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慄邑,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歲。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曾經大力推行私人講學之風,推動了教育平民化。孔子生前曾經帶領自己的學生,常年奔走於各國,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爲儒家學說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孔子的一生,是偉大而又光輝的一生。他的一生,爲中國思想界提供了最寶貴的財富,爲後世帶來了無限的迪。他的去世,是中國思想界一個巨大的損失。同時也爲後世無數儒家學者的奮鬥,注入了新的動力。

如果孔子去世的時候,要寫訃告的話,基本上應該就是這樣了。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思想家,用‘最’這個字來形容孔子,其實一點也不過分。因爲單從中國古代思想史的角度來說,如果說,哪位思想家對古代人影響最大,那孔子絕對是當仁不讓,排名第一。

相對來說,老子墨子孫子這些子,雖然影響也很大,但他們的對後世的影響裏,確實要排在孔子後面。這沒辦法,誰讓後世那些封建王朝,選擇以儒家學說治理國家呢?尤其是從唐朝開始,大家想要升官發財,考的就是這東西。

儒家學說對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多大的影響,這點不用多說,所有中國人都很清楚。雖然這些影響裏面,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但客觀來說,還是好的影響要多一些。至少,儒家學派用自己的世界觀,構造出一套完整的人類社會運行規則。光是這一點,就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孔子到底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他到底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到底是怎樣的經歷,促使孔子創造出了儒家學說這樣一套思想呢?

有關孔子的故事,我們可以從春秋後期的歷史大背景開始講起。當然,在講孔子一生的過程當中,有些關於儒家學說過於深奧的內容,以及一些爭議,我們可以暫且放下不聊。因爲這是思想問題,不是歷史問題。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這一年,距離那位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去世,已經過去了正好四十年的時間。當時楚國那邊,已經傳到了楚莊王的孫子楚康王手裏。

之所以要以楚莊王的去世時間爲座標點,來確定孔子的出生時間,主要是和春秋時代的歷史大背景有關。在春秋時代,因爲周王室的衰落,羣雄並起,各大諸侯國開始瘋狂進行擴張和兼併。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2張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那位齊桓公首先稱霸,帶領齊國成了最強的國家。但遺憾的是,齊桓公去世之後,齊國很快就內亂了。所以接下來,其他幾個大國就開始相互混戰。而在混戰過程當中,晉楚兩國逐漸成了新的頂級強國。

再之後,晉國在晉文公在位期間,首先稱霸,壓倒了楚國。後來,晉文公去世之後,大概過了十多年之後,楚國那邊輪到了楚莊王繼位。在楚莊王的帶領下,後來楚國又反過去壓制了晉國。

因爲晉楚兩國實力太強,整個春秋中期,幾乎八成以上的歷史事件,其實都是圍繞着晉國和楚國的爭霸戰爭來進行的。在晉國和楚國的爭霸過程當中,其他所有小國,都只能選擇站隊。哪怕是強如秦國和齊國這樣的大國,爲了國家利益,也不得不選擇和其中一方結盟。

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秦國長時間聯楚抗晉,而齊國則是跟隨晉國,一起打壓楚國。

因爲雙方整體實力相差不多,所以,這場晉楚爭霸,持續了整整幾十年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晉國爲了打壓楚國,扶持了東南的吳國。此後,楚國爲了對抗吳國,又扶持了吳國身後的越國,間接引發了春秋後期的吳越爭霸。

另外,楚莊王去世之後,因爲楚國內部也因爲繼承人問題開始內亂,所以在這之後,楚國開始再一次被晉國壓制。但同時,晉國那邊,因爲士大夫家族逐漸掌權,也開始出現嚴重內鬥的問題。

孔子出生之前,春秋歷史的大背景,基本上就是這樣。孔子出生的時候,晉楚兩國的爭霸戰,依然還在繼續。不過,相比之前來說,這時候雙方的戰爭激烈程度,要稍微降低了一點。之所以會這樣,一是因爲雙方打了幾十年之後,都打累了;二是因爲當時晉楚兩國,都有了新的問題。

楚國那邊,需要面對新崛起的吳國,從旁邊襲擾。而且隨着開國時間越來越長,楚國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大。至於晉國那邊,士大夫家族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樣進一步拖了晉國的後腿。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孔子出生了。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3張

