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李白和杜甫都曾寫過求官信,可結果卻截然不同

李白和杜甫都曾寫過求官信,可結果卻截然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時期最爲偉大的兩位詩人,後人分別稱其爲“詩仙”、“詩聖”。可是當時不比現在,詩寫得好並不能當飯吃,作爲讀書的士子,能夠步入仕途纔是他們的最終目標,在看完他們二人的“求官信”之後,你會發現他們對於求官究竟有多急迫和酸楚。

當年26歲的李白正式離川求仕,他的抱負很大,是要救蒼生、安社稷的,既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卻又自恃清高,不願意走平常的科舉之路,而是打算選擇一條捷徑,那便是通過求仙訪道的形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從而引起朝廷的重視。後來他在江陵拜訪了道士司馬承禎,並寫下《大鵬賦》,將自己比作是“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的大鵬。接着又與道士元丹丘一起隱居在嵩山,隨後又和孔巢父、韓準等人隱居在祖徐山的竹溪。

李白和杜甫都曾寫過求官信,可結果卻截然不同

網絡配圖

可惜他所做的這一切並沒能如他所願,後來他覺得再這樣耽擱下去不是個事兒,便“屈身”接觸了裴長史、李長史之類的地方官員,結果錢倒是花了不少,可官卻還是沒能當成。到了公元734年,34歲的李白專門趕到襄陽,拜見了韓朝宗並遞交了求官信《與韓荊州書》,據說凡是經他推薦、提拔的人,無一不是官運亨通。這篇求官信用現在的話來說大致如下:

我聽說天下的士子聚在一起討論:人生不用封爲萬戶侯,只願結識一下韓荊州。怎麼能使人愛慕敬仰到如此程度!那還不是因爲您有周公那樣的作風,從而使海內的諸多豪傑都願意歸於您的門下。士人一經您的接待便聲名大增,所以一些屈而未伸的賢士,都想在您這兒獲得美名。希望您不要因爲自己的富貴而怠慢了他們,不要因爲他們的微賤而輕視了他們,那麼如此一來,您衆多的賓客中肯定會出現毛遂那樣的奇才。假如我能有機會顯露才幹,我就是那樣的人啊。

這只是文章的開頭,後面還有很多的內容,這裏就不做過多的敘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來查看。在這封信中,李白一開頭就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來讚美韓朝宗禮賢下士,識拔人才,緊接着大拍對方馬屁,那叫一個肉麻。而後又頗有些自負地介紹自己的才能、氣節和經歷,盡情訴說着自己“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平交王侯”。

也不知是李白的馬屁拍得太過了,讓對方消受不起,還是自誇的有些過分了,讓對方看了不怎麼爽,反正李白的這次求官沒有任何的下文,可以說李白的熱臉是貼到了韓朝宗的冷屁股上了。

李白和杜甫都曾寫過求官信,可結果卻截然不同 第2張

網絡配圖

與李白一樣,杜甫的政治抱負也是相當了得,不過與他不同的是,杜甫一開始走的是科舉的路子,只是在幾次科舉均未及第的情況下,這才試圖另闢蹊徑,不斷地向權貴投詩,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推薦,可最後也是無濟於事。

公元751年,已經在長安漂泊了5年,靠朋友艱難度日的杜甫,終於是抓住了一次直接向皇帝自薦的機會。這年的正月初八、九、十三天,唐玄宗接連舉行了祀太清宮、祀太廟、祀南郊的三大典禮。杜甫趕緊就撰寫了《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郊賦》三篇賦,合稱“三大禮賦”,連同求官信一起進獻唐玄宗。

他的求官信是這樣寫的:自我的先輩以來,十一代人都遵奉儒學、在朝廷中擔任官職。我的祖父杜審言以文章著稱於中宗時期。我憑藉着祖輩的遺訓,從七歲就開始寫詩文,到現在已經快四十年了,然而卻一直是衣不遮體,經常寄食於他人。我私底下時常想,會不會哪一天就在流浪中拋屍荒野山谷了。我希望能夠得到天子的憐愛,如果能讓我從事先輩的事業,改變當前的處境,那麼我的詩文,即使達不到諸子百家那樣的水平,但是像揚雄、枚皋那樣的水平還是能趕得上的。有這樣的臣子,皇上難道忍心棄之不用嗎?

李白和杜甫都曾寫過求官信,可結果卻截然不同 第3張

網絡配圖

杜甫的這封求官信寫得那叫一個簡單明瞭,先是把老祖宗搬出來說事兒,接着說了自己當前的落魄處境,之後再請求皇帝賜給他一官半職。“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確實也說得怪可憐和低聲下氣的了。唐玄宗在看了他的“三大禮賦”以及求官信之後,覺得杜甫確實是個人才,便安排他待制集賢院,等候任用。雖說杜甫後來等了4年才被授予實職,但他畢竟是通過求官信進入了仕途。

杜甫以幾近哀求的語氣求官而成功,李白以自負的口氣求官而失敗。由此可見,文人想要求官,還就得是要先低下頭顱,低聲下氣地乞求。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