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上美軍第一次損失超過日軍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上美軍第一次損失超過日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硫磺島,位於小笠原羣島南部,是該羣島的第二大島,北距東京650海里,南距塞班島630海里,東南距馬里亞納羣島290海里。島長約8000米,寬約4000米,形狀酷似火腿,面積約20平方公里,島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叫折鉢山,海拔160米,終年噴發着霧氣,硫磺味瀰漫着全島,故此得名爲硫磺島。折鉢山以北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稱爲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漸起伏,並有數座山峯,被稱爲元山地區,島上大部分地區都覆蓋着厚厚的火山灰。雖然硫磺島島小人少,但正處在東京與塞班島之間,因此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自從美軍1944年7月攻佔馬里亞納羣島後,就開始在島上建立航空基地,出動B-29重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但馬里亞納羣島距日本本土將近1500海里,B-29進行如此長距離的空襲,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攜帶3噸炸彈,僅爲B-29最大載彈量的30%。而且因爲航程太遠,戰鬥機無法進行全程護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的高度實施面積轟炸,效果很不理想。

而硫磺島正處在東京和馬里亞納羣島的中間,島上的日軍不僅可以向東京提供早期預警,而且可以起飛戰鬥機進行攔截,甚至還不斷出動飛機攻擊美軍在塞班島等地的機場,大大降低了美軍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作用。如果美軍佔領硫磺島,所有的不利都轉化爲有利,從硫磺島起飛B-29轟炸機航程將減少一半,載彈量則可增加一倍;戰鬥機如從硫磺島起飛,可以爲B-29提供全程伴隨護航;甚至連B-24這樣的中型轟炸機也能從硫磺島起飛空襲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島還可作爲B-29的備降機場,供受傷的B-29緊急降落或加油。因此,即使尼米茲明知道攻佔硫磺島會付出的極大代價,也依然表示硫磺島勢在必得!

早在1944年10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制訂出來,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爲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所有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上美軍第一次損失超過日軍

而日本方面,自1944年7月馬里亞納羣島失守之後,便將原計劃運往馬里亞納羣島的人員、裝備和物資全都就近轉運於硫磺島,使得硫磺島上的日軍實力急劇膨脹,到1945年2月,日軍在島上有陸軍1.5萬人,海軍7000人,並配備了大量岸炮、高射炮和飛機30餘架,由陸軍中將慄林忠道統一指揮。

我們不難看出,日軍在硫磺島上人數衆多,但飛機的數量可以忽略不計。事實上,在菲律賓戰役結束後,日本海空軍主力已經遭到毀滅性打擊,除了自殺式攻擊的“神風特攻隊”,其他空中力量近乎於零。這就意味着,慄林忠道只能在沒有任何海空支援的情況下,獨立進行防禦作戰,在美軍陸海空立體進攻面前,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作爲日本陸軍最出色的指揮官之一,慄林忠道憑藉他的一己之力,幾乎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他的精心設計下,整個硫磺島變成了一個超級大要塞:以折鉢山爲核心陣地,以兩個機場爲主要防禦地帶,在適宜登陸的東西海灘則以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爲骨幹的防禦陣地,日軍的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爲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接。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儘管犧牲了射界,卻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的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訊網絡都受到良好保護,折鉢山幾乎被掏空,築的坑道有九層之多!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慄林在海灘縱深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這既能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地殺傷敵軍。

而且,慄林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死拼戰術,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還嚴禁自殺衝鋒,命令每一個士兵在戰死前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

尼米茲看到硫磺島的照片時,意識到這裏將比貝蒂歐島更難對付!美軍也爲此進行了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歷時最長的火力準備,並預計會付出超過兩萬人傷亡的代價!

從1944年8月開始,一直到1945年2月,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裏,美軍航空兵只要天氣允許,每天都會出動轟炸機對硫磺島進行轟炸!艦艇也不甘落後,有幾艘戰列艦甚至在距岸邊僅3000米處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射擊!兩者加起來,足足在硫磺島上扔下了6800噸炸彈和2萬2千艦炮炮彈!算是把硫磺島從頭到尾給翻了一遍!

