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克雷西會戰:英格蘭長弓自此聞名於世

克雷西會戰:英格蘭長弓自此聞名於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長弓的歷史記載出現的相當的早,它最早起源於威爾士,因在公元7世紀射殺了一名王子而被載入史冊。但真正令其聞名遐邇的恐怕還是百年戰爭前期英國所獲得的一連串勝利。在最具代表性的克雷西之戰中,5000名英國長弓手不僅擊潰了來自熱那亞的弩兵,還將三倍於己的、不可一世的精銳法國騎士徹底擊敗,終於在屍山血海之上建立起了自己長達數個世紀的威名。

單純從武器的技術指標來看,英國長弓或許並不是世界上最優良的弓,但作爲一個獨特軍種的長弓兵所獲得的聲望和名氣恐怕遠非其他部隊所能比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長弓兵都是英國軍隊的商標,也是英王麾下最強大也最重要的部隊。玩過《中世紀2》的朋友們一定都還記得英國有多少種長弓兵及與長弓兵相關的衍生兵種。如果選用了英國,那麼除了弓箭手之外的戰士恐怕就都是配角了。

弓箭是人類發明的最早一批武器之一,在人類漫長戰爭史的大部分時間裏,它都是最有效的遠程殺傷手段。世界各國在冷兵器時代都有自己的遠程投射兵種,弓箭則是最普遍的裝備之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它唯一的競爭者就只是弩。不過後者因爲種種原因,在戰場上的實際效能通常無法和普通弓箭比擬,更遑論鼎鼎大名的英國長弓了。

所謂長弓,那自然是挺長的。從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的情況來看,英國長弓的長度從1.5米至2.1米不等,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長弓明顯有越來越長的趨勢。通常來說,在基本工藝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弓身越長,弓的射程也就越遠。當代的研究與歷史資料表明,即便是相對較輕的長弓最遠射程也能輕鬆超越200米,一些更加強悍的長弓射程則能達到300米以上。與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弓弩相比,這是個相當厲害的技術指標了。

弓弩相爭是個老話題。從功能上看,兩者的差別貌似不大,不過任何一名有腦子的指揮官如果有選擇的話,恐怕都會更加傾向於帶弓箭手上戰場,而非弩手。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作戰效能上,儘管在同樣的距離上弩比弓的穿甲效果要好,不過在發射速率方面,弩在最完美的情況下也難以達到弓的一半。也就是說,同樣數量的弓箭手的火力至少要超過弩手一倍,而這樣的火力差距往往能對戰鬥的結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克雷西會戰:英格蘭長弓自此聞名於世

那爲什麼還有許多部隊以弩爲主要武器呢?原因也很簡單,那弓箭手的訓練時間過長,難以隨時隨地的大量獲取。一名弓箭手的訓練時間遠超與一名弩手的訓練時間,以至於前者能夠成爲珍貴的戰略資源,後者則可以通過對農民進行短期培訓獲得。而戰場上對於遠程投射兵種的需求又是時刻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弩兵才以替代品的形式頻頻出現在戰場之上。

在長弓手活躍在戰場上的幾個世紀內,其唯一固定的裝備大概就是那把長弓了。除此之外的其他裝備則會因爲時間和空間的不同存在相當顯著的差異。通常來說,長弓手們都會在徵召他們的領主那裏獲得一些簡單的護甲,標準的配置大體包括:一頂爲頭頸提供保護的鎖甲兜帽、一件皮甲外套、一對手套、一對臂甲以及近戰用的匕首或者是劍。中世紀的領主和國王們貧富差距挺大,有些長弓兵能夠得到更好的裝備,有些則連這些都沒有。一些極端的例子中,大夥甚至弓都需要自己準備。

