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辛棄疾有多猛?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僅是詞中之龍,還是一代名將

辛棄疾有多猛?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僅是詞中之龍,還是一代名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棄疾有多猛?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代耀眼的"文武全才"裏,有這樣一位英雄,不僅寫下"沙場秋點兵"、"醉裏挑燈看劍"等等"豪放"的宋詞,還曾直接在抗金前線參戰。他的一生,傾注了偉大的愛國情懷,直到臨終前,仍大呼"殺賊!殺賊!"

他就是南宋著名的一代名將、"豪放派"詞人辛棄疾。

一、年少時:沙場秋點兵

辛棄疾,字幼安,號嫁軒,1140年出生,1207年病逝,卒年68歲。他一生投入抗金,爲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嘔心瀝血的詞作中,這就是有名的詞集《稼軒長短句》。

年少時,辛棄疾所在的家鄉濟南早已淪陷,辛棄疾的爺爺辛贊被迫接受金國委任的職務,屈辱而又痛苦地生活。淪陷區的老百姓都深受金軍的迫害,與之水火不容,恨不得早些驅走侵略者

在淪陷區濟南長大的辛棄疾原本酷愛寫詞,很有才華,目睹了老百姓遭受的苦難後,便一邊從文,一邊習武,用心攻讀兵書戰策,刻苦訓練殺敵本領,立下此生爲恢復中原而鞠躬盡瘁的宏願。

公元1161年,金軍在完顏亮的率領下,再次南下入侵南宋。時年21歲的辛棄疾趁機揭竿而起,聚集淪陷區兩千青壯男兒,一起參加義軍領袖耿京領導的抗金部隊。

辛棄疾有多猛?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僅是詞中之龍,還是一代名將

在耿京的重用下,極具文學才華的辛棄疾被任命爲掌書記,負責機要工作,掌管義軍的印信。還受命聯絡南宋政權,以期遙相呼應,一舉打敗金軍。

就在辛棄疾趕往臨安完成聯絡任務後返回義軍部隊的途中,沒有想到的是,耿京在海州抗金時被叛將張安國殺害。噩耗傳來,令血氣方剛的辛棄疾大怒,親率50名騎兵連夜趕往5萬人的金軍大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敵軍,活捉張安國後,又立即狂奔千里,把張安國押到臨安,交給南宋朝廷處置。

這是辛棄疾最豪邁也是最後一次直接上前線作戰,以致他中年後無奈歸隱鉛山時,回憶此次參戰的"金戈鐵馬",不由得感慨萬分,遂寫下擲地有聲的千古名篇《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這首追憶自己征戰沙場的宋詞,酣暢淋漓地描繪了自己披肝瀝膽的將軍形象,有力表達了自己殺敵報國的理想後來卻又壯志難酬的無奈情懷。

因爲辛棄疾的這次作戰,竟成了他一生的唯一,此後,他再也沒有機會親臨一線抗敵。

辛棄疾有多猛?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僅是詞中之龍,還是一代名將 第2張

二、青年時:看我把欄杆拍遍

豪情萬丈的青年辛棄疾在戰場上表現出的英武俠氣,令宋高宗趙構刮目相看,便任命他爲江陰籤判,步入仕途。時年,辛棄疾25歲。

在此期間,銳氣風發的辛棄疾那裏感知到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並不想與金對抗的妥協思想,仍憑着自己抗金北伐收復失地的志向,提出了有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有名的主戰想法。

但宋高宗沒有理睬辛棄疾帶兵打仗的本領,只欣賞他可以管理地方的實際才幹。

於是,辛棄疾在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從25歲到42歲期間,沒有機會親臨一線上陣殺敵,而是被頻繁調動,先後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之類的地方官職,主要負責地方民政和社會治安等等事務。

辛棄疾28歲時(公元1168年),出任建康通判。期間,他苦悶地登上建康賞心亭,遙望秦淮河,回想當年親自參加戰鬥的壯志與豪情,感嘆如今沒有機會了,只能在地方工作,悲憤地寫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有多猛?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僅是詞中之龍,還是一代名將 第3張

在這首詞裏,辛棄疾百感交集,遠望千里楚天,滾滾長江,儘管山河風景如畫,可家國之恨,何時才能一統中原?我已把玩吳鉤,拍遍九曲欄杆,但無人理我,不提家鄉鱸魚的鮮美,只嘆流年似水,壯志成灰,熱淚,怕只有多情的歌女爲我拭去喲。

全詞字裏行間浸透着辛棄疾的抑鬱苦悶的心境和誠摯無私的愛國之情。

後來,辛棄疾在湖南任安撫使時,還專門訓練了一支作戰勇猛有2500人的嫡系部隊"飛虎軍",以期能得到啓用,可以"收拾舊山河"。

遺憾的是,辛棄疾始終未能如願。

41歲時,辛棄疾又被調任爲知隆興府,已知朝廷意圖的辛棄疾失望之下,有了歸隱的考慮,即在上饒着手修建"帶湖莊園",打算今後與家人長住於此。便爲之取名爲"稼軒",自號"稼軒居士"。

三、中年後:桑麻長過屋山頭

公元1182年11月,42歲的辛棄疾被監察御史王藺誣陷,以"用錢如泥沙"之罪彈劾,隨及被免去"知隆興府"職務。

自此,中年後的辛棄疾便在"帶湖莊園"閒居,歸隱賦閒長達二十多年時間。

期間,辛棄疾只短暫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安撫使和衝佑觀等職務。大部分時間只能是"壯志未酬",過着鄉民一樣的平淡生活。

無奈之下,辛棄疾在這段時間寫下了大量"遣興抒懷"的詞作,一躍而成文壇一代大家,有名的"豪放派"詞人,與蘇軾並稱爲"蘇辛"。

最有名的"鵝湖之會"即是辛棄疾青壯年時期的軼聞佳話:

鵝湖是辛棄疾在上饒的"鵝湖山"尋古覓幽打造的文化勝地。第一次"鵡湖之會"系他35歲知州南昌兼江西安撫使時,與理學大師朱熹、著名學者陸九齡、陸九淵、呂祖謙等人在1175年6月在鵝湖舉辦的高峯論壇,從初三到初八,六天時間,主要是哲學方面的學術探討。

辛棄疾有多猛?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僅是詞中之龍,還是一代名將 第4張

第二次"鵝湖之會"則是辛棄疾中年以後在"帶湖莊園"歸隱閒居時,與好友陳亮(有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在1188年的冬天,在鵝湖一起憑窗遠眺,欣賞雪景,縱談軍政,一共暢敘了十來天,史又稱"辛陳會"。辛棄疾"帶湖莊園"前的石橋稱爲"斬馬橋",橋旁修有斬馬亭(現爲鉛山縣文物保護單位),二人"斬馬盟誓"的壯志豪情流傳至今。辛棄疾爲之寫下《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

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