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什麼是一字並肩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什麼是一字並肩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字並肩王屬於王爵的最高一種。指是的與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王爵是中國歷史上除國家元首外的最高爵位,秦以前的王相當於各自國家的元首,秦以後的王經過中央集權制的逐步完善,從漢初掌握着各地軍政大權的諸侯王,到清朝只能等吃等喝的無權王,兩千多年的演變,王越來越不值錢,至少從權力的擁有上來說是如此。

不過王爵始終是有着在封建王朝體制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崇高地位,歷來的名臣、將相都以此爲最高奮目標,哪怕是因爲國家規定在生前不能封王的外姓,能死後混個王的追封對於奮鬥者來說也會認爲是祖宗修德了。

什麼是一字並肩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中對於王的封號是有專門的規定的,如秦王、魏王、晉王等一字王是最高等級,發展到中央集權制的成熟時期,這種王叫做親王,一般來說都是皇帝的最直系親屬,然後就是二字王,如長沙王、靖江王等,這種王叫做郡王,明朝的徐達常遇春死後追封的就是二字郡王。

歷史上還出現過一種王,叫做“一字並肩王”,這種王在正史記錄上是沒有的,它是出現在民間的演義小說中,集中在一些描寫隋唐時期爭霸內容的演義小說中,隋唐演義中的羅成就是最早出現的一字並肩王。一字王很好理解,“並肩”顧名思義就是和皇帝平起平坐。

秦始皇創建皇帝稱號以來,皇權從來都是至高無上且唯一的,能和皇帝並肩的王那得有多厲害?而“一字並肩王”之所以只能出現在演義小說中,就是因爲皇帝不可能真的讓王和自己肩並肩,有這種苗頭的王一般來說下場都不太好,比如漢初的異姓王們。

正史上不會認可有所謂的“一字並肩王”,但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又確實出現過不少相當於“一字並肩王”的王,這些王全部不是省油之燈,在中國歷史上的各種改朝換代中,基本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本文就着重介紹那些比“一字並肩王”還厲害的王,他們的附加標誌是“加九錫”,“入朝不拜、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總掌朝政”,“出入享帝王禮儀”等。

皇帝未創造出來以前,先秦時期的戰國七雄是最早的一字並肩王

春秋、戰國時期統統是歸納到周朝的名下,國家元首是周天子,這個時期是真正的封建時期,周天子將全國各地分封給貴族臣子,由他們自行管理,到了戰國時期,周天子代表的中央徹底沒落,除了當個橡皮圖章外幾乎沒有了權力。

戰國七雄就是在中央權威喪失殆盡的情況下陸續各自稱王,並且是真正可以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王,各自國家的內政、外交、軍事不用說了,周天子完全不可能插手,甚至於周天子自身的安全、吃喝等都需要仰仗各國的王來提供。

秦滅後項羽的“霸王”和劉邦的“漢王”其實也類似於“一字並肩王”,劉邦雖然是項羽封的王,但項羽沒有稱帝,他這個霸王也僅僅只是諸侯王之一,他分封的各位諸侯王在政治地位上和他是平齊的,這也是項羽敗亡的主因之一,他放棄了集權。

三國時期,曹操、司馬昭、孫權也是一字並肩王,劉備就二了

漢朝以後,經過秦、漢兩朝的經驗積累,中央集權制的各項制度已經慢慢完善,王這種爵位已經成爲了非皇族不可授予的最顯貴爵位,以後凡是出現的非皇族一字王別說和皇帝肩並肩了,基本上都是凌駕於皇權之上的存在,屬於改朝換代之前的過渡。

什麼是一字並肩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第2張

最早能和皇帝扳手腕,且皇帝拿他沒轍的王是魏武帝曹操,曹操生前沒有稱帝,他的最高爵位是魏王,他這個一字王已經等同於皇帝了,在他之後是吳王孫權,再往後是晉王司馬昭,這三哥們的權利和地位都已經和皇帝肩並肩了,最可惜的是劉備,他稱帝前是漢中王,比較“二”。

