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時期,朝廷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其實這是因爲東漢皇帝多年幼繼位,經常是太后干政,這也使得東漢政治逐漸演化爲外戚專權的局面。

東漢中後期藩王勢力衰退,外戚成爲地方豪強在中央的代理,外戚專權成爲常態化。在東漢末期宦官的勢力已達到了巔峯歷史時期,甚至在東漢的後期上層宦官封侯已成慣例,政權長期被宦官集團所把持甚至宦官可以干預皇帝的廢立。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一、東漢外戚專權

1. 外戚專權的原因分析

首先,東漢皇帝多幼年繼位,東漢一共誕生了十四位皇帝,大多都在年齡幼小時繼 位,自漢章帝以來歷代皇帝年幼繼位,無法掌控朝政,便交只能交由太后來臨朝稱制

“女主臨政,而萬機殷遠,朝臣國議,無由參斷帷幄,稱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國命。”

當時太后一個人不懂國家朝政,不得不交由自己的親戚協助處理朝政,再加上東漢地方藩王勢力衰弱,外戚掌權以後,地方勢力與之勾結便造成了外戚專權。隨着外戚的勢力不斷地壯大,皇帝逐漸的開始淪爲了任外戚擺佈的傀儡。

其次,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勝利可謂是宗派族黨的勝利,東漢王朝本身就是光武帝劉秀依靠河北與南陽兩大地方豪強的支持消滅了農民起義軍和各地的割據勢力,建立了統一的東漢王朝。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第2張

因此,在劉秀統一天下後,劉氏皇族與豪門士族共同享受政治果實,在東漢建武政權建立之初,以外戚身份而受分封的功勳貴族數量龐大,所以歷代皇后皆出自於河北與南陽兩大軍事集團。

例如陰氏、郭氏、樊氏、竇氏、梁氏等,每個都是世代顯榮、位尊寵極,這也最終形成了東漢外戚政治之局面。由於歷代皇后多出於名門世家政治利益訴求大,再加上皇帝年幼無法管理朝政,從而給外戚掌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再者,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爲了加強皇權,在當時宰相等三公的權利不斷被削弱,變成不能接近皇帝的外朝官,這也使得相權對外戚、宦官等無法進行有效的制衡,再加上年幼的皇帝無法理政,大權旁落外戚、宦官成爲必然。

2.外戚禍亂朝綱對東漢的危害

首先,東漢末期在外戚勢力的不斷專權之下,形成了衆多的外戚集團。例如漢和帝時期的大將軍竇憲“威權震朝廷”、漢安帝時期鄧騭兄弟把持朝政。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第3張

漢質帝時期的外戚樑冀驕橫跋扈,漢質帝對羣臣說:“此跋扈將軍也”,樑冀知道後便毒死了漢質帝。外戚專權之後皇帝的實權幾乎完全被架空,而且獨斷專權,禍亂朝綱,嚴重的破壞東漢的政權穩定。

其次,外戚專權還容易引發暴亂。例如漢桓帝時期的大將軍何進爲了剿滅十常侍便引董卓進京,董卓暴政加速了東漢滅亡的進程,自此東漢衰微已成敗局,失去民心,最終滅亡,一分三國。

二、東漢宦官亂政

1. 五侯之亂

東漢宦官專權的局面是從漢和帝時期開始的。東漢時期,皇帝年幼,加上內廷的需要,宦官這一階層人數也是不斷地擴大。

《後漢書·宦者列傳》載:漢明帝永平年間,“中常侍四人,小黃門十人”,“自明帝以後,迄乎延平,委用漸大,而其員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黃門二十人。

東漢的宦官可以直接被封侯,甚至其都不需要逐級增爵。在漢桓帝時期梁氏集團專政,爲了奪回朝政大權,只用利用宦官單超、左悺、具璦、徐璜、唐衡誅殺外戚“跋扈將軍”樑冀,最後立下大功被封爲縣侯。

由於樑冀滅亡,株連黨羽數百人,五侯趁此良機將姻親子侄安插進朝廷各處,州郡諸縣。他們在各地作威作福,盤剝百姓,貪婪暴虐與豺狼無異,史稱“五侯亂政”。

“五侯之亂“宦官權利空前絕後,專斷強橫,使得東漢朝廷完全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至此,到東漢滅亡宦官專權擅政,不斷排除異己,宦官把持下東漢的統治更加黑暗腐敗,爲其滅亡奠定了基礎

