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子百家是先秦時期對各個學術派別的總稱,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百家爭鳴”,乃是指從春秋初期至戰國末期,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鬥豔的局面。《漢書·藝文志》記載,“百家爭鳴”時期能夠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而《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則記載“諸子百家”實際上有上千家。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然而,無論當時到底有多少家自成一派的學說,實際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僅僅只有十二家,即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陰陽家、名家、醫家和小說家,至於其他諸家,其實有不少都只是從這十二家中再行細分出來的學說而已,當然也有一些已經遺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其以孔子爲師,以六藝爲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2張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勇、誠、恕、忠、孝、悌,儒家經典則主要是《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和《春秋》,代表則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爲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爲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爲“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3張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儒家便成爲了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學派,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極深,中國傳統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爲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與儒家思想密不可分。

法家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以春秋時管仲、子產爲先驅,後經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發展逐漸成爲一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4張

法家在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爲教,以吏爲師。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法家高度集權的思想,的確是極爲可行的富國強兵之路。

法家的代表著作有《商君書》、《韓非子》、《申子》、《慎子》等,代表人物則有管仲、韓非、商鞅、李悝、申不害、李斯等。

道家

道家,又稱“道德家”,春秋時由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成一派的理論體系。該派以“道”爲核心,認爲大道無爲、主張道法自然,提出了道生法、以慈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5張

政治上提倡“無爲”、“順應自然”,即不妄爲,不胡作非爲,爲所欲爲。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爲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西漢初期,爲恢復久經戰亂的社會經濟,統治者便採用了黃老學派的治國思想。

道家的代表著作有《老子》、《逍遙遊》、《列子》等,代表人物則有老子、莊子、列子等。

墨家

墨家由戰國初期宋國人墨翟所創,乃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爲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6張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爲學說的基礎,兼便是視人如己,兼愛則是愛人如己。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反對鋪張浪費;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重視繼承前人文化。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後又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和光學爲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墨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墨翟、禽滑釐、田鳩、孟勝等,代表著作則有《墨子》、《胡非子》、《隨巢子》等。

不過,由於墨家思想具有獨立的政治屬性,因此在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墨家便不斷遭受打壓,逐漸失去了存身的基礎,最終逐漸走向了滅絕。

兵家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軍事家孫武,其所著的《孫子兵法》則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到了戰國時期,孫武的後代孫臏繼承發揚了他的軍事思想,反對空談仁義,提出“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這與戰國的形勢相適應,他主張:“事備而後動”,寫成了《孫臏兵法》。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7張

由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戰亂頻繁,且逐漸開始擺脫固有的戰略束縛,詭道開始佔據戰爭的主流,於是不少軍事家便開始總結軍事方面的經驗教訓,而他們便是兵家的典型代表,所著的書籍則被稱爲兵書。此外,兵家可細分爲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孫武、司馬穰苴、孫臏、吳起、尉繚、公孫鞅、趙奢、白起等,代表著作則有《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尉繚子》等。

縱橫家

縱橫便是合縱連橫,乃是指那些戰國時期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爲了達到目的堪稱不擇手段。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8張

該學派的主旨主要有兩點,所謂合縱便是“合衆弱以攻強”,所謂連橫則是“事一強以攻衆弱”。戰國時南與北合爲縱,西與東連爲橫,公孫衍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

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有鬼谷子、公孫衍、張儀、甘茂、司馬錯等,代表著作則有《鬼谷子》、《戰國策》等。

雜家

戰國末期至西漢初期的綜合學派,以博採各家所長,“兼儒墨,合名法”爲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雜家的出現是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過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結果。雜家雖只是集合衆說,兼收幷蓄,然而通過採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也算是自成一派。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9張

戰國末期,經過激烈的社會變革,封建制國家紛紛出現,新興地主階級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統一。在這種呼聲下,學術思想上出現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爲一的雜家,雜家的產生,大體上反映了戰國末學術文化融合的趨勢。

雜家的代表人物是屍佼、呂不韋,代表著作則是《屍子》、《呂氏春秋》。

農家

農家,又稱“農家流”,是在先秦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爲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10張

該派奉神農爲師,主張勸農耕桑、以足衣食,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由於儒家輕商農,東漢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

農家的代表人物是許行,代表著作則是《神農》。

陰陽家

陰陽家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陰陽的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到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息,五行轉移”爲理論基礎的宇宙觀。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11張

陰陽學說認爲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爲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

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便是鄒衍,他綜合陰陽和五行,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爲“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爲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爲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其代表作便是《鄒子》。

名家

該派萌芽於春秋末期,鄭國大夫鄧析爲先驅。作爲一個學派,名家並沒有共同的主張,僅限於研究對象的相同,而各說差異很大,主要有“合同異”和“離堅白”兩派。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12張

所謂“合同異”,即認爲萬物之“同”與“異”都是相對的,皆可“合”其“同”、“異”而一體視之。所謂“離堅白”,即認爲一塊石頭,用眼只能感覺其“白”而不覺其“堅”,用手只能感覺其“堅”而不覺其“白”。

名家的代表人物有鄧析、公孫龍、宋鈃、尹文、恵施等,代表著作則有《公孫龍子》、《鄧析子》、《尹文子》等。

醫家

方技家以醫學爲理論基礎,但研究範圍遠寬於醫學,當包括後世之醫家與方士。房中、神仙二家後世多歸入道家。方技家甚至還由治身及治國,《藝文志》指出其有“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的特點。後世“方技”一詞則泛指醫、卜、星、相之術。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13張

《漢書·藝文志》錄有“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今大多亡佚,只有《黃帝內經》流傳下來,現分爲《素問》、《靈樞》二書。

醫家代表人物,遠古有岐伯、俞拊,戰國有扁鵲、秦和,漢初有倉公,其中以扁鵲最爲知名,代表著作則是《難經》。

小說家

小說家,指的是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者,然而小說家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爲不入流者,劉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說家不在九流之列,影響甚小。然而小說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側面,這點卻是其它九流學派都無法所能代替的。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子百家”,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14張

小說家的代表人物是虞初,代表著作有《伊尹說》、《黃帝說》、《週考》等。

以上便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主要的十二個流派,而在這十二個流派中,又以儒家、法家、道家影響最爲深遠,其他各個流派則大多已經消失於歷史長河,很難再獨立爲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