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起決定性意義的就是這把長弓,其他的護甲對於長弓兵來說通常並不是很重要。因爲如果一場戰鬥中一方的長弓兵需要和對方的步兵和騎士短兵相接,那這場戰鬥的結果恐怕已經勝負已分了。紫衫木是製造長弓的最佳材料,還有白蠟木和榆木。弓屬於耗材,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報廢。爲了保持長弓的供應,英國早在13世紀就砍伐光了境內的幾乎所有紫衫木,之後只能仰賴進口。面對這一情況,英國人只能從貿易方面入手,頒佈法令要求來到英國港口的船隻必須按照裝載貨物的體積比例同時向英國提供弓材。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英國也開始在美洲和亞洲等地區尋找紫衫木,只是到了此時,長弓已經開始逐漸被火槍取代了。

光是提供足夠的長弓依然無法讓英國得到一支有效的長弓手部隊。長弓之所以能夠成爲英格蘭的獨門利器有其獨特的社會和歷史原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他國家也可以複製這種模式,只是他們選擇了其他的方向。歐洲各國的軍事傳統各有不同,法國那樣土地肥沃而又相對遼闊的國度盛產裝備精良的騎士。而據一些歷史學家估算,在中世紀的大多數時期裏,英國的綜合生產力大致只有法國的四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用昂貴的騎兵與宿敵正面硬撼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經過多年的戰爭洗禮,英國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而以長弓兵爲核心的戰術。

想要得到一名能夠熟練操作拉力近百磅的長弓的弓箭手所需要的時間不是一般的長,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使用這種武器的先天條件。如何能夠大量“生產”這樣的專業人才對於任何一個過國家來說都是個難題。不過這也難不倒英國人,他們採用了一個百年樹人的方法,因地制宜的在民間廣泛用各種強制和非強制的手段大力推廣射箭運動,有意的將其描述成爲一種高雅而有益的消遣。在統治者的引導之下,射箭逐漸成爲了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生活相對較爲寬裕的自耕農中間非常流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也逐漸成爲了英軍長弓手最主要也最穩定的來源,即約曼(yeoman)弓箭手。

長弓兵的戰術說白了就是防守反擊,在戰術上要儘可能的由己方選定戰場,搶佔易守難攻的位置。同時在關鍵位置佈置好各種各樣的障礙物來攔阻和遲滯對方的進攻,用來防止弓箭手受到敵人的直接攻擊。能夠搶佔到地勢較高的位置自然更好,因爲那可以有效的提高弓箭手的射程,讓長弓兵能夠在任何同時期的歐洲射手們面前佔盡優勢。

克雷西會戰:英格蘭長弓自此聞名於世 第2張

克雷西之戰是長弓兵戰術最爲典型的一次運用。雙方參戰人數一直有爭議,不過在絕大多數的數據中英法軍隊都是1:3左右的比例,大致爲9000對30000。其中英國一方以5500名長弓手爲核心,另有1000名威爾士長矛手和2500名騎兵(所有的騎士都被命令下馬作戰,爲長弓兵提供保護)。法國一方則有6000名從熱那亞僱傭來的弩手,14000名步兵和10000名受過良好訓練的騎士。尤其是最後這一項,基本相當於後世第三帝國的裝甲兵團,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絕對是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強大軍事力量。懸殊的實力對比讓法軍上下都充滿了輕敵的情緒,而正是這樣的洋洋自得,最後葬送了這支軍隊。

在經過漫長的貓捉老鼠之後,英王愛德華三世決定以逸待勞,在克雷西地區安營紮寨,選擇了最佳的防禦位置構築陣地。據說時年十六歲的黑太子愛德華也得以在這次戰鬥中指揮了一支軍隊,並在陣前受封騎士。在英軍得到了一整天的休息之後,法軍才最終抵達戰場。狂妄的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無視敵人已經佔據了地利,宣佈決定立即發起進攻,整場災難從此開始。

長途跋涉的法軍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開始列陣,更離譜的是,熱那亞僱傭弩兵們連揹負在身後的大盾都沒有有從行李車上卸下就被迫輕裝加入了戰鬥。由於弩的填裝速度很慢,熱那亞弩兵的標準戰術是在填裝時背對敵人,而身後的大盾則能給他們提供相當有效的保護,是至關重要的生存工具。