2. 十常侍之亂

東漢的宦官通常是通過招養子和典領軍職,直接的干預察舉、掌握禁軍、自擬詔書等方面亂政謀權。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第4張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士大夫相互勾結又相互鬥爭,導致了後期的兩次“黨錮之禍”,到漢順帝時期,衆多宦官同時封侯其養子可以繼承其嗣,宦官集團正式形成,勢力龐大。

到了桓靈二帝時期,漢靈帝把外戚專權看爲國家動亂的禍端,於是乎便重用宦官,但這樣一來雖然中外戚勢力開始逐漸消亡,但是宦官亂政已經十分嚴重,尤其是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成爲了東漢步入滅亡的關鍵所在。

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可以說是其滅亡的導火索。漢靈帝爲了平衡外戚勢力,防範外戚專權,不斷寵信宦官,以宦官來制約外戚。

十常侍指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所以被稱爲“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第5張

他們專權的時候可以把持朝政、壟斷仕途、控制宮闈,其權勢甚至長期凌駕於皇權之上。

由於漢靈帝非常寵幸張讓,趙忠等宦官,他們開始欺上瞞下,賣官鬻爵,破壞朝政,摧毀東漢的政權體系,政治日益腐敗、民生凋敝,致使天下人心思變,豪傑並起,盜賊蜂擁,最終引發了黃巾之亂,徹底將東漢王朝推入了深淵。

3. 黨錮之禍

東漢黨錮之禍是東漢桓、靈時兩次打擊士人和太學生的政治事件。東漢中後期,外戚、宦官輪流當權,造成嚴重社會矛盾,農民暴動不斷。

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受儒學影響,必然和宦官形成對立面,開始了爲改良東漢末年宦官亂政的政治局面開展反對宦官的鬥爭。

據史料記載,這些宦官“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光寵三族;直情忤意,則參夷五宗。漢之綱紀大亂矣。”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第6張

東漢的政治自明、章二帝之後,因爲外戚、宦官專權亂政之後,官場日益黑暗,到了東漢後期,宦官和外戚爲了權利爭奪,開始控制了士人的入仕渠道,不斷打擊異己。

這也就導致了一部分士大夫官員十分痛恨宦官的專權亂政,便發起並組織了太學生“清議”抨擊宦官的跋扈亂權。

宦官由此展開對士大夫太學生的報復,誣陷士大夫官員與太學生結爲朋黨,意圖謀反,大肆捕殺官員、學生株連及五族。

兩次黨錮之禍持續時間近 20 年,宦官的黑暗統治加劇了社會階級矛盾,破壞了封建社會秩序穩定,造成了黃巾之亂,使東漢朝廷與士族豪強離心離德。

《後漢書》載:“漢世亂而不亡,百餘年間,數公之力也”。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第7張

兩次黨錮之爭也間接致使了黃巾之亂後天下豪強羣雄並起,造成了東漢政權的最終覆亡。雖然讓東漢的宦官集團覆滅,但也讓東漢徹底墜入深淵。

靈帝去世後,何進聯合汝南袁氏家族,誅殺蹇碩,掌握兵權,隨後袁紹鼓動何進一鼓作氣殲滅宦官,並借何進名義,通知州郡官署,收捕宦官親屬,召董卓進兵京師,徹底消滅宦官勢力。

至此東漢宦官便在外戚與地方豪強的捕殺中徹底滅亡,然而外戚勢力也隨着軍事豪族地主的崛起與利用在同宦官集團的拼殺中同歸於盡,東漢王朝的命運也就此趨於瓦解。

三、總結

在東漢的歷史統治時期,整個過程就是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是東漢後期黑暗統治的重要特徵。

在東漢中後期,藩王勢力的衰退和東漢藩王太后模式的形成,進一步使得皇權的轉移趨向外戚政治,到了桓靈二帝時期,皇帝爲了打擊制衡外戚專權,便依靠宦官與外戚做鬥爭,但卻造成了宦官專政的局面。

東漢末年,爲什麼會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亂政的局面? 第8張

可以說其兩大勢力的崛起,不僅沒有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反而是兩者相互鬥爭,外戚、宦官爭先橫徵暴斂,爭權奪利致使禍亂朝綱,這一局面的產生是東漢後期外戚和宦官利用皇權相互鬥爭的結果。

外戚和宦官勢力的崛起導致了當時東漢統治集團的矛盾尖銳,社會動盪。

東漢時期,皇帝幾乎無法掌權,皇權旁落,當時外戚和宦官輪流擅政、交相秉權,也致使得朝綱紊亂。

在東漢中後期文人入仕的渠道被宦官集團和外戚兩種相壟斷,制度失缺,當時的政治秩序被嚴重破壞,東漢政權搖搖欲墜,而東漢的滅亡與宦官、外戚的輪流專權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