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鄱陽湖之戰交戰雙方 朱元璋爲什麼會以弱勝強

鄱陽湖之戰交戰雙方 朱元璋爲什麼會以弱勝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鄱陽湖之戰交戰雙方: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爲爭奪南部中國在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在中國水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此戰前後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支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空前的。

從雙方兵力對比來看,陳軍號稱60萬,朱軍僅有20萬;陳軍的戰船大多是新造的,形體高大,裝備精良,朱軍的戰船主要是收編和繳獲的,以小船居多,但機動靈活,進退自如。兩相比較,陳軍居優勢。但交戰的結果卻是朱軍以劣勢兵力戰勝了優勢兵力的陳軍。

戰後,朱元璋在分析勝利的原因時指出,“陳友諒兵雖衆,人各一心,上下猜疑,矧(何況)用兵連年,數敗無功”,而我“以時動之師,威不振之虜,將士一心,人百其勇,如鳥鷙搏擊”,所以取勝。

朱元璋取勝的另一個原因是,部署得當,指揮正確。朱元璋在進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陽湖與鄱陽湖,長江與鄱陽湖各隘口,層層“派兵扼守,一則切斷陳軍歸路,二則限制陳軍兵力展開,阻止其發揮兵多艦大的優勢。然後,集中兵力,逐次打擊陳軍。陳軍戰船高大,穩性好,載兵多,可以居高臨下地打擊朱軍。但其致命弱點是機動性差,加之又聯舟佈陣,這就更加“不利進退”了。朱軍船小,機動性好,便於靈活地打擊陳軍,但有仰攻困難,不耐衝擊,難於正面突防等弱點。

鄱陽湖之戰交戰雙方 朱元璋爲什麼會以弱勝強

針對這一情況,朱軍採取揚長避短,以長擊短的戰法,先是以分隊多路進攻,充分發揮火器作用,連續突擊陳軍,後又火攻破敵。在康郎山水域一戰,毀陳軍大艦數十艘,首戰告捷;湖口一戰又毀陳軍大艦數百艘,使陳軍大部就殲。成爲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爲其統一江南,進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礎,因而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陳友諒的失敗,首先是由戰略上的錯誤造成的。本來,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小明王,造成應天空虛,這是戰略上的失著。如果陳友諒乘機以主力順流東下,直攻應天,朱元璋便會處於陳(友諒)、張(士誠)夾擊,進退失據的境地,形勢將發生有利於陳友諒的變化。可是,陳友諒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把進攻矛頭指向小而堅的洪都城,致使數十萬水陸大軍被置於狹小地域,難以展開;且又沒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後路於不顧,結果被朱元璋堵殲於鄱陽湖內。此外,陳友諒剛愎自用,暴躁多疑,內部分崩離析,士氣低落;指揮笨拙,戰法單一,聯舟佈陣,機動困難等等,也都是陳友諒失敗的原因。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