缺少了大盾保護的熱那亞弩兵們被首先投入了戰場,面對着佔據着較高地勢、經驗更加豐富、火力也更加強大的長弓手所投擲出的死亡風暴,6000熱那亞弩兵很快就開始潰逃。或許是出於對意大利僱傭兵長久以來的偏見,高傲而魯莽的法國騎士們還沒等它們退出狹窄的戰場就開始了衝鋒(騎士們擅自展開衝鋒的事情再中世紀的歐洲戰場上並不少見),並以對待逃兵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砍殺。

在那天隨後的戰鬥中,裝備着重甲的法國騎士對英軍陣地展開了許多次無畏的衝鋒,可泥濘的道路與英軍佈置的障礙讓這些英勇的嘗試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盛宴。所有的重騎兵衝鋒都被綿密的箭雨和如林的長槍消弭於無形,未能給英軍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當夜幕降臨時,騎士精神終於也在可怕的傷亡面前灰飛煙滅,菲利普四世也受了傷,法軍不得不開始撤退。

英軍在克雷西取得的勝利是決定性的,在長弓手掀起的死亡風暴面前,法軍至少丟下了一萬多具屍體。法軍具體的傷亡數字至今仍有爭議,但在最保守的推測中也表明至少有2200名騎士陣亡,還有相當數量的騎士被俘。普通士兵的傷亡則更加慘重。反觀英軍一方的損失則微乎其微。有件趣事值得一提,有文獻表明還有兩名英軍騎士在是役被俘。考慮到整場戰鬥的實際情況,具體這哥倆是咋被俘的實在是讓人感到費解。

克雷西會戰:英格蘭長弓自此聞名於世 第3張

單純從弓的技術指標來看,英式長弓並非世界上最優秀的弓箭。日本的和弓與朝鮮較晚時期的弓都不比英式長弓要差,甚至可以說略勝一籌。國家地理頻道曾經拿兩種弓做過比較:英國長弓固然要比它的歐洲競爭者們優秀不少,可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日本弓能夠射出更重、動能更高、穿甲能力更好的箭矢,在精度上也有一定的優勢。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日本弓手的軍事意義就樣強於長弓兵。戰爭是國家大事,絕非數百或者數千人之間的決鬥。咱們若是設想個關公戰秦瓊的設定,讓英國和日本大幹一場,那麼英國長弓兵的戰略意義恐怕要遠遠勝過持弓的日本武士。原因主要在於士兵的來源。有機會修習弓箭技藝的日本武士大致相當於歐洲封建國家中的騎士階層,基本可以算作一羣專司戰鬥而不從事生產的下層貴族。而農業社會的生產力相當有限,能夠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成天練習射箭的武士恐怕不會很多。

在歐洲中世紀,常備軍是相當奢侈的東西。國王和領主們雖然或多或少都會豢養一定數量的精銳士兵,可數量都十分稀少,根本無法應付成規模的武裝衝突。遇到戰事必須徵募領民,或者花錢僱僱傭兵。在這樣的軍事體系裏,英國的長弓兵就是“放養”在民間的射手,其兵員的主體結構就是普通的農民,雖然也不是說要多少就有多少,但在絕對數量上恐怕要比持弓武士多上不少。雖然咱們在這裏對比這兩個位於歐亞大陸兩端的島國在中世紀時期的軍事實力多少有點兒無稽,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比較恰恰能夠體現出英國有意識的在下層民衆中促進軍事文化的發展意義是多麼重大。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射箭雖然是六藝之一,可我國(至少是中原地區)的弓箭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並不多,保存完好的古弓也很罕見。也沒有相關記載表明中原各朝曾經擁有過像英國長弓兵那樣風格獨特、戰力強大的武裝力量。相較之下,倒是有不少關於弩的記載,形制也多種多樣,五花八門。有機會我們可以專門聊聊這個話題。

