曲《怨別離》,剛一撥絃索,五絃俱斷,再也無法彈奏。

後來安祿山敗,王維寫詩給興奴,讓她帶給聖上,向朝廷認錯:“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

裴興奴投桃報李幫他說情,玄宗免了王維死罪。

裴興奴,一個與大詩人結緣的琵琶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 第3張

(三)投奔韋應物未得, 以船爲家, 四處漂零

一日,王維上門道謝,久經寂寞的興奴喜出望外,她輕輕地依偎在王維懷中,述說着分別後的酸甜苦辣,說到動情處不免相擁而泣。王維看她過得艱難,思考良久說道:“你在長安也不好過,我的詩友韋應物現任蘇州刺使,你可前往江南,覓一住處,尋他照顧你吧。”

興奴點頭應允,即刻啓程。她千里迢迢來到蘇州投靠韋應物,卻不知韋應物已經離任返鄉。於是,她只能自己打點生活。

那個時候,你總得掛一塊做生意的牌子,她記得魚玄機當年就掛了一個含蓄的店名——“魚玄機詩文候教”,心想,我的牌子就弄直白點,就寫着“原京都名豔裴興奴在此”。可她哪裏知道,人們凡是看過這個店名的都直搖頭,嘆道:“這就是差距,老子在蘇州,啥美女沒見過?”

公子哥們對這個來路不明的半老徐娘不感興趣,朝廷根本不給補貼,她日子過得十分清苦。

一天,商人劉一路過蘇州,他曾經去過長安,聽說過興奴的美貌,就想娶她。鴇母貪財,勸興奴嫁給劉一,興奴堅決等候白居易。鴇母便與商人密謀,騙興奴說白居易已死,她走投無路,喟嘆自己時運不佳,下嫁商人總比淪落風塵好點。不久,劉一趁機娶了興奴。

從此之後,整整十年,她以船爲家,南來北往,隨着越發的年老色衰,富商也就越來越重利輕離別了。

每每,興奴只落得獨守空船,悲對明月,淚溼衣衫,四處漂零。

一個楓葉蕭瑟的的秋日,劉一與興奴夜泊江州,她偶然得知白居易被貶江州,興奴千辛萬苦打聽到白居易的任所,常常在月下彈撥琵琶,寄託相思,但終未見到居易身影。

在江州生活幾日,她聽到了關於胡秋娘用甘露池的水醫治好老百姓眼病的故事,心裏十分感動,便決心去拜訪胡秋娘。

(四)拜訪胡秋娘,成爲知己

一日,她把船停泊在潯陽江頭,上得岸來,觀看了胡秋娘所建的甘露池,正在這時,胡秋娘卻來到了她的身邊。原來,秋娘聽說興奴專程來拜訪她,心裏着實過意不去,特地前來迎接。

兩位歌女相見恨晚,好得就象親姐妹似的,她們攜手進入船艙,促膝談心。興奴說:“秋妹這樣年輕美貌,又有一副菩薩心腸,街頭巷尾人人讚揚,實在可敬。”

秋娘說:“姐姐說哪裏話來,我們賣唱之人,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低三下四地過活,成天淚水往肚裏咽,能爲鄉親們做點好事,死而無怨了。”

裴興奴嘆了口氣說:“唉,妹妹言之有理啊。”

她們越談越投機,從白日談到黃昏,從月出談到黎明,整整談了三天三夜。當談到自己的悲慘身世時,不禁聲淚俱下,興奴抱起琵琶,面對茫茫月色,撥動琴絃,伴着嗚咽低泣的江水,彈起了催人淚下的曲調。

秋娘也情不自禁地和着音韻,歌喉宛囀,如珠落玉盤,唱起了淒涼悲傷的歌詞,控訴着人間的不平。興奴正彈到悲傷怨恨之處,只聽“砰”的一聲,琴絃斷了。她憤憤地說:“這苦日子實在難熬。秋妹呀,我再也不願過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了。”

胡秋娘也淚眼婆娑,說道:“姐姐呀,我也早有這個打算,只是我們到哪兒去安身呢?”

興奴說:“天下之大,難道就沒有你我姐妹立足之地嗎?天涯海角,我們遠走高飛吧。”

興奴說着,忽地站了起來,一步步走到船頭,把琵琶向岸上一拋,那琵琶“噗通”一聲,正巧落進胡秋娘修建的水池裏。待到金雞報曉,天色微明時,她們的船隻已經不見蹤影了。唯獨潯陽江頭的水池裏升起了一座飛檐亭閣,時人驚異:傳說這是歌女的琵琶化成的,取名叫做“琵琶亭”。

(五)再遇白居易

第二年深秋,興奴思念白居易之情更濃,再次泊船潯陽江頭,獨坐空船,往事如煙,涕淚縱橫。她撫弄琵琶,彈了一曲《昭君怨》,琴聲如泣如述,音波婉轉。

這天夜裏,恰好江州司馬白居易與好友元稹泛舟江中,聽到了悽婉的琵琶聲,順着琵琶聲上船探訪,找到了興奴。興奴哭訴情由,敞開了心扉,白居易感慨不巳。

人生如若初見,但他們卻將初見和再見隔斷了數十年,這是怎樣的一種境遇啊,白居易舉杯吟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興奴嬌羞掩面,欲言又止,深情撥弄着琵琶。

白居易百感交集,多年的離愁別緒在心中縈繞,嘆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夜半冷月,興奴琵琶聲咽,白居易何嘗不是感同身受,他的官場仕途坎坷,高聲吟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白居易理解興奴,在這濁世裏,她就像冰雪一樣清純。在這粗俗的波浪中,她的琵琶曲就像清泉一樣默然流淌。他們從相識到相知,從離別到相遇,今天,字字都是愛與淚水的交融。

一番傾述過後,興奴回到船艙,她是一個有夫之婦,她深感自己再也配不上大詩人,她想將自己的情愫再次淹沒在潯陽江朦朧的煙雨中。

可她的這番心思又有幾人能懂?她也很矛盾:她希望有一天能以清白之身再次邂逅白居易,來一場才子佳人的奇遇,來一場曠世奇戀,將一肚子苦水傾訴給心上人

(六)有情人終成眷屬, 興奴陪伴白居易走完一生

一夜的傾訴,白居易淚溼青衫,他堅定了救出興奴的意志。

一日,劉一醉酒,他用精妙的口才勸服他倆離婚,並替興奴爭取到一百兩銀子的費用。深夜,趁劉一醉臥之時,白居易攜興奴乘舟而歸。

一月後,元稹回京,奏明皇上白居易之罪可恕,又奏劉一作假騙娶興奴。皇帝下詔,白居易復起用爲侍郎,興奴歸白居易,劉一受到懲罰。

十年過去,白居易隱居洛陽香山,已經年過六十歲的興奴陪伴着他,爲他洗衣做飯。836年的春天,白居易滿頭白髮,病軀奄奄。一日酒宴散後,正值暮春三月,春盡花殘,興奴與他步於園中,他突然感到莫名的惆悵和寂寞,他知道爛漫春光早已走遠,彷彿留下來的只有滿懷的病愁。

846年,興奴陪伴白居易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