孔子出生於魯國,但是他們家祖上並不是魯國人,而是宋國人。有意思的是,再往上推的話,孔子其實是商朝王族之後。孔子的十四輩祖宗,和那位商紂王,其實是親兄弟。

而商朝亡了之後,周朝的統治者,就把那些投降的商朝王室,全都集體搬到了一起,建了一個國家,這就是宋國。如此一來,既方便周朝監管他們,防止他們造反。又能給他們建一個國家,顯示自己的仁德。

所以,在西周時期,孔子的前幾代祖宗,基本上都是宋國國君。後來到了因爲很多複雜的原因,孔子的六世祖沒能搶到繼承權,所以就從國君淪爲了高層貴族。再後來,到了孔子他爹那一代,孔子他爹原本是宋國最能打的將軍,但是後來,因爲宋國戰亂太多,再加上宋國內部的一些問題,所以他爹就直接離開了宋國,跑到魯國這邊來了。

這樣算起來,孔子到底應該算是宋國人?還是應該算是魯國人呢?

除此之外,孔子的出生,也很有意思。據說他爹和他媽在一起的時候,他爹已經六十多歲了,而他媽只有二十多歲。對於這樁年齡差距過大的婚姻,孔子他姥姥家是堅決不同意的。但是結果,孔子他媽還是爲了愛情獻身了,寧願承受四十多歲的年齡差,寧願給孔子他爹做妾,也非得要和人傢俬定終身。

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當中,孔子出生了。

因爲母親並不是正妻,所以孔子長大之後,註定分不到家產,沒有繼承權。而且,他爹本來就是從宋國那邊過來的,自己身邊估計也沒多少錢。最關鍵的是,孔子他爹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然後,孔子和他媽就被那位大老婆趕了出來,被迫前往曲阜生活。

孔子小時候拿到的劇本,實在是太過惡俗,以至於後世絕大多數反對孔子的人,都會拿這段歷史說事。比如說,後世很多人譏諷儒家學說,說儒家學說是投降主義,說孔子他們家從祖上開始,就很喜歡投降。再比如說,很多人認爲,孔子他爸媽的這段愛情太過另類,所以就拿孔子的身世來詆譭孔子。

對此,我們只能說,這種說法,實在是太過淺薄了!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4張

且不說在春秋時期,當時的世界觀到底和現代有多大區別。當時的人,會不會認爲這些事情有什麼問題?單從這些觀點本身來看,孔子他祖宗的事情,和孔子本人的事情,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碼事。

更關鍵的是,從後來孔子一生的經歷來看,這些東西,非但沒有給他造成什麼負擔,反倒是對他最大的祝福。或者說,孔子的到來,本就是對那個時代,乃至是對整個中國歷史,最大的祝福。

公元前546年,就在孔子剛剛出生六年之後,原本把整個中原攪得翻天覆地的晉楚兩國,忽然停戰了。

這事在歷史上,被稱之爲‘第二次弭兵會盟’。

簡單來說,因爲當時晉楚兩國打了幾十年之後,都打累了,而且雙方內部的問題都開始變得非常嚴重。所以最終,在宋國的調停之下,兩國成功簽訂了和約,約定平分霸權。按照兩國簽訂的和約,此後除秦齊兩個大國之外,其他所有諸侯國,都要向晉楚兩國交保護費,以示對霸主的尊重。

而這個和約簽訂之後,接下來整整四十年的時間裏,晉楚兩國竟然就真的沒有再大規模開戰過!同時,因爲晉楚兩國消停了,其他所有中小諸侯國,也都直接消停了。

一時之間,原本混亂的中原地區,竟然進入了一段和平時期!

歷史上兩個大國簽訂和平協議,幾年之後撕毀協議,繼續開乾的事情,非常常見。但是像這種雙方都認真遵守和約,真的和平了幾十年的情況,反倒是不太常見。雖然這裏面的原因很多,但至少從局面上來看,中原地區確實是進入了短暫的和平!