然而,對於躲在地下十米深的工事的島上日軍來說,地面上再猛烈的轟炸也不過是隔靴搔癢,不能撼動他們分毫。唯一的作用就是讓他們更加勤奮地去擴建地下工事。

1945年2月19日早上6點40分,硫磺島登陸戰正式打響了!

開始進行得很順利,島上的日軍沒有作任何還擊,似乎已被美軍半年來的狂轟濫炸給消滅了。

但這只是假象,狡詐的慄林下過命令,在美軍剛開始進攻時,絕對禁止還擊,以免暴露自己的陣地。待到美軍暴露在光禿禿的海灘上,開始大規模衝鋒時,日軍才真正開始發威了!

折鉢山上和北面的大炮怒吼,無數炮彈從天而降,狠狠砸在美軍登陸部隊的中間,機關槍也從各處毫無預兆地連貫射出,打得美軍血肉橫飛,哀鴻遍野。短短一個小時,硫磺島海灘上的黑沙已經被染成了紅色!

到了9點30分,美軍的坦克上岸,隨即引導並掩護登陸部隊攻擊前進。可惜的是,本該發揮巨大作用的坦克,大部分陷入了火山灰,動彈不得,少數幾輛也行動蹣跚,很快成爲日軍反坦克炮的目標,被一一擊毀。美軍只能繼續依靠士兵用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一步一步向前推進,而每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三個小時後,美軍先頭部隊才前進了450米,直到下午2點,才攻到一號機場。而另外一支部隊則被日軍東北港邊懸崖上的大量永備發射點所阻,傷亡嚴重,毫無進展,爲摧毀這些永備發射點,美軍使用了一種新的引導艦炮射擊法:先以登陸艇向目標發射曳光彈,巡洋艦再根據曳光彈的指示射擊,效果極佳,到黃昏時分,終於消除了這些火力點的威脅。

到了日落時分,美軍已有6個步兵團、6個炮兵營和2個坦克營共約三萬人上岸,佔領了寬約3600米、縱深從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陸場,全天有566人陣亡,1858人負傷,傷亡總數約佔登陸總人數的8%。

天黑後,美軍害怕日軍發動大規模夜襲,海面上的軍艦幾乎不間斷地向島上發射照明彈,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出乎意料的是,除了一些小股日軍的襲擾外,整個夜晚太平無事。這是因爲慄林深知自己的實力,堅決不採取自殺性的衝鋒。

第二天的進展同樣緩慢,美軍在坦克的掩護下,機關槍、手榴彈、炸藥包、火焰噴射器輪番上陣,甚至動用了推土機,最後才前進了區區180米,自身傷亡卻高得驚人!

到了1945年2月22日,美軍在硫磺島上的陣亡人數已達1204人,負傷4108人。美國國內的新聞界甚至強烈要求:“讓陸戰隊喘口氣——給日本人放毒氣!”雖然對付地下工事裏的日軍,毒氣比火焰噴射器有效得多,雖然美日雙方都沒有簽署嚴禁使用毒氣的《日內瓦公約》,但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尼米茲最後還是拒絕了這一要求。

經過四天的浴血奮戰,美軍終於在2月23日這一天,在折鉢山上取得了一次輝煌的戰果!

10點20分,由哈羅得·希勒中尉率領的40人組成的攻擊巡邏隊,經過一路拼殺,終於攻上了折鉢山山頂,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四小時後,希勒的士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星條旗!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將插旗時的情景拍攝下來,成爲世界戰爭史上的不朽之作,後來,有人根據此照片製成了屹立於華盛頓廣場的巨型雕塑。山下的美軍陸戰隊員和海上軍艦上的水兵們,看到這面象徵勝利的旗幟,不禁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美軍雖然依然傷亡慘重,舉步維艱,但他們毫不退縮,越戰越勇,步步爲營,終於在1945年3月26日,擊潰島上的最後一股日軍,取得了硫磺島之戰的最終勝利!

拼盡全力的慄林忠道終究還是未能挽回日軍失敗的命運,同日,身負重傷的他切腹自殺。

此戰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而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雙方傷亡比達到1∶1.23,爲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唯一一次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