隋唐時期,楊堅、李淵是超出皇權的王,李世民最接近一字並肩王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稱帝前先做的隋王,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稱帝前先做的唐王,隋末在各地的造反者們也都是紛紛稱王,大家誰也不服誰,誰消滅的王多,誰就能走到最後,這個時期的王特別多,這大概也是隋唐演義小說中出現“一字並肩王”的緣由。

唐朝建立後的李淵執政時期,李世民的政治地位和一字並肩王類似,他是凌駕於所有的王之上的王,還是李淵親口認可的,爲了給李世民這個王加不同一般的籌碼,李淵是各種頭銜往上加,什麼天策大將軍、尚書令等等,不能給李世民太子地位,那咱們肩並肩,結果李世民肩高一籌,奪位成功。

唐末黃巢反唐,天下大亂,最終得利的是朱溫,他稱帝前做過樑王,行廢立之舉,殺掉兩位唐朝皇帝后篡位,當時能和他肩並肩的不是皇帝,是沙陀人晉王李克用,這兩位一生的死對頭在成爲皇帝前(李克用是死後追封)是實實在在的一字並肩王。

蒙元時期,雖然稱呼不同,但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也是一字並肩王

蒙古人因爲不是中原民族,所以他們的稱呼和中原王朝不同,他們類似親王的爵位不叫“王”,統稱爲“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創建了有史以來最廣袤強大的帝國,這麼大的地方以當時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不可能歸納在一個政府下統治,雖然名義上有那麼一個大汗作爲元首。

成吉思汗生前就準備妥當,給幾個兒子每人一塊統治區域,稱爲四大汗國,這幾個統領各自汗國的兒子就屬於“一字並肩王”。在中原王朝所屬地區建立元朝並稱帝的忽必烈在蒙古人眼裏其實也就是某個“汗”,他管不到其他的汗國,當然別人也管不到他。

清朝時期,早期的各旗旗主就是一字並肩王,太平天國全是一字並肩王

清朝的親王稱呼是從皇太極稱帝后,學習中原王朝的管理制度後纔有的,清朝的老祖宗努爾哈赤是搞的“八王議政”制度,就是八位旗主共同執政商量國家大事,這八位旗主也叫和碩貝勒,雖然政治地位都在努爾哈赤這個大汗之下,但其實也是清朝最早的一字並肩王。

皇太極稱帝后,最早只封了五個一字王,如睿親王多爾袞、禮親王代善等,這些王也同時是各旗的旗主,掌握着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皇太極可以剝奪他們在朝廷上的職權,削弱他們的軍事力量,卻不能剝奪他們統帥旗下軍事力量的地位,他們和皇太極名義上是君臣,實際上也就是一字並肩王。

皇太極死後,出現了一個超出皇權意義的王,那就是睿親王、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和他同級別的還有一位鄭親王、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到康熙年間,天下建平,康熙也逐漸懂得了怎麼做皇帝,各種鐵帽子王的權力纔開始被削弱,逐漸變成了混吃等死的空爵。

什麼是一字並肩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第3張

清朝咸豐年間爆發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早期的主要領導人自天王洪秀全以下,東王、北王、南王、翼王等也都算是一字並肩王,他們都有各自統帥的嫡系軍隊,和天王洪秀全同是合資合股的創始人,其中東王楊秀清是絕對的能和洪秀全肩並肩的,甚至還有過之,當然,因爲太過了,所以被幹掉。

以上大致是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中出現的比較著名的王,和演義中的一字並肩王不同,演義中的一字並肩王帶有草莽氣息,和結義兄弟類似。而各朝代中出現的這些王基本上是超出了肩並肩的含義,大多已經凌駕在皇權之上,成爲一字王只是稱帝之前必須要走的流程,當然,非中原王朝出身的例外,蒙古的“汗”和清朝早期的旗主王爺那是真的和最高領導人肩並肩。並肩就是有同樣的權力,在中央集權制的國度裏,肩並肩其實就是“皇”和“王”你死我活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