與長弓相關的文化傳統深深的影響了英格蘭人民們心中的英雄形象,著名的羅賓漢的故事就是這種文化影響力的典型代表。當騎士小說在法國和西班牙大行其道的時候,英國人則製造出了羅賓漢這樣一個使用弓箭的俠盜。羅賓漢形象的具體出處至今仍無定論,不過從歷史脈絡來看,羅賓漢的總體形象有着從強盜——俠盜——貴族俠盜的發展趨勢。這標誌着羅賓漢從底層人民渴望解放的精神寄託變成了英格蘭的全民偶像。大家可別小看了這樣一個傳說對人民的影響,這意味着當歐洲大陸的孩子們扮騎士衝鋒玩的時候,英國的孩子們則在扮演羅賓漢玩射箭。這從側面證明了長弓文化在英國的影響有多大,對國家的軍事傳統產生了多麼顯著的影響。

克雷西會戰:英格蘭長弓自此聞名於世 第4張

無論是被僱傭的長弓手還是領主們豢養的常備私兵都是有薪水的,通常是按日計酬,六週一付。如果你會騎射,那麼則能比普通的長弓手多賺不少,最多時能多達一倍。在徵募士兵時領主們往往需要預先支付一定日期的薪水才能將人從家裏帶走,如果應招的士兵不幸戰死,那麼這部分錢也將成爲撫卹金。至於這個預先支付的部分是多少,各個地區的差異就比較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採取像英國那樣的政策,其對人民所進行的也更像是操作長弓的技術訓練,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訓練。而在中世紀,民族主義這回事在世界上還相當罕見,爲國家而戰的概念也因此而變得相當淡漠。因此,除了真的是在保護自己的家園或者參與聖戰,下層士兵們的士氣普遍不高,幾乎每個指揮官都會遭到士兵們集體逃亡的困擾。所以,即便長弓兵在戰場上經常能夠大展神威,但說到底,其主體並非由職業軍人構成,仍然是一羣中世紀農民。他們對於戰爭的結果通常並不如何關心,即便國王戰敗、江山易主,他們也無非就是換個人交稅而已,在士氣和戰鬥意志方面恐怕無法和歐洲各國的真正精銳相比擬。

與徵募而來的約曼(yeoman)長弓手相比,領主和國王們常備的長弓手則要精銳得多了,雖然並非所有人都那麼幸運,但對於這些人來說,總算是找到了一個晉升騎士的門路。能夠成爲領主私兵的長弓手通常都是百裏挑一的精銳,待遇自然也要比其他的長弓手好上許多。如果其所侍奉的領主既有錢又慷慨,那向帝王家兜售自己的射箭手藝絕對是一項大有前途的事業,相當於當代的技術精英,絕對的金領,將來還有機會升任管理層,走上人生巔峯。有文獻顯示,在1467年,一位名叫丹尼爾的長弓手在工資以外還拿到了10英鎊的獎金(在當時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他還得到了一座供他與妻子居住的房子和許多許多的衣物(衣服在那個時代要比現在珍貴得多)。

克雷西會戰:英格蘭長弓自此聞名於世 第5張

早期的火藥武器不僅不穩定,且命中率差、射程也不足,填裝速遞更是比弩還慢。所以儘管火藥武器在歐洲戰場出現得很早,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仍然無法與長弓較一日之短長。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槍械製造技術越來越成熟,終於對傳統投射兵器產生了實質性的威脅。但是,單純從作戰效能的角度考慮,直到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的時代(17世紀),火槍的射程和發射速度依然不及長弓,真正將長弓逐出戰場的並非技術因素,而是社會因素,那就是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了。

隨着生產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歐洲戰爭的規模開始無限擴大,民族主義的興起也給戰爭本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性。在這個時代,歐陸強權們彈指間就能動員數十萬的軍隊,戰爭的殘酷程度和傷亡人數以令人膽寒的速度提升着。火槍儘管仍然不及長弓,卻比十字弩要強,穿甲能力更是十分優秀。而歐洲戰爭在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個吞噬人力的巨大黑洞,任何國家都需要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作戰部隊的手段。訓練一名長弓手需要幾年,訓練一名火槍手大概只需要一個下午。相較之下,即便像英國那樣的國家也無法長時間的爲戰爭輸送足夠的技術人才了。且當時的火器雖然還略顯簡陋,絕大多數指揮官們也都能意識到其將來的發展空間還相當的大。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儘管長弓還在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內與火槍同場競技過,其消亡趨勢卻也無法挽回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