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抗倭名將爲何含恨遺言:勾結倭寇的“精英”纔可怕?

抗倭名將爲何含恨遺言:勾結倭寇的“精英”纔可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565年,戚繼光會同俞大猷領兵三萬,對盤踞在廣東地區的倭寇發起了最後的決戰。兩軍對峙三月有餘,戚家軍水陸並進,大破倭軍,斬敵15000餘人。潰敗的倭寇慌不擇路,拼命向海邊逃竄,爲了能搶先登船,他們相互踐踏,不少倭寇被自己人踩死,橫屍海上。第二年,戚家軍追討倭寇殘部,盡焚其船,走投無路的倭寇頭領被逼自殺,爲禍東南沿海多年的倭患終於被一舉蕩平。

抗倭名將爲何含恨遺言:勾結倭寇的“精英”纔可怕?

當戚繼光問心無愧地喊出那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時,他的抗倭前輩朱紈終於可以閉上蒙受了不白之冤的雙眼。16年前,這位執着的老書生,憑藉一己之力痛打了盤踞在雙嶼島上的倭寇,卻遭到福建當地官員的誣告,含恨自盡。

爲民請命的朱紈爲何蒙冤?東南沿海倭患爲何愈演愈烈?這一切的祕密都隱藏在16年前的那場“雙嶼島之戰”中。

一、走私基地

福建多山,可耕地有限,步入明中期後,現存的土地不足以養活日益龐大的人口。福建人頭腦靈活將目光投向了海洋,開展對外貿易,向海討生活。

這種不爲政府添負擔,自發地解決就業問題的行爲,不但沒有被朝廷鼓勵,反而因爲違反大明祖訓“片甲不得入海”而被勒令禁止。渾不怕的福建人將貿易轉到地下,與日本、葡萄牙等商人勾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走私網絡。走私利潤相當驚人,一年所得遠超耕地,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尤其是福建當地的土豪,他們手中握有大量田產,靠着耕讀傳家的傳統,通過科舉入朝爲官,並逐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福建人爲主的小幫派。在朝,他們官官相護、黨同伐異;在家,他們相互勾結,形成地方勢力。眼看着搞走私的鄉里鄉親都發財了,土豪們坐不住了,決定“下海”一起幹。通過土豪們的牽線,走私集團打通了官場,通過行賄、入股等方式將走私行爲半公開化,勢力蔓延到浙江地區。

嘉靖初期,走私集團在浙江舟山的雙嶼島上公開建立起了一個走私基地。雙嶼島東西兩面各有一座海拔超過250米的高山,兩山中間有一塊寬度超過20公里的空地,用於貨物集散,一道南北走向的河流穿島而過,船舶入港非常便捷,大量搞走私貿易的小商小販集聚於此,逐漸形成了規模經濟。

到了嘉靖中期,雙嶼島附件海面上每日已經停滿了等待入港的外國船隻,鉅額的財富將全世界的人吸引至此,島上也有海盜作爲武裝力量維持秩序。中國人、日本人、葡萄牙人、東南亞人穿梭其間,這裏成了冒險家的樂園。

二、大破雙嶼島

1545年,一位名叫汪直的中年人乘坐葡萄牙人的商船來到日本。汪直原是安徽人,年輕時做鹽商虧了本,無奈之下來到雙嶼島討生活,很快與當地海盜打成一片。汪直此次乘船來到日本,是受到當地藩主松浦隆信的邀請,前來商討貿易問題。

松浦隆信一直希望能與大明通商,無奈因爲“寧波爭貢”事件,大明對日本展開貿易制裁禁止日本商船來華。雙嶼島走私貿易的繁榮讓松浦隆信看到了希望,大明的商品在日本可是奢侈品,利潤驚人。雙方談得非常投機,松浦隆信決定派三名日本武士協助汪直,汪直親手將日本倭寇帶進了國門。

1547年,朱紈出任浙江省長併兼任福建、浙江兩省的海防最高長官,負責整治雙嶼島上日益猖獗的走私問題。因爲那時候小股的倭寇已經頻繁騷擾東南沿海,對大明王朝的賦稅重鎮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朱紈不是那種天天坐在書齋裏的讀書人,他通過積極地走訪瞭解到,雙嶼島走私規模如此龐大主要和四類人有關。

