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岳飛因爲抗擊金國入侵而成爲繼姜子牙之後的第二代“武聖”,但是第三代“武聖”卻是關羽,這就有點讓人想不懂了;關羽有什麼戰績位列“武聖”?真比戰績,同時期比關羽高的也不是沒有,比如張遼。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但是在明朝時期,有一人功績比岳飛還高,因爲從現在的角度來說,岳飛抗擊金國算是內部戰爭;但是戚繼光可是名副其實的名族英雄,在倭寇犯海,無數華夏子孫遭受無辜的屠戮和劫掠的時候,戚繼光挺身而出,讓倭寇之患暫時得以平息。

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與岳飛一樣,都是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初任登州衛指揮僉事,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第2張

因此頗受張居正賞識,後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因爲頗有成績,又調往海患最嚴重的東南沿海地區,調任浙江都司僉事,並擔任參將一職。

在戚繼光初次與倭寇戰鬥中,戚繼光深感當時明朝的軍制的不足和士兵能力的不行,於是就下定決心從新招募士兵訓練;經過考察後,戚繼光發現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於是就招募了三千士兵訓練,這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戚家軍”了。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第3張

戚繼光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在之後的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等戰役中,戚繼光憑藉手中“戚家軍”的驍勇善戰,戰必勝攻必克,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爲什麼如此英雄人物,卻無緣“武聖”呢?有人說是戚繼光殺性太重,不符合華夏傳統的“仁”;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被斬殺的超過數萬,而且戚家軍不收俘虜,一律殺無赦,這在那幫文人眼中看來,簡直太殘暴了,有違我天朝上國的傳統。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第4張

戚家軍擊敗了超過十五萬倭寇,斬殺數萬,而自身損失多少呢?這些當時打遍大明沿海無敵手的倭寇,對“戚家軍”造成的陣亡人數,總計不超過200人,這都是有文獻記載的(如果不信也沒轍,畢竟不可能穿越過去調查)。

在當時沿海倭寇之患暫時平息後,朝中大臣又給明穆宗上疏,說如此絕世名將,正好可以調往北方抵禦韃靼啊,明穆宗一想也是,倭寇乃小患,韃靼纔是能亡大明的大患啊,如此名將應該更加重用。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第5張

於是戚繼光被調任爲神機營副將,並訓練由譚綸招募的三萬三千士兵;明穆宗見戚繼光練兵本事頗爲了得,於是乾脆又下旨,讓戚繼光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總兵官以下的官員都受戚繼光的節制。

在東北,戚繼光可不是光訓練士兵而已,後來又以破吳平之功,進封爲右都督。並屢次打敗韃靼的來犯,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北蠻子無法攻入,於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樑將其擊退。後來朝廷封戚繼光爲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第6張

一旦軍功到了一定地步後,必然受到朝中文臣的壓制,這似乎是歷史的一種必然,除非這個將軍有心自立,或者朝中有人;當時戚繼光在朝中有張居正撐着,所以立再大軍功也不用擔心(這也是岳飛的悲哀,朝中無人)。

但是後來張居正病逝,戚繼光的名將生涯也就此終止;先是給事中張鼎思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後來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戚繼光抗擊倭寇,功比岳飛高,卻無緣“武聖” 第7張

言官誤國啊!大明就是亡在這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會之乎者也的蛀蟲上,尤其是明末時期,袁崇煥、祖大壽、盧象升、孫承宗等等,莫不都是敗在這羣不拿刀的劊子手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