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是怎麼以少勝多的?

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是怎麼以少勝多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是怎麼以少勝多的?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鄱陽湖大戰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爲了爭奪鄱陽湖而進行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也被稱爲是中世紀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一次水戰。最後朱元璋以少勝多擊敗陳友諒,明軍順勢拿下湖南、湖北,此前勢均力敵的局面也被打破,朱元璋佔據了絕對的上風。不過當時朱元璋只有20萬兵力,他是如何擊敗陳友諒65萬大軍的呢?歷史上只要發生以少勝多的戰役,背後肯定都有一段精彩的博弈,這次就爲大家簡單講講鄱陽湖大戰,看看朱元璋到底是靠什麼取勝的。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最終朱元璋雖然獲得了全勝,但是,這是一場讓朱元璋感到後怕的戰爭。後來他曾經對劉伯溫感嘆道:“不聽先生的話,而有安豐之行,假如友諒趁我軍之出,應天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勢去矣。”

朱元璋說的安豐之行,是當時張士誠圍攻小明王韓林兒(韓山童的兒子)的最後一座城池安豐。韓林兒抵擋不住,向朱元璋告急。於是朱元璋率軍渡江救安豐。陳友諒趁這個機會,率領60萬大軍圍攻洪都。鎮守洪都的朱元璋義子朱文正死守了三個月,差點被陳友諒打下來了。同時陳友諒佔領了吉安、臨江、無爲州等廣大地區。洪都是軍事重鎮,一旦被城破,朱元璋將進退失據。所以朱元璋趕緊從安豐撤圍,回到應天,但是主力卻無法及時回來。朱元璋沒辦法,只好“圍魏救趙”,進軍鄱陽湖,從而拉開了鄱陽湖決戰的序幕。

當然了,朱元璋之所以感到後怕,還不僅僅因爲這一點。可以說,整個鄱陽湖戰役,直到消滅陳友諒的最後一刻,朱元璋其實就一直處在不安之中。爲什麼這麼說呢?

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是怎麼以少勝多的?

一、陳友諒實在太強大。

陳友諒的水軍力量是朱元璋水軍力量的十倍以上。這個數據太可怕了,這基本是秒殺朱元璋的力量。

陳友諒的戰船都是樓船巨舟。樓船巨舟是水戰中的巨無霸武器,士兵們若是站在樓船上,往敵方的小船一通射箭,敵方的小船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

陳友諒站在上游,朱元璋站在下游。陳友諒只需要開着樓船往下一衝鋒,朱元璋那些弱小的船根本就抵擋不住。

陳友諒以己之長攻敵人之短。陳友諒最厲害的就是水軍,最適合的戰爭就是水戰。陳友諒用自己厲害的打朱元璋不厲害的,本身就不是一種公平對決。

二、朱元璋受兩面夾攻。

朱元璋所處的位置,上游是陳友諒,下游是張士誠和方國珍。朱元璋只聯絡上了方國珍。方國珍這個人的野心不大,不過,他本身是一個搖擺不定的人,一旦朱元璋打敗,他叛變過去對付朱元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張士誠則不受朱元璋拉攏,一心要和陳友諒聯合起來,夾攻朱元璋。朱元璋處於前後夾攻之勢,這種情況,確實是讓朱元璋很害怕的。

前面講到的朱元璋率軍解安豐之圍,救韓林兒,造成陳友諒大軍圍困洪都,就是兩人夾攻造成的。後來朱元璋對劉伯溫說,不應該前去救韓林兒。但是,朱元璋不救韓林兒,他在道義上就無法佔主動,很可能大家不歸附他,更打不贏。

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是怎麼以少勝多的? 第2張

三、陳友諒針對朱元璋“斬首”。

在鄱陽湖大戰中,由於陳友諒是樓船,站得高看得遠,因此很容易就發現朱元璋乘坐的戰船,發炮攻擊。有一次,朱元璋的戰船擱淺了,被圍困起來了。若不是常遇春用自己的船拼命撞擊朱元璋的船,把朱元璋的船撞進水中,朱元璋就完了。

還有一次,陳友諒又發現了朱元璋的旗艦,又是一通猛攻。朱元璋剛轉移到別的船上,那艘旗艦就被陳友諒的炮石擊得粉碎。

可以說,朱元璋是數次從死亡線上逃出來的,他怎麼會不感到後怕呢?

當然了,最終朱元璋還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打敗了陳友諒。讓鄱陽湖大戰,成爲中國歷史上最重大的以少勝多的大戰之一。

朱元璋能夠打敗陳友諒,歸納起來,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陳友諒驕傲輕敵,輕率冒進。陳友諒由於兵強馬壯,所以在作戰時便不怎麼講究策略,一味地要以強凌弱,最終吃了苦頭。

二是朱元璋講究戰略戰術。在這場大戰中,朱元璋使用了不少計策,比如誘敵深入計、詐降計、圍魏救趙計、各個擊破計等等。正是在這些計策出其不意的攻擊中,陳友諒一步步被蠶食。

三是朱元璋充分利用氣候打仗。朱元璋充分利用風向,實施火攻計策。同時充分利用長江水位的漲落,使得陳友諒的樓船無法發揮作用。而本身熟悉水戰的陳友諒,卻用鐵鏈把樓船連接起來,把樓船變成了陸地,水戰變成了陸戰。這樣蠢笨的做法,怎麼能戰勝朱元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