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封建社會,爲了爭奪皇位而起兵造反的不在少數,可將造反活生生搞成一場鬧劇的,卻實在不算太多,而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便是其中之一。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朱高煦由於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且多次救過朱棣性命,因而深受朱棣喜愛,卻也因此滋生了其爭奪帝位的野心。

明成祖在位之時,朱高煦便與兄長朱高熾爭奪儲君之位,即使在太子之位已定的情況下仍不死心,在被趕到封地之後,甚至開始陰謀造反。先是在明仁宗即位之初陰謀反叛,結果還沒發動就失敗了,後又在明宣宗即位之初起兵造反,結果被圍在樂安城揍了一頓後,便跑出城投降了。

“靖難之役”屢立戰功,朱高煦開始滋生野心

朱高煦作爲燕王朱棣次子,小時候曾和其他藩王世子一起在南京城學習,那時便因“爲人狡黠狠愎……言動皆輕佻”,而爲太祖朱元璋所不喜。朱元璋駕崩後,朱高煦與兄長朱高熾一起入朝奔喪,結果朱高煦又偷了舅舅徐輝祖的寶馬渡江返回北平,路上甚至殺死涿州驛丞等官民,結果導致朱棣備受指責。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雖然朱高煦自小就不是個安分的主,但在戰場上卻是勇猛異常。朱允炆即位之後,由於削藩引發“靖難之役”,由於長子朱高熾身體行動不便,朱棣便命其鎮守北平,而由次子朱高煦隨同自己在外征戰。

這朱高熾不僅作戰勇猛,因而屢立戰功,甚至還多次救了朱棣性命。“白溝河之戰”中,朱棣被朝廷大軍前後夾擊,差點被翟能生擒,恰好李景隆的帥旗被大風折斷,這才緩過氣來,而朱高煦則趁機率精騎突圍而出,自背後放火猛攻建文大軍,斬殺翟能父子,這才轉敗爲勝。

“東昌之戰”中,朱棣被盛庸率軍包圍,爲救朱棣,其愛將張玉戰死,後在朱能的保護下才僥倖突圍,而盛庸的軍隊則在後緊追不捨。形勢萬分危急之際,恰好朱高煦率軍趕到,這才擊退追兵,救出了朱棣。

“浦子口之戰”中,朱棣被徐輝祖、盛庸擊敗,眼看要全面崩潰,又是朱高煦率軍趕到,燕軍這才重振聲威,徹底擊敗官軍,進而才得以兵臨南京城下。或是有感於朱高煦的及時出現,朱棣撫其背道,“我兒努力,世子常常生病”,或許正是這句話,在朱高煦心中埋下了奪取帝位的野心。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第2張

靖難四年,鎮守北平的朱高熾固然也算功勞卓著,可畢竟不如朱高煦時常陪在朱棣身邊,不僅出生入死屢立戰功,更是多次救了朱棣的命。因此,可以預料的是,在登上帝位之前,朱棣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應當是更爲偏向朱高煦一些,而這則無疑助長了朱高煦日後爭奪帝位的野心。

明成祖時爭奪儲君之位,儲君已定卻仍不死心

由於朱高熾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其深受靖難功臣派系的支持,而朱高熾雖然不爲朱棣所喜,功勞也不如朱高煦,但因其嫡長子身份上的天然優勢,再加上性格賢德仁義,因而在朝臣中卻很受歡迎。如此一來,對於儲君之事,明成祖朱棣始終難下決斷。

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朝臣討論立儲問題,以淇國公丘福、駙馬永春侯王寧爲首的靖難功臣紛紛上書,請立二皇子朱高煦爲太子。然而,兵部尚書金忠卻對朱棣“歷數古嫡警事”,認爲應該還是立嫡長子朱高熾。一時間,朝堂上吵成一片,雙方各執己見,相持不下。

無奈之下,明成祖又私下召見解縉、黃淮、易昌隆三人的意見,而這三人無疑全部支持金忠的看法,黃淮和易昌隆皆主張“立嫡立長”,解縉在強調“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的同時,又強調了一句“好聖孫”。朱高熾雖然不被朱棣所喜,但朱棣卻極爲喜愛朱高熾之子朱瞻基,而解縉此語無疑正中朱棣下懷。

於是,朱棣於同年二月正式冊立世子朱高熾爲太子,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分別被封爲漢王和趙王。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第3張

儲君已定,朱棣直接便將朱高煦的封地定在了雲南,意圖徹底免除禍端。然而,朱高煦卻仍不死心,立即跑去向朱棣哭訴,“我有何罪,要被趕到萬里之外”,死活不肯離京就藩。之後, 朱高煦隨同朱棣巡視北平,又趁機向朱棣請求,希望能與兒子留在南京,朱棣在朱高煦的死纏硬磨之下,只得點頭答應。

很快,留在京城的朱高煦便重新取得明成祖寵愛,進而得以索取天策衛爲漢王護衛,後來又請求多增加兩護衛。隨着朱高煦榮寵日隆,其禮秩遠超超過了嫡親標準,結果這使得朱高煦重燃爭儲之心,時常以唐太宗自比。之後,由於惱怒解縉等人勸說朱棣立朱高熾,朱高煦又百般挑撥,最終導致解縉被冤殺,黃淮入獄。

