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我們都知道,“靖康之變”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這場戰爭終結了北宋長達167年的統治,並致使宋政權由北向南的轉變!幾百年來,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將徽欽二帝的昏庸無能作爲靖康之變爆發的根本原因,雖然我們不排除這個因素的存在,但是嚴謹來看的話,這已然是不準確的。那麼,致使靖康之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

當然了,作者要想通過一篇文章就將“靖康之變”的整個戰爭過程敘述清楚也基本不太可能,實際上也沒有那個必要。想要了解其中的要點,只需要將整個戰爭過程中的四個關鍵點搞清楚就可以了!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

北宋疆域

第一,北宋和金的外交政策

金朝在遼東地區崛起以後,便把遼國打得節節敗退。宋徽宗得知消息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於是便趕緊派遣使臣前往遼東和金國結盟,商議聯合進攻大遼。宋徽宗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想收回丟失百餘年的“燕雲十六州”。因爲北宋自建國之初,就一直想將它收回,但是那個時候遼國強大,且北宋軍事實力上的短板,使得一百多年下來還依然被大遼佔據着。但是現在,遼國實力已經逐漸衰退,金國順勢而起,北宋朝廷自然要利用好這個機會。

爲此,宋徽宗表示,只要金國幫助自己收回燕雲十六州,那麼北宋朝廷就將原來每年給大遼進貢的歲幣,轉贈給金朝。這也歷史學上所說的“將軍事問題轉爲財政問題”。這個策略看上去還挺合理的,但實際上是一個重大的外交失誤。爲何呢?

因爲在當時的情況之下,金朝的實力遠大於宋和遼。而且,遼宋之間已經“和平友好”了百餘年之久,彼此都比熟悉。請注意,這裏的熟悉,主要指的是對其國力和政治形態上的熟悉。但是宋金兩國,就完全是兩個陌生的國家。所以這個時候,宋朝的重點不應該是和金朝聯合來對抗遼國,而是要和遼國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金國。因爲這對宋朝來說,最好的結局是能夠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當然了,如果遼國只有在宋朝的支持下,才能同金朝抗衡的話,那麼宋朝則可以佔據更爲有利的形勢,收回燕雲十六州,那就是易如反掌了。

但如果宋朝做不到這一點,那麼最基本的處理辦法,就是在兩國正式談判之前,宋朝就必須得做好和金朝開戰的準備。可實際上呢?太過急功近利的宋徽宗,在初次見面時就將自己的全部訴求和底牌全部攤開給了金朝。這樣一來,宋朝的主動權其實已經被金朝掌握了。

但是我們還要注意的一點是,這種策略的背後,不僅僅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執念,同時也是‘歲幣外交’的慣性策略。簡言之就是,宋朝企圖將每一次的軍事問題都轉化成財政問題,只要花錢能擺平的事情,就堅決不動手!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 第2張

第二,宋朝軍事實力羸弱

在第一點中我們說到了,宋朝與金朝結盟,相約好一起攻打遼國。按照雙方約定,金朝負責進攻遼國的主力部隊,宋朝則負責進攻“燕雲十六州”。換言之,雖然金朝答應宋朝幫助其收回燕雲十六州,但是這一地區得需要宋朝自己去打下來。而正是這一打,完全將宋朝軍事力量羸弱的一面暴露給了金朝。舉個例子,當時樞密使童貫率領着二十萬大軍進攻大遼,結果卻被遼國的三萬老弱殘兵打得落花流水。由此可見宋朝的軍事實力是多麼的弱。而這一切,都被金朝盡收眼底。

那既然自己沒那個本事,那麼就只好找自己的盟友金國幫忙了。而這個時候,金朝也漸漸熟悉了宋朝的外交套路,於是便想方設法地提條件——“原本已經約定好的,我去攻打遼國的主力,你去打燕雲十六州,但是現在你沒這個實力,那麼我幫你打下來以後,你就必須得花錢來贖。”

最後我們也知道了,北宋最終花了一百多萬兩從金朝手中贖回了燕雲十六州。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北宋的軍事和外交弱點,全部都被金朝掌握了!而接下來就是開始談條件的時候了。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 第3張

