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抗日戰爭 > 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日軍全軍覆滅是哪一戰?

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日軍全軍覆滅是哪一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日戰爭末期,中國遠征軍以犧牲7000多人爲代價,在滇西用最慘烈的方式,消滅了盤踞松山的日軍,打通了滇緬通道,拉開了對日戰略反攻序幕,史稱松山戰役。松山,是日軍在整個大陸戰線上第一個“玉碎戰”的戰場。“玉碎戰”是日本自我美化的一個稱呼,實際上就是全軍覆滅。

日軍在亞洲戰場上的“玉碎戰”

在松山戰役中,松山日方守軍1300餘人,有1250人以上被擊斃或自殺,只有極少數被俘和突圍,是名副其實的全軍覆沒。應該說,松山戰役是在二戰時期亞洲戰場上的第一次“玉碎戰”。當時還有一次,就是和松山很近的騰衝。這兩次戰役,日軍基本上是被全殲,僅有極少量跑掉。那麼,松山戰役究竟是怎麼打起來的呢?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邀請中國派出十萬大軍入緬。當時,日本人佔領東南亞以後,就從仰光登陸,侵佔緬甸。緬甸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請求中國出兵,幫助他們迎擊日軍。於是,中國成立了第一次入緬遠征軍。當時正式的番號叫“中國遠征軍第一路”,由新任命的中國戰區參謀長兼東南亞戰區美軍的司令官史迪威將軍任總指揮。史迪威也是匆匆到任,三個軍10萬人,入緬的時機比較晚,導致日軍一路所向披靡。

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日軍全軍覆滅是哪一戰?

1942年,日軍佔領松山,並在其上修建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同年,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失利,滇緬公路被切斷。撤退到怒江東岸的中國遠征軍餘部與日軍隔岸對峙。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以後,經過兩年醞釀,1944年5月,新組建的中國遠征軍和在印度組建的中國駐印軍,一東一西,同時對滇西日軍發起反攻。按史迪威的構想,滇緬戰場的作戰就是X+Y:X部隊(駐印軍)從緬北向滇西打,Y部隊(遠征軍)從滇西向緬北打,最後在中緬邊境實現會師。

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日軍全軍覆滅是哪一戰? 第2張

中國抗戰中最爲驚險的一幕

在滇西方面,遠征軍的主要戰場集中在三處:松山、騰衝、龍陵。這是當時日軍第56師團在滇西三角防禦體系的三個支撐點。因爲第56師團代號爲“龍兵團”,對於這三地之間的關係,一名日軍軍官曾在其回憶錄中形象地繪圖,比喻其爲“雙頭龍”:松山、騰衝是兩個“龍頭”,龍陵是“龍身”。

日軍是1942年在緬北擊潰我第一次入緬遠征軍,沿滇緬公路於5月5日打到怒江邊的。當時,他們組建了以160輛汽車運送兵力的快速部隊,從畹町進入我國門後,經芒市、龍陵,進抵怒江邊的臘勐街。隨後,在松山架起野炮,瘋狂轟擊對岸公路上的我方車輛和難民。幸虧我橋頭工兵及時爆破,炸斷惠通橋,隨後,第11集團軍宋希濂所部第36師趕到怒江東岸阻擊,與空中的美軍“飛虎隊”戰機協同作戰,粉碎了日軍渡過怒江繼續進犯的企圖。

當時的情景,可謂中國抗戰最爲驚險的一幕,按美國“飛虎隊”飛行員空中偵察發出的預警:倘若不能在怒江成功阻擊日軍,日軍渡江後,十天左右即可打到昆明,包抄我抗戰大後方,逼迫中國投降。很多史家評說,小小的惠通橋之戰,在那一刻,成了中國抗戰命運的轉折點。此後,日軍第56師團令第113聯隊駐紮在了怒江西岸的“橋頭堡”松山,因爲滇緬公路是環繞松山盤旋而下到惠通橋的,佔據了松山,等於卡住了滇緬公路的咽喉,切斷了我軍從印度經緬甸進入國境的國際援助物資補給線。攻佔松山的這支日軍,以松山下的村寨臘勐街,取諧音命名爲“拉孟守備隊”。他們在松山構築了大量鋼筋水泥工事,使之成爲一座堅固堡壘,並吹噓它是“東方馬奇諾防線”。在隔江對峙的兩年,怒江邊基本無大戰,敵我僅派出小股兵力渡江偵察、襲擾和遊擊。