所以說,有些事情,真的是玄之又玄。雖然這事和孔子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我們必須承認,在孔子出生之前,整個中原打成了一鍋粥。而孔子出生之後,一直到他進入暮年之前,中原地區一直都是相對和平的狀態。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孔子纔可以順利長大成人。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了一點,但是依然可以順利長大。如果換做幾十年之前,中原地區天天打仗的時候,估計孔子剛剛成年,就會被拉去當兵,那樣的話,估計後來他也就沒空琢磨儒家那些學問了。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5張

順便說一句,在春秋後期,魯國雖然不是頂級大國,但是在二流國家當中,卻算是最強的一個,也就比秦晉齊楚這幾個超強大國,要弱一些而已。而且,因爲之前晉楚爭霸的時候,晉國需要壓制齊國的發展,防止齊國復興。所以,之前晉國一直大力支持魯國,讓魯國幫晉國壓制齊國。

這樣一來,齊國因爲忌憚南方的楚國,又不敢和晉國撕破臉。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齊國還真不敢太過難爲魯國。而這個局面,就導致魯國在春秋後期的時候,日子已經算是非常好過了。至少和其他國家相比,魯國基本上沒有戰爭。

如此,十多年之後,當孔子到十五歲的時候,某一天,孔子好像忽然頓悟了一樣,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生活下去,必須要學習,必須要靠知識改變命運!

這個事同樣也很神奇。一般的落魄貴族,長大之後,想的都是如何爭奪家產,或者升官發財,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孔子長大之後,卻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如何通過學習來改變人生。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和人之間,差距真的很大。就比如孔子,在這之前,也沒有人給他灌輸這種思想,他也沒接受過最頂級的教育,但是某一天,他忽然就想明白這個道理了。

所以,我們在看孔子這一生的經歷時,千萬不能拿一般俗人的視角來看。因爲正常情況下,一般人想的,可能是如何吃飽穿暖,獲得更多的財富和權力。但是孔子想的,可能是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而接下來,在孔子十七歲那年,他母親去世了。同樣還是在這一年,孔子去參加一個魯國高層貴族舉辦的宴會,結果卻被人家的家臣攔在門外,感受到地位不公平帶來的屈辱。

兩年之後,孔子又有了新的想法,覺得自己應該尊敬自己的祖先,得回老家祭祖。爲了方便祭祖,孔子還特意娶了一個宋國的女子。一年之後,在孔子二十歲那年,兩人生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因爲當時魯國國君,正好送了他一條鯉魚,所以他就給兒子取名爲孔鯉。

這裏多插一句,很多人可能看過這樣一些資料,說孔子不姓孔,而是姓子。這確實是事實,孔子他們家祖上,確實一直都是姓子,但是從商朝那會兒開始,他們家的氏就是孔氏。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6張

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所以嚴格來說,孔子是姓子,孔氏,名丘。我們可以叫他孔丘或者子丘。至於他兒子,自然也就可以叫孔鯉或者子鯉了。這件事,史書上記載的很清楚,沒有任何可以槓的空間。

而孔鯉出生之後,此時的孔子,正好年滿二十。按照春秋時代的傳統,就可以出來做官了。因爲孔子他爹是貴族,但是到了孔子這一代,只是最低等的貴族。所以,孔子有資格在魯國做官,但是隻能從最低等的官開始做起。

最開始的時候,孔子做的是一個管倉庫的工作。一年之後,孔子又被改派去種地和放牛。又過了六年之後,孔子逐漸注意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就開始創辦私人學校,普及教育。同時,還是在這一年,郯國的國君來魯國訪問,孔子在此期間向他求教了很多問題。

如此,又過了四年之後,到了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歲的時候。這一年,齊國的國君齊景公,帶着自己手下最能幹的大臣晏子,來魯國訪問。在這期間,就和孔子討論了爭霸和治國的問題。

所以,儒家很多思想的提出,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就比如說,後來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三十而立’,其實就是參照了孔子的人生經歷。

孔子就是先學習,修身養性,成爲了一個很優秀的人。然後,二十歲的時候,娶妻生子,開始搞好家庭關係。再之後,孔子直接入朝爲官,開始協助國君管理國家。而所謂的三十而立,在孔子身上,一樣得到了體現。因爲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個公認的頂級學者,還可以和一個大國的國家元首,討論如何治國。