宋徽宗像

第三,金朝的大舉入侵

遼國被滅之後,金朝已經覬覦宋朝的富庶,於是便隨即調轉矛頭,向南宋進發。對於來勢洶洶的金國軍隊,宋朝根本無力阻擋。宋朝軍事實力羸弱的結果,在這期間集中爆發了!爲此,我們來舉兩個最有代表性的事件;

第一個事件:黃河保衛軍的潰散。在當時,黃河南岸原本有7000多守軍,這是汴梁城最後的一道屏障。但可笑的是,這支軍隊卻在連金兵都沒有見到的情況下,就四處潰逃。這樣一來就導致了黃河防線完全失去作用,金兵只需要乘着小船便能輕鬆過河。金兵多半是騎兵,對水還是比較陌生的,但遺憾的是宋朝軍隊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爲此時的他們早已經被金兵嚇破了膽!

第二個事件:太原保衛戰。太原是北宋的一個重鎮,具有很高的戰略地位,此時正被被六萬多的金兵包圍着。爲此,宋朝緊急調遣了二十萬的主力大軍前往救援。按理說二十萬打六萬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更何況還是主力部隊。但結果還是被打金兵打敗了。

當然了,這裏我們要補充一點,宋朝軍隊的連戰連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上一文中說的“抑武政策”。當時北宋的軍隊雖然號稱百萬之衆,但卻是各自爲戰,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即便是當時名義上的總司令李綱,他能直接調動的軍隊不過只有兩千人而已。從這裏我們也能看出,北宋對武將權力的長期分散和抑制是導致它失敗的直接結果(選自《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 第4張

宋欽宗像

第四,北宋最後的保衛戰

我把“汴梁保衛戰”稱作是北宋最後的保衛戰,因爲在汴梁城破後,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政權就正式告一段落了。在這場保衛戰中,北宋朝廷完全暴露了中樞系統缺乏軍事思維的特點。例如在金兵剛剛南下的時候,朝廷上的很多文官都一致主張棄城,只有李綱一個人主戰,但是李綱也只是個文官。這也就是說,在北宋帝國面臨危機的時候,朝廷里居然連一個能出來擔當的武將都沒有。

後來,汴梁城的軍民在李綱的組織下對抗金兵,並且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朝廷上的一些文官又開始上書皇帝,主張求和,這樣一來,就使得軍事策略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皇帝本人也是搖擺不定,最後還是決定向金軍求和,爲了表達誠意,皇帝還將李綱這樣的主戰派全都給罷免了。而此時的形勢也對宋朝越來越不利。最終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一名武將站出來建議遷都長安,但可笑的是,受到了這些原本主張求和的文官反對,原因居然是說武將貪生怕死!

而北宋帝國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喪失了最後的機會,最後只能是眼睜睜的看着汴梁城破,百姓被屠戮,皇帝被俘虜!

“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滅亡!是什麼引起了“靖康之變”的爆發? 第5張

徽欽二帝被俘後的慘狀——劇照

總結:

在我們大部分人看來,“靖康之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悲劇,而導致這樣悲劇的主要責任人是宋徽宗和姦臣蔡京、童貫等人。似乎北宋朝廷沒有這一羣“昏君佞臣”,北宋就不會滅亡。但是,嚴格來說,這是不準確的,因爲我們要知道的是,歷史並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很多時候得聯繫起國家最初的政治結構特點和歷史大勢來觀察的。

當然了,宋徽宗等人確實應該爲“靖康之變”負責,但是我們僅只要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得知道導致這場變亂的更深層次原因。而這個原因便是北宋長期實行的“抑武政策”,導致了武官集團失去了應該擁有的軍權和戰爭決策權。

綜合來說,“抑武政策”就是一把雙刃劍,這個政策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的穩定,但是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候卻往往無力掙脫這一束縛。所以說,任何一項措施,在制定的時候,都是針對特定問題的。而當特定的問題被解決之後,政策本身就應該被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推行下去(摘選自‘遊彪’—《靖康之變》)。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