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辛棄疾是什麼人?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愧是一代名將

辛棄疾是什麼人?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愧是一代名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辛棄疾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人物,他們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他們文武雙全,才華蓋世。有的甚至他的文學才能掩蓋了他的軍事才能,在南宋也有這樣一位佳人,他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

記得在高中時學過他的一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是什麼人?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愧是一代名將

從這首詞中我們能感受到辛疾棄的那種豪邁氣派,這首詞寫於他的晚年,同時也表達出那種收復河山,壯志未酬的抑鬱之情。他空有一腔愛國熱情,現實卻很殘酷,終生抑鬱不得志。那爲何他沒有得到重用?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辛棄疾出生1140年,是山東濟南人,那時的山東被金國佔領。他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見證了金國人對漢人屈辱與壓迫,也激發了他收復河山的報國之志。

他的祖父辛贊,“識時務爲俊傑”,忍辱偷生入金朝爲官,但從小告誡辛棄疾你是宋朝人。當年“靖康之難”,北宋皇室人員險些滅門,宋高宗趙構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逃到杭州,建立南宋。他的祖父在“南渡”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報效宋朝,也給辛棄疾後來入朝爲官帶來一定影響。

參加起義,使他“一戰成名”,入朝爲官

辛棄疾從小在祖父的教導之下,讀書識字,練劍學習兵法,時間一晃,長成二十來歲的青年小夥,血氣方剛,對世事憤憤不平。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進攻南下,對漢人大肆屠殺,殘害生靈。看到這裏激發了辛棄疾的鬥志,在老家拉起兩千多人的隊伍,參加起義,推翻金國,收復河山。

這些人大多都是不堪金國人屈辱與壓迫起來反抗的,其中耿京領導的起義隊伍更壯大,兵力將近五六萬。辛棄疾的隊伍才幾千人,要想收復河山,需要更強大的隊伍,於是他的部隊併入耿京的部隊,他們一起“幹”。

由於他懂筆墨,文武雙全,耿京讓他在軍中擔任掌書令(掌管封印及起草文書)。但沒過多久,軍隊出現了叛徒,一位叫義端的和尚竟然偷了軍印,給金國以求富貴。辛棄疾是掌管封印之事,責任重大,如今卻弄丟了,他的大哥耿京肯定會怪罪。後來,經過他的一番調查,發現這位和尚有嫌疑,追趕向前,這位和尚也知事情敗露,不停逃離,辛棄疾毫不猶豫直取他的首級,拿回封印。男子漢大丈夫,做事要果敢,不能猶豫,這和尚也在他面前不斷求饒,但也是徒勞的,犯錯就必須接受懲罰。

辛棄疾是什麼人?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愧是一代名將 第2張

辛棄疾與耿京合作很愉快,但這時的辛棄疾有個大膽的想法:投靠朝廷,畢竟他們是地方武裝,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須依靠南宋朝廷。耿京聽了這想法,覺得可行,於是他就派辛棄疾去臨安朝廷表達歸順之意。

不料,在他返回的途中,軍中又出現了叛徒。耿京被手下張安國趁着醉酒睡覺時暗殺,迅速逃往金國(這跟三國裏的張飛有點類似)。辛棄疾聽到這消息時,悲痛不已,要爲大哥報仇。於是他在軍中,挑選50位精良騎兵,帶領他們突襲金兵大營,對方是50萬大軍,而他只有50位騎兵,實力相差太懸殊。

但辛棄疾無所畏懼,所向披糜,衝入大軍當中,揮刀舞劍,殺人無數,直取叛徒張安國被擒了回來。而他卻毫髮無損,安然無恙,不愧是一代名將,表現出他的勇敢。

這一戰,使他“一戰成名”,他的英勇神武得宋高宗的讚揚。辛棄疾將叛徒張安國交給朝廷處置,不久後斬首於市。這時的辛棄疾才25歲,意氣風發,也因此得到入朝爲官的機會。

入朝爲官,卻終生未得志,寄情於詩詞,表現抑鬱之情

辛棄疾本想着入朝爲官大顯身手的時候,可是現實給他狠狠的一擊。由於當時朝廷極力主張“和”,偏安一隅守着這島國,對他提出的收復河山計劃,並沒有重視。不但沒有重視,反而多次遭到被貶,轉任地方做官。

自從那一戰後,他再也沒有上過戰場,理想很遠大,但現實是殘酷的。他處在南宋時期,一些官員主和派,不敢輕易進攻,貪圖安逸,與他的主戰思想顯得格格不入,但又不能違抗朝廷的命令,那種矛盾的心情油然而生。

辛棄疾是什麼人?率50騎突襲金兵大營,不愧是一代名將 第3張

他後來轉任江西,大部分閒居在家中,寄情於詩詞,又將他的文學才能發揮到極致。沒處發泄時,時不時來一場詩詞聚會,暢談人生。其中他的一位好友叫陳亮,也是一位著名文人。在1188年,陳亮不遠千里來江西看望他,陳亮與他志同道合,兩人相見把酒言歡,恨相見太晚,在離別之際,辛棄疾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送給陳亮,同時表達出他懷才不遇的抑鬱之情。醉裏挑燈看劍,楚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贈予好友陳亮,表達出辛棄疾始終想回戰場,收復河山的愛國主義情懷,可是自己又年老不能爲君王分憂,那種抑鬱之情溢於言表。他的內心是不想寄情於詩詞,想重回戰場,沙場點兵。正因爲如此,也造就了辛棄疾在文學史上的成就,與蘇東坡並稱“蘇辛”,給後人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而那個在戰場上英勇威武將士現象卻淹沒在歷史海洋當中。

至死都在想着殺敵。在1207年,辛棄疾病逝於江西鉛山,臨死之前嘴裏還唸叨:殺賊!殺賊!可見他那種上陣殺敵,收復河山的志向始終不渝。

雖然他沒有在戰場上發揮他的軍事才能,但在文學史上不愧是一顆耀眼的明珠,留下許多詩詞,讓我們去感受800多年的他那種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