第一類,沿海地區的農民。他們絕大部分人是被走私中驚人的利潤所吸引。平時充當水手,出洋貿易,在官府緝拿時,充當海盜與官府對抗;

第二類,福建、浙江兩省的土豪。他們負責出資建造足夠遠洋的大船,購買用於貿易的貨物,參與分股。

第三類,福建、浙江兩省的官員。他們接受土豪們的賄賂,充當走私貿易的保護傘,一旦有風吹草動立刻通知雙嶼島。

第四類,雙嶼島上的外國人。他們中以日本人最爲活躍,因爲當時日本正處在動亂之中,國內民不聊生,大量破產的武士紛紛渡洋蔘與走私,主要充當殺人不眨眼的海盜。

在瞭解完情況後,朱紈深知雙嶼島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走私基地,裏面牽扯到的利益面極廣,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這次圍剿行動做的不夠嚴密,必然遭到他們瘋狂的反撲,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老道的朱紈第一步就要根除走私集團中的海盜來源,他頒佈了保甲法,讓當地百姓相互監督,只要一家參與走私,連同鄰居全部倒黴;第二步,圍剿雙嶼島,將上面的走私集團一網打盡。

1548年,爲了防止消息外泄,朱紈沒有調用浙江當地的軍隊,而是從福建水師調了1000人,並選用了浙西民兵1000人,共計2000人發動突然襲擊。在半途水師遭到了海盜船的抵抗,糾纏了一會後,成功在雙嶼島登陸,完成合圍。

接下來的戰鬥如摧枯拉朽一般,僅用一天就全部結束,島上大批欠下中國百姓累累血債的日本倭寇成了明軍的刀下之鬼。中國海盜頭領許棟也被活捉,在巨大的勝利面前,朱紈沒有被衝昏頭腦,而是令軍隊立刻沿海掃蕩海盜窩點。然而百密一疏的是汪直在亂中逃脫了,一路狂奔到日本,請求松浦隆信收留。

在日本人支持下,汪直開始瘋狂招募當地的倭寇,積極打造戰船,形成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武裝力量。他本人自稱“五峯船主”,躲在日本一邊舔拭傷口,一邊磨刀霍霍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

三、自毀長城

朱紈的“雙嶼島大捷”摧毀了明嘉靖年間最大的走私基地和倭寇據點,也因此得罪了福建、浙江兩地的土豪和官員這些土豪豈是好惹的?你讓我血本無歸,我讓你滾蛋回家!他們發動朝中勢力誣告朱紈擅殺良民,民怨極大,經過幾輪的彈劾,朝廷終於相信了,勒令將朱紈革職查辦。在家中,憤憤不平的朱紈決定以死明志,保全名節,毅然服毒自殺,終年55歲。

朱紈死後,福建的土豪彈冠相慶,壓在他們頭頂喘不過氣來的“石頭”終於被一腳踢開了。躲在日本的汪直率領倭寇捲土重來,沿海燒殺搶掠,強姦民女,無惡不作,他們將劫掠來的物品高價賣給葡萄牙人或帶回日本。

倭寇之亂變得不可收拾,直到戚繼光的橫空出世。

抗倭名將爲何含恨遺言:勾結倭寇的“精英”纔可怕? 第2張

四、隆慶開關

倭寇之禍,不僅僅是簡單的海盜行爲,背後隱藏的是兩千年來封建王朝的通病:人多地少。大明承平日久,人口增長,現有的土地無法滿足人均耕地的需要,失去了生計的農民鋌而走險加入走私集團。

如果大明王朝的統治者能把走私變成合法化的貿易,給沿海蔘與走私的百姓一個合法的身份,改堵爲疏,或許後期就不會有倭寇之禍。短視的統治者只是用了最簡單的鎮壓手段,將走私者逼成海盜,被迫用武力與朝廷對抗,也可以看作是官逼民反。

而大明王朝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人居然也趁此時來渾水摸魚一把,跟在中國人的隊伍後面狐假虎威大肆掠奪,其實區區數千倭寇豈是我大明對手?只要國人上下一心,將國內問題解決掉,倭寇形跡暴露無遺,待天兵一到,化爲齏粉,倭寇之亂自定。

1567年,隆慶帝登基,於當年宣佈解除海禁,鼓勵民間貿易,走私集團終於取得了合法身份。東南面貌爲之一新,倭寇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倭患永絕。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