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收復失地”的口號下,兀朮起四路大軍南下攻宋。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初三日,在“收復失地”的口號下,金國都元帥兀朮盡起四路大軍,向南宋發起了新一輪的戰略進攻。

攻勢之初,由於宋廷上下毫無準備,致使開封(北宋國都東京)、洛陽(西京)、商丘(南京)、長安、鳳翔等重鎮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盡陷敵手。受此鼓舞,兀朮親率十大萬大軍向淮西反向發展勝利。然而,這位金國名將沒想到,他的好運在一個叫順昌(今安徽阜陽)的地方戛然而止!在這裏,兀朮使勁了渾身解數,卻絲毫奈何不得這座城不堅、池不深的小城。

在順昌擊敗兀朮的人,正是劉錡!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在順昌擊敗兀朮的人,正是劉錡!

劉錡(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劉錡少年投身軍伍,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其勇武之名連敵國的婦女兒童都知道。作爲新任的東京副留守,劉錡尚在赴任的途中即接到了金人南下的消息。他判斷兀朮必然要首先佔領東京,再而進攻順昌。據此,劉錡果斷進駐順昌,準備在此阻止金軍。

在接下來的那段日子裏,劉錡憑藉手中所擁有的“三大法寶”,最終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金國名將兀朮。而這三大法寶就是:

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

這支軍隊就是著名的八字軍。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第2張

民族英雄岳飛曾是八字軍首領王彥的部下

南宋立國之初,高宗皇帝趙構非但不思收復失地,反而一再向南逃遷。在這種國將破,家將亡的時刻,黃河南北的忠義之士挺身而出,勇敢地抗擊金軍。這些人多來自社會底層,像農民,潰軍,小商販,乃至僧人道士,“全民皆兵”。這些抗金義軍得到了主戰派著名將領李綱和宗澤的大力支持,不但發給他們錢糧,武器,還把部分人馬編爲正規軍隊。在這一背景之下,王彥和他的八字軍脫穎而出。

王彥(公元1090-1139年),字子才,上黨(山西長治)人。自幼讀書練武,武藝超羣,曾任過都統制一類的軍官。靖康之難後,王彥的家鄉太行山被金人佔領。由於他此前在北宋末年的抗金斗爭中表現優異。因此在1127年中,李綱派遣王彥率岳飛、張翼、白安民等七千將士渡過黃河,一舉收復了金軍佔領下的新鄉。在金軍重兵反撲之下,王彥爲保存實力,率領餘部輾轉退入太行山中繼續戰鬥。由於王彥堅決抗戰,金人對其非常忌憚,出了很高的賞格要活捉之。作爲迴應,王彥部下在自己的臉上刺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八字軍因此而得名。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第3張

八字軍有力地牽制了金軍的南下。

由於八字軍將士作戰勇猛,打得金兵心驚膽寒。據說,一位金軍元帥曾召集手下開會,商討如何儘快消滅八字軍。這些人嚇得一齊跪,哀求不要與之交戰。就這樣,八字軍很快贏得各路義軍的敬重。很快,兩河忠義民兵首領傅選、孟德、劉澤等率所部十餘萬人來附。隨後,八字軍以太行山爲根據地,有力地牽制了金軍的南下。後來,王彥被主戰派大臣張浚推薦做了前軍統制,帶領部分八字軍轉戰川陝地區。其餘部隊則由劉錡節制。

這次劉錡北上赴任東京,所帶的一萬八千人正是這些八字軍將士。他們,成爲這位名將賴以擊敗兀朮大軍的先決條件!

一個足智多謀的守城專家

這個人就是順昌知府陳規,一位防禦戰大師!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第4張

如果沒有陳規,順昌保衛戰或許很難打。

陳規(1072-1141),字元則,密州安丘(山東安丘)人。早年曾研習《孫子兵法》,並諳熟公輸般“九設攻進之機,墨子九拒之”的典故。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陳規出任德安府安陸縣事。不久,金軍大舉南侵,迫近江南。由於德安爲南北要邑,陳規決心以此爲基地,抗擊金人。爲堅守德安城,他全力改造城池,創制管形火器,改進拋石機……不久,大股潰軍九犯德安。陳規率軍“九攻九拒,應敵無窮”。當時中原板蕩,唯有德安城巋然不動。戰後,陳規因功升德安知府及德安府復州漢陽軍鎮撫史。後又改任順昌知府。劉錡進入順昌後,曾對陳規直言“城中有糧,則能與君守”,得到的答覆是“城中有粟數萬斛,勉同爲死守計”。