這些事情,要是放到今天的話,真不是正常人能做得到的。首先,按照婚姻法規定,二十歲結婚生孩子就不合法。其次,就算你再怎麼努力,三十歲的時候,也很難和一個大國的總統,討論如何治理他們國家。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學習孔子的努力精神,雖然同樣的年齡,我們做不到孔子那麼牛,但是我們也可以把時間放長一點,努力去做更好的人。

從十五歲到三十歲,這期間孔子真的是學了大量的東西。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孔子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頂尖學者,學問極其淵博。另外,孔子這些淵博,絕對不是單純的死讀書,而是多項全能!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7張

按照儒家的基本要求,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已經熟練掌握君子六藝。簡單來說,孔子當時既能通曉國家的法律和道德,也能熟悉各種文學知識,還能精通騎馬打仗,可以直接上陣殺敵。除此之外,字也得寫的特別好,數學水平也得特別高!

這樣的孔子,和後世那些只知道讀四書五經的所謂大儒,真的不是一個概念。準確來說,後世的那些所謂的大儒,其實是曲解了孔子的思想。

而從三十歲開始,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裏,孔子就真的起飛了。而和二十二年,也是孔子真正治國的那段歲月。

因爲孔子這段經歷太過精彩,如果要詳細來講的話,內容太長。所以在這裏,我們只是簡述一下。

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已經在魯國名氣極大,甚至於傳播到了魯國之外,得到了整個山東省文化界的認可。如此一來,魯國高層自然也意識到了孔子的價值,開始越發重用孔子。

此後,孔子開始大規模搞教育,動用自己全部的資源,開始學塾,普及文化。此時的孔子,開始逐漸對外傳播自己的思想。但同時,孔子這時候大概還是覺得自己文化不夠,並沒有正式收徒。

在這個過程當中,孔子把自己的思想,教給了一個叫孟懿子的人。嚴格來說,孟懿子其實算是孔子最開始的學生。但是因爲當時兩人是同代人,所以孔子不能收他做學生。而若干年之後,孟懿子他們家傳了六代之後,又生了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孟子。

同樣,還是在這段時間裏,孔子去了一趟周王室那邊,向周王室那邊的圖書館館長老子,請教了很多學問。

然後,在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魯國發生了內亂。以孔子這樣的性格,自然要跟着國君走。而當時的魯國國君,則是選擇逃往齊國,希望依靠齊國的軍隊,回國平定內亂。但遺憾的是,後來齊國並沒有幫他,所以後來他又去了晉國,希望晉國幫他,但是結果晉國也沒搭理他。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8張

而孔子這邊,最開始跟着這位魯國國君,流亡了幾年。但是後來,眼見這位國君無望回國平叛,自己在齊國呆着,又因爲很多原因,惹來了麻煩。所以,在流亡兩年之後,孔子再次回到了魯國。

然而,回到魯國之後,孔子依然對魯國的亂局無能爲力。當時的魯國,被幾個貴族家族把持了大權。孔子雖然有心平定內亂,但是奈何他沒有權力,也是什麼都改變不了。

所以,接下來的幾年裏,孔子只能繼續堅持自我。一方面,孔子堅持不爲那些大家族做事,保持自己的風骨。另一方面,孔子繼續堅持推行他的教育事業,把文化教育,推向更多的魯國平民。

就這樣,等到十四年之後,到了那位流亡在外的魯國國君,病逝之後。魯國這邊,幾個高層貴族,終於擁立了新的國君。而這位新國君上位之後,因爲早就知道孔子的名聲,所以剛一上位,就直接任命孔子爲大司寇,相當於是有一部分權力的丞相。

而孔子上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自己覺得思想不正確的少正卯。此後,孔子又協助這位魯國國君,壓制魯國的三大家族。

在孔子的協助下,魯國的三大家族,確實是被暫時壓制了。但是後來,因爲幾大家族開始聯手針對孔子,那位魯國的新國君,也頂不住壓力,被迫開始放棄孔子。

所以,就在孔子掌權三年多以後,孔子失去了在魯國的權力。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了他周遊列國的旅程。

從孔子的這段‘治國’經歷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來,孔子確實是一個政治家,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確實是不如後來法家那些頂級名臣。如果同樣的問題,拿給管仲或者商鞅來做,結果絕對會完全不一樣。

