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太平軍北伐若石達開做統帥,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太平軍北伐若石達開做統帥,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一件事,即太平軍掃北(這是太平軍自己對北伐的專稱,且只要是目標爲北京的北伐都叫掃北)爲什麼會失敗?是將領無能還是戰略性錯誤?

太平軍北伐若石達開做統帥,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定都南京並攻取鎮江、揚州後太平軍約有50個軍(中一至左十,不算水軍),號稱百萬,但能戰之士應該只有10萬多一些,派遣的掃北軍兵力達9個軍,且番號都在5以前(武昌之前編成的老部隊),總兵力達2萬,且這只是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所率的前軍和中軍,原本還有朱錫錕、黃益芸、林紹璋所率的後隊(林、李從揚州出發,在滁州以南迴合從浦口出發的吉文元,而後隊是從天京渡江北上的)因爲迷路錯走六合,被六合縣令溫紹原偷襲,僅朱錫錕帶少數人在滁州或臨淮關附近追上前隊,黃益芸因大營火藥庫被焚燒死,林紹璋退回天京。

楊秀清在寫給林鳳祥的誥諭中提到後隊時稱“左軍及右軍錯路官兵”,這表明後隊至少還有兩個軍(左某軍和右某軍),只有少數人加入掃北(朱錫錕打黑旗的“先鋒營”,似乎只有幾百人)是個意外。也就是說,掃北軍已集中了太平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一強且是精銳中之精銳,指揮官爲3個丞相1個檢點(當時太平天國一共也只有六個丞相,丞相之上就是東西南北翼王),這樣的陣仗差不多是太平軍在定都天京情況下所能拿出的力量極限。

太平軍北伐若石達開做統帥,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第2張

但這樣的力量是不足以推翻清朝的:從廣西到天京儘管太平軍一路走過來,但除了大峒一仗殲滅清軍四個總兵一個參將,是出色的殲滅戰外,其它大小戰役都是消耗戰、擊潰戰,清軍有生力量損耗有限,被動的原因主要在於無法把握太平軍行動方向,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即便如此,太平軍1853年3月8日抵達南京城外,19日破城,從廣西一路追來的向榮部清軍31日即抵達南京城外孝陵衛下寨,僅僅晚了23天,比洪秀全入城更只遲了兩天而已。“功莫大於勤王”,清軍最擔心的就是太平軍北上直取北京,當太平軍衝過三汊河,攻破滁州,又渡過淮河後,其行軍方向已毫無懸念,清廷完全可以動員其尚未傷筋動骨的大半個中國兵力、財力,去專門對付這樣一支孤軍。

實戰中掃北軍的勝利基本上都是趁清軍當面尚未集結,或自己突然轉進而清方圍堵體系未及調整之際,如趁江北大營和安徽袁甲三、周天爵部反應不及破滁州、過淮河,趁河南清軍尚未完全集結攻破歸德府,趁清軍集結懷慶城下突然向西,在臨洺關擊破措手不及的山西軍並攻破堅城平陽,趁清軍注意力被吸引到山西-北京一線突然掉頭向東,攻破只有幾百駐防八旗和少數回勇的滄州,等等,一旦清軍部署完畢則幾乎無能爲力,如在河南歸德大勝後卻攻不破汴梁,在懷慶面對以河內團練爲主力的守軍久攻不下,敵方援兵抵達後更陷入被動,在山西當勝保等部集結後就走不通北道不得不掉頭向東,在楊柳青遇到以謝子澄爲首、準備較充分的團練和僱勇就連敗三陣,最終讓僧格林沁得以從容集結起足以正面擊破太平軍的人馬,等等。從戰役戰術看,林鳳祥、李開芳除圍攻懷慶太久和在楊柳青遇挫後不肯立即南撤,結果貽誤時機被圍殲外,並沒有大的失誤。

太平軍北伐若石達開做統帥,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第3張

如果主帥換成石達開,在定都天京的情況下兵力不會有明顯增加(題外話,定都天京是當時太平天國最穩妥的戰略選擇,本身無錯,錯誤在於既定都天京又派兵掃北),既然掃北的失敗主要是戰略性失敗,而石達開無權更改太平軍的掃北戰略,他作爲戰役統帥未必可以比林鳳祥、李開芳等做得更好,從他後來獨當一面“遠征”的軌跡看,在無後方、無增援情況下他也難以打開局面,且他遠征的方向是遠離清廷要害的西南,而掃北卻要直搗清廷首都,騰挪餘地更小。

太平軍北伐若石達開做統帥,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第4張

當然,石達開用兵靈活,頭腦敏銳,如果是他爲主帥,楊柳青受挫後大約會立即知難而退,這樣可以把掃北軍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帶回太平天國區域,避免全軍覆沒的命運,但他改變不了力量對比,完成不了掃北的終極任務——消滅清朝。甚至退一萬步,即便石達開僥倖攻破北京城,同樣無法推翻清朝,更無法在北京長久立足,清廷不過較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更早幾年受那一番驚嚇罷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