事實上,陳規不僅爲劉錡解決了“糧草先行”的問題。陳規更認識到,對於並不堅固的順昌而言,若全面整飭既費時又耗力。爲此,他從以下幾大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鞏固:

首先,着力打造一道包括羊馬牆、外濠、主城牆、裏壕、裏城在內的多層防禦體系,從而擴大了小城順昌的防禦縱深。

陳規爲順昌城打造了一道多層防禦體系

再就是,將城池攻防戰的要點——城牆予以重點加固。很快,原本爲直角的城牆被削成了圓弧形以增大石砲的跳彈率;曾被敵砲攻擊重點的角樓也不見了;在原本低矮的女牆內增修一道8尺(約2米5)的平頭牆以保護守軍不被敵箭射中;女牆上方懸掛笆籬等編織物以緩衝石彈的衝擊力;在女牆和平頭牆之間橫貫的三道橫木用以遲滯登城敵軍的推進速度;將城門由一道增加爲三道,城門外均築有護牆;以前一門一樓的城樓也改變成了三重門兩層樓的佈置,這樣宋軍站在最高一層城樓,能夠盡情發揮弓矢的遠射優勢。

第三,以砲對砲。在城內配置大型石砲,城頭設置炮兵觀察員以隨時校正彈着點。

陳規的努力不僅增強了順昌城的防禦穩定性,更爲主將劉錡在進行戰鬥決策時增添了一項戰術選擇。

一種致勝戰法:依城野戰、以攻代守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第5張

實際上,依託城牆進行防禦是一種十分消極的戰法。

有了充足的糧秣和穩定的城防之後,很多人很自然地認爲: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比較穩妥的戰法就是:收集中兵力堅守城池。這種主張畢竟符合當時一般軍人的做法,那時候的金軍具有很強的機動性,但攻堅能力弱,其慣用戰術是通過在野戰中發揮騎兵的高速衝擊力來擊敗對方;而以步兵爲主的宋軍則經常依託城寨營壘進行後發制人的防禦作戰,以強弓勁弩和石砲等“遠程火力”來擊退來犯之敵。

出人意料的是,劉錡並未選擇種穩妥戰術,而是採取了一種更爲積極主動的戰法:依城野戰、以攻代守。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第6張

宋軍依託城池,主動向金軍發起進攻。

五月二十五日,金軍悍將韓常和翟將軍統兵渡過潁水屯駐距城30裏的白龍渦。劉錡趁其立足未穩,派兵夜襲其營,斬獲甚衆。二十九日,三萬多金軍再次逼近順昌。劉錡敏銳地捕捉到金軍一大疏漏:雖來勢洶洶,其營寨卻不牢固。一番思慮之後,劉錡索性大開城門,搞得多疑的金人不敢輕舉妄動。他還設法誘使金兵縱矢,從而繳獲大量箭簇。當金人漸顯疲態之際,城中宋軍在“遠程火力”的掩護下,猛打猛衝。狼狽不堪的金軍向潁水潰退的過程中,多落水中溺死。六月初二,劉錡偵知金軍已移駐城東拐李村,遂派驍將閻充率銳卒五百趁雨夜再次偷襲金營。這些人“折竹爲叫,電閃則擊之,電止則伏之”,見辮髮者就砍。混亂間,金軍自相攻殺,“積屍盈野”。天明後,金軍殘部邊向後敗退邊向兀朮告急。

首戰失敗徹底激怒了兀朮,他親率十萬大軍趕往順昌。很快,宋將曹成等人前往金營詐降,詭稱劉錡是個“只圖逸樂,不懂戰守”的紈絝子弟。兀朮信以爲真,加之眼見順昌城垣簡陋得簡直能用靴尖將其踢倒。於是,他將攻城的鵝車、砲具等重武器留下,只率步騎兵輕裝前進。六月九日清晨,金軍趁天氣涼爽發動猛攻,宋軍堅守不戰;待到午後酷暑難耐,金軍力疲氣衰,全線出擊的宋軍一舉攻入敵營。人飢馬渴的金軍在敗退過程中,許多人馬又因食飲被宋軍下過毒的水草而倒下。其後幾日,金軍移駐城西,欲施圍困之計。然逢日大雨,夜襲又屢屢被宋軍。戰至十二日,不勝其煩的兀朮率軍退回開封。至此,順昌圍解。

順昌大捷中,南宋名將劉錡打敗金國騎兵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第7張

順昌保衛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就這樣,劉錡憑藉八字軍的戰鬥力強勁、守城專家陳規的傾力相助和積極主動的戰術,最終以不到兩萬人的兵力一舉擊敗了十萬金軍。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