到了永樂十三年(1415年),由於朱棣對朱高煦的態度,導致朝堂上再度分爲兩派,爲了避免內部黨爭,朱棣於是又將朱高煦改封至青州,並嚴令其前往封地就藩,但朱高煦不僅賴着不揍,而且行事愈發乖張。不僅私募衛士三千,而且在手下兵士強搶民財,且被兵馬指揮徐野驢當場抓獲的情況下,竟然縱容手下將其殺死。

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違法之事多達數十起,這纔對其予以痛斥,並剝奪冠服,囚禁於西華門內,準備將其廢爲庶人,後在太子朱高熾的求情之下,這才削去其兩護衛,在將其親信誅殺後,於次年三月將其改封山東樂安,並嚴令其立即前往封地就藩,朱高煦這才離開了京城。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第4張

在這場長達十餘年的儲君之爭中,要說太子朱高熾、太孫朱瞻基對朱高煦不惱恨?恐怕根本不可能,只是父子二人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敢表現出來罷了。而且,父子二人非但不敢展露恨意,反而時常要裝出一副兄友弟恭、親族友善的樣子,但內心深處,兩人恐怕早已恨透了朱高煦。

爲奪帝位甚至不惜造反,結果起兵造反成了鬧劇

如果說朱高煦就藩之後,就此熄了爭奪帝位之心,那麼即使他在地方上仍有違法之事,明仁宗、明宣宗爲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會對其痛下殺手。然而,朱高煦就藩之後,對於那個皇帝寶座仍不死心,竟然又開始謀劃着進行造反。

然而,造反也是需要天賦的,如果說朱高煦能夠暗中積蓄力量,然後等待時機揭竿而起,以其統兵打仗的能力,倒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結果,這位仁兄雖然有造反的野心,但卻根本沒有造反的能力,結果活生生將一場造反玩成了一場鬧劇。

別人造反都是偷偷摸摸策劃,生怕被人發現,可朱高煦的造反卻是生怕別人不知道。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得知消息的朱高煦便火急火燎的派遣心腹前往京城,伺機發動叛亂,結果消息泄露。

朱高熾由於剛剛即位,不論是爲了維持朝廷的穩定,還是因爲其性格真的仁義,對於朱高煦的這次謀逆,朱高熾非但沒有深究,反而將其召至京城,對此大家賞賜。之後,又將其嫡子朱瞻坦封爲世子,並將朱高煦其餘諸子全部封爲郡王。

經過這次事件後,朱高煦倒是安穩了一段時間,但僅僅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而已。原因便在於朱高熾在位僅僅十個月,便於洪熙元年(1425年)駕崩了,得知消息的朱高煦於是野心再起。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第5張

朱高熾在位時,由於太子朱瞻基鎮守南京,於是朱高煦便打算在半路設伏,準備半路截殺前往北京奔喪的朱瞻基。然而,由於事起倉促,對於朱瞻基的行走路線並不清楚,結果最終失敗,朱瞻基這才得以返回北京即位。

朱瞻基即位之後,對於朱高煦仍然十分客氣,不僅對其賞賜極爲豐厚,而且對於他所提出的請求,朱瞻基皆予以准許照辦。然而,朱瞻基的這種做法,卻讓朱高煦認爲其軟弱無能,竟然又升起了起兵謀反之心,在他看來,既然老爹當年能搶了侄子的皇位,爲什麼我就不行。

宣德元年(1425年)八月,朱高煦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起兵造反,然而明宣宗卻並不是當年的建文帝,在得知其果然起兵謀反的確鑿消息後,朱瞻基便果斷決定御駕親征。朱瞻基大軍先鋒剛剛抵達樂安,便收到了朱高煦的戰書,明宣宗於是命大軍疾行,迅速包圍了樂安。

明宣宗在下令大軍攻城的同時,又向城內射入大量勸降書信,結果城中叛軍立即軍心動搖,部分將士甚至暗中商議,決定抓住朱高煦獻給皇帝。朱高煦聞訊大驚,連忙派人去見明宣宗,並約定次日出降。次日,朱高煦瞞着手下人,偷偷從小路出了樂安城,向移駐城南的明宣宗投降。

朱高煦投降之後,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將其明正典刑,而明宣宗卻只是嚴懲了其他涉案人員,而對於朱高煦父子卻只是廢爲庶人,關押在北京皇城的西安門內。

朱高煦謀劃造反,爲何會成爲一場鬧劇? 第6張

後來,明宣宗前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到,明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然而勇武有力的朱高煦竟然將大缸頂起,於是朱瞻基一怒之下便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結果朱高煦便被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當然,朱高煦絆倒朱瞻基,結果被朱瞻基怒而炙死的說法,並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於明朝萬曆年間焦竑所著的《國朝獻徵錄》。關於朱高煦的下場,《明史》中只記載道,“廢高煦父子爲庶人,築室西安門內錮之。……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可見,朱瞻基或許同樣因爲自己剛剛即位,這纔沒有對其父子痛下殺手,然而等到自己的皇位穩固之後,朱高煦父子最終還是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