決定滇西反攻成敗的“瓶頸”

在靜默中蓄勢兩年後,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從怒江上游高黎貢山方向率先發起反攻,目標指向騰衝。

由於日軍事前繳獲了一本中國軍隊密碼本,通過破譯,在我反攻前5天,掌握了我軍作戰計劃,於是,迅速調集滇西日軍主力增援高黎貢山。得知此情後,我統帥部亡羊補牢,於5月底令怒江下游第11集團軍亦全線投入反攻,目標直指松山、龍陵等地。

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日軍全軍覆滅是哪一戰? 第3張

雖然此時駐守松山的日軍主力已調往北線增援,但留守松山的仍有步、炮聯合兵力1300餘人。自6月4日起,遠征軍第71軍新28師及配屬作戰的第117團(屬第6軍新39師),攻擊松山一個月,付出傷亡近1700人的代價,卻未能取得顯著進展。這時,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才感到,此前對於松山敵情瞭解不明,過於低估。於是,令總預備隊第8軍準備接替作戰。

由於松山切斷了滇緬公路咽喉,我左翼反攻兵團不能以車輛運輸糧彈,僅憑民夫拉騾馬馱運,加之在雨季惡劣天氣下只能依靠飛機空投補給,使得我一個第71軍,居然無法殲滅困守龍陵的700餘名留守日軍。

6月16日,日軍鬆井支隊1500餘人,攜火炮7門,從騰衝南下增援龍陵,衝潰我軍防線,轉而向東瘋狂撲向黃草壩,企圖一舉打到松山,解救被圍困松山的日軍。危急時刻,衛立煌急令第8軍副軍長李彌率榮譽第1師率先渡江增援,與第71軍部隊在黃草壩一線拼死阻擊,方穩定了龍陵陣線,與日軍陷入膠着局面。這時,儘早攻克松山,打開補給通道,就成了決定整個滇西反攻成敗的“瓶頸”。

中國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

有濃郁“黔系”色彩的第8軍(很多軍官和士兵爲貴州籍),在軍長何紹周指揮下,自7月1日起開始接替作戰。然而,由於戰前分散各處的部隊相繼開進、陸續投入,圍攻松山的兵力始終未超過兩個步兵團,完全以“填油戰術”進行“車輪戰”,未能對松山日軍形成絕對兵力優勢。

雖然配屬作戰的有重炮第10團及第7團混合營,加上軍屬炮兵幾個連的近百門火炮轟擊,加之美軍飛機不間斷地空中轟炸,然而,由於日軍松山工事異常堅固,且不斷採取攻勢防禦,反撲瘋狂兇猛,我戰事進展極爲艱難。

7月底,第8軍副軍長李彌轉赴松山,加強了第8軍指揮力量。此後,第8軍先將松山外圍的滾龍坡孤立包圍,以山炮300米抵近射擊和火焰噴射器掩護步兵輪番突擊,於8月2日攻克了這一重要前進陣地。8月20日,第8軍指揮部又作出決策,由軍工兵營及師屬工兵連四五百人,經過近20天坑道施工,挖掘兩條暗道,直通松山主峯腹部,將3000公斤美式TNT炸藥填入,以“人造火山”式的大爆破,顛覆松山陣地“鎖鑰”部,才撕開了日軍松山防禦體系的口子。

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日軍全軍覆滅是哪一戰? 第4張

這次大爆破,共震死、活埋日軍約70名,從浮土中扒出被震昏的5名。此後,我軍又經過艱苦卓絕的17天掃蕩戰,終於在1944年9月7日黃昏,將退守滇緬公路邊的最後一股日軍殲滅,取得松山攻堅作戰的全勝。

從6月4日步兵攻擊開始,遠征軍陸續投入2.4萬餘兵力,在95天裏先後發起10次總攻擊,以傷亡7773人的慘重代價,纔將據守松山的日軍約1280人全殲,俘虜日軍9名及慰安婦約14名。

松山近20平方公里的國土,在淪陷兩載後終於得以收復,這也是中國抗戰以來第一次收復失地。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