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建立寧錦防線和關寧鐵騎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建立寧錦防線和關寧鐵騎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明朝後期政治腐敗、東林黨爭以及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竭。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寧錦防線是防禦清朝的最前線,同樣,也是進攻清朝腹地的最前線,明朝在這條防線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錢財,也用最好的裝備和最優厚的糧餉打造出了一支最強悍的軍隊。

關鍵就在於這支晚明最強悍的關寧鐵騎,如果它能起到攻擊清朝的作用,那麼寧錦防線就是起到正面作用的防線,但關寧鐵騎卻沒有起到它應有的全部作用,只能防守,不能進攻,關寧鐵騎爲什麼不會進攻?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關寧鐵騎的軍閥傾向

建立寧錦防線和關寧鐵騎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關寧鐵騎是袁崇煥基於“以遼人守遼土”的思想建立起來的,這支軍隊從建立初始就有着嚴重的地方主義傾向,小圈子行爲特別嚴重,不是遼人的將領被排斥,比如趙率教和滿桂這兩位相當能戰的將軍就都被排斥在關寧鐵騎的核心圈之外。

遼人把握着關寧鐵騎,這支軍隊的作戰行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地方特色,“以遼人守遼土”沒錯,但同時也將對清朝的戰略受制於遼人將領,他們要是不想打,就沒法對清朝發動進攻,不能進攻,就只能被動防守,就只能不停地給關寧鐵騎供應鉅額的軍餉。

掌握着關寧鐵騎的遼人將領如大壽、吳襄等人就可以藉着鉅額的軍餉大肆斂財,還可以用關寧鐵騎的重要性要挾朝廷,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這麼多好處可以拿,還用得着拼死和清朝作戰?只要保持着雙方的存在和平衡,關寧鐵騎纔會居中獲得最多的好處,軍閥傾向由此而生。

第二:明軍的戰鬥力被自傷了

明軍並非不能打,否則也不會壓制關外蒙古二百多年,但明軍的戰鬥力在晚明時已經降到最低,原因無非是文官欺壓武將,讓武將無爲國犧牲的信念,武將在文官的壓迫下,又去欺壓手下的士兵,剋扣他們的糧餉,讓士兵沒有作戰的士氣。

同時,文官和部分勳貴武將勾結,在軍隊的裝備上也大打折扣,爲了貪墨錢財,採購低質的裝備供應給明軍士兵,讓他們在戰場上得不到最好的防護,有了傷亡後又因爲朝廷財政的緊張和對士兵的輕視,讓他們得不到可靠的撫卹,更不要說給他們應得的榮譽,久而久之,就沒多少人願意死戰。

換到關寧鐵騎身上,爲了少撫卹,主將們也不願意主動進攻清朝,或者讓士兵們在戰場上死戰,每年供應的遼餉是有數的,多死一個人就多付出一份撫卹,留着這些錢給自己增加點家當多好?

關寧鐵騎最主要的精銳實際上就幾千人(有數萬步兵,戰鬥力差一些),將領們只要維持幾千人的裝備和戰力,其餘的都可以貪墨,文官的壓制和關寧鐵騎主將的避戰,讓關寧鐵騎沒有任何戰勝清軍的可能,明軍的戰鬥力是被自己人遏制住了。

建立寧錦防線和關寧鐵騎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第2張

因以上兩點原因,關寧鐵騎實際上成爲一支純防禦性的軍隊,由他們鎮守的寧錦防線也成爲一條純防禦戰線,只能防禦的戰線和軍隊就只能消耗明朝不多的國庫錢糧,不斷的消耗明朝僅剩的元氣。

在清軍多次繞道攻進關內時,關寧鐵騎這支號稱晚明最強的明軍卻絲毫不能起到任何牽制作用,寧錦防線看似宏偉,實際上一條死防線,關寧鐵騎看似強大,實際上是一隻死軍,可笑的是,關寧鐵騎投降清朝後,卻馬上活了過來,成爲清朝征服中原最有力的馬前卒。

寧錦防線和關寧鐵騎是兩樣東西,可它們是一體的,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明朝花費國力建設關寧鐵騎和寧錦防線並沒有錯,錯在關寧鐵騎因爲私心把自己變成了死物,如果關寧鐵騎敢於死戰,敢於進攻,有寧錦防線爲依託,進可攻退可守,又有整個明朝的支持,耗死清朝是有可能的,如此,明朝花費國力建設的關寧鐵騎和寧錦防線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