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明京城右門設“登聞鼓院” 方便百姓上訪

明京城右門設“登聞鼓院” 方便百姓上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古代人遇到冤情如何上訪呢?那麼“登聞鼓院”將方便百姓上訪陳述冤情。下面由本文帶領大家解讀明代登聞鼓院裏的來龍去脈吧!

  百姓擊鼓鳴冤,官員必須處理

長安右門的公務很簡單,那就是審判犯人,尤其是重刑犯。這時候就出現了我們在一些古裝劇裏看到的審犯人場景了,我們的影視作品當中卻從來見不到這一幕。

明京城右門設“登聞鼓院” 方便百姓上訪

網絡配圖

在承天門前甬路的西側,東西長安街南側,面對面坐着一些官員,坐東向西的來自五府,坐西面東的來自禮部衙門,其中吏部的主筆坐第一座,主持判案;刑部正堂坐第二座,主管審案定罪;都察院坐第三座,主管檢查和審覈。被帶上來的犯人如果沒有什麼冤情,就要面向北跪着,如果有冤情的話,則面向西向主筆喊冤。

大多數犯人在這裏被審理之後就前往了下一站,斬首。明代他們被送往西四,而清代則被送往菜市口。

長安右門外路北,在明代曾經有一座“登聞鼓院”,這個地方是爲了方便上訪的百姓擊鼓鳴冤用的,而且朝廷規定,對於擊鼓事件必須處理,明朝成化年間就因爲一個官員沒有及時處理上訪事件而被調動了工作,去了當時相對比較遙遠的雲南當了個小官。

而在大明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所圍成的這個T字形廣場周邊,則是中央一些重要機構的衙門,而且這些衙門也基本上按照文東武西的格局分佈。

明京城右門設“登聞鼓院” 方便百姓上訪 第2張

網絡配圖

而六部中的刑部則不在這個範圍裏面。因爲北京城是仿照南京興建的,而南京的刑部就是獨樹一幟,領着大理寺和都察院這兩個衙門(三法司)一起跑到了玄武湖附近安家,也就是位於南京的北郊。

因爲北方在五行中屬水屬陰,因此這種動刑的地方也就放在了北面。實際上這樣可以讓刑部大牢遠離皇宮,皇帝也可以不去聽那些冤鬼們的淒厲喊聲。北京的規劃也繼承了這一點。

而刑部的選址則更加“貼切”—位於紫禁城的西面,今天的西單附近。西方屬金,主殺,這就更加符合刑部的特色了。而明代的刑場,也選擇在了距離刑部不遠處的西四牌樓。

  相關信息

官署名。簡稱鼓院。北魏延和元年,於闕門懸登聞鼓,許人鳴冤。唐於東西朝堂分置肺石下或擊登聞鼓。宋初,立登聞鼓於闕門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後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始改稱登聞鼓院,隸司諫、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員及士民章奏表疏。

凡建議有關朝廷政事、軍事機密、公私利害等事,或請求恩賞,申述冤枉,貢獻奇異術等,如不能依常規上達皇帝,可先到登聞鼓院呈遞事狀,如受阻抑,再報告登聞檢院。南宋登聞鼓院與登聞檢院、糧料院、審計院、官告院、進奏院合稱六院。

遼屬門下省。金掌奏告御史臺、登聞檢院處理不當事。元掌接受父母兄弟夫婦爲人所冤殺者申訴。清通政使司所屬有登聞鼓廳,掌敘雪冤滯。

明京城右門設“登聞鼓院” 方便百姓上訪 第3張

網絡配圖

官署名。簡稱鼓院。北魏延和元年,於闕門懸登聞鼓,許人鳴冤。唐於東西朝堂分置肺石下或擊登聞鼓。宋初,立登聞鼓於闕門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後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1007)始改稱登聞鼓院,隸司諫、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員及士民章奏表疏。

凡建議有關朝廷政事、軍事機密、公私利害等事,或請求恩賞,申述冤枉,貢獻奇異術等,如不能依常規上達皇帝,可先到登聞鼓院呈遞事狀,如受阻抑,再報告登聞檢院。南宋登聞鼓院與登聞檢院、糧料院、審計院、官告院、進奏院合稱六院。

遼屬門下省,金掌奏告御史臺、登聞檢院處理不當事。元掌接受父母兄弟夫婦爲人所冤殺者申訴。清通政使司所屬有登聞鼓廳,掌敘雪冤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