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如果讓管仲和商鞅他們,來解決魯國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手段肯定會有一些不光彩,甚至是陰暗的地方。最後也許可以解決問題,但過程可能會有很大的問題。

而孔子雖然沒能最終解決問題,但卻始終保持了高尚的品格。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9張

對此,我們只能說,他們各有所長。因爲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光看結果或者光看過程。只能說不同的思想和辦法,適用於不同的場景。

所以,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來說,孔子確實可能有點不太合格。因爲他確實不太會那些陰暗的手段,無法完美承擔起一個政治家的責任。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孔子雖然算是一位政治家,但是他對春秋歷史的整體走向的影響,可以說是極小極小,遠比不上同時代那些掌握大權,心狠手辣的政治家。

比如說,在孔子離開魯國之後,東南的吳國和越國,打得天翻地覆,最後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徹底吞併吳國告終。比如說,當時晉國內部,幾大大家族鬥得你死我活,後來更是徹底瓜分了晉國。比如說,楚國之前差點被那位兵聖孫武滅國,損失慘重,此時正在養傷。

和那些人相比,孔子對於春秋歷史的大勢影響,真的比不過。

當然,從後世的思想發展來看,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離開魯國的這一年,孔子已經五十五歲了。而接下來的十四年當中,孔子則是走了很多的國家,見了很多的人,同時也普及的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當然,最關鍵的是,孔子走過的這一路上,他把自己普及文化教育的理念,徹底傳播了出去。

作爲一個政治家,孔子的地位或許有爭議。但是作爲一個教育家,孔子絕對是同時代最出色的一個,這點是沒有爭議的。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10張

在這十四年當中,孔子走了很多地方,同時也在思考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在這個過程當中,孔子也在反思自己的經歷。他也在思考,如何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在這個過程當中,孔子見了很多很多的人,接觸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既有廟堂之高,也有江湖之遠。既有列國之間的爭霸,也有販夫走卒的平凡生活。

所以最終,經過十多年的遊歷之後,孔子終於徹底完善了自己的理論。

從這時候開始,儒家學派,正式出現了。

完整的儒家思想,內容實在太多,理解起來也很複雜。但簡單來說的話,其實儒家學說,只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或者說,人類社會到底該怎樣運轉,才能讓大家都覺得生活更好。

這其實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在思想領域,有一個詞叫做軸心時代。大概就是說,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全世界範圍內的幾大文明,都同時誕生了最頂級的思想家,他們開始同時提出各自的思想。比如說中國這邊,有諸子百家,有老子孔子墨子;南亞那邊,有了釋迦摩尼;歐洲那邊,也誕生了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

對此,後世的思想研究者,普遍覺得這事很神奇。因爲那麼多頂級的大思想家,同時代出現了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實在很難用巧合來形容。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但從中國歷史的角度來說,從步入文明的那一刻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能生活的更好?如何能讓自己生活很好的同時,讓其他人也生活的很好?

對於這個問題,中國人其實從進入文明時代開始,就已經開始思考了。從夏朝開國之前開始,一直到春秋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經思考了上千年,甚至更久。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說,商朝信仰鬼神,喜歡用鬼神解釋世界。而周朝則是創建了所謂的周禮,試圖用禮這種東西,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11張

而到了春秋時代,隨着生產力的提升,以往那些思想,都不足以解釋當時人們面對的問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無數的聰明人,開始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下,繼續思考這個問題。

而孔子,就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思想者。他總結了之前很多人思想的結果,最終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也就是所謂的儒家學說。

諸子百家的學說,或許各有利弊,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但歸根到底,所有的思想,其實都是那些聰明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在闡述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並且思考人到底該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

而孔子,則是提出了一個仁的思想,這應該就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東西。

所謂仁的思想,其實就是我們到底該如何懷着最大的善意,去和身邊的人,乃至和這個世界相處。或許,這個世界和我們的社會不夠完美。但是我們可以用最大的善意,去面對這些不完美,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這些不完美。

而當這些不完美都被解決掉之後,世界也就進入了所謂的‘天下大同’的階段。沒有戰爭,沒有不平等。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理解,每一個人都可以很好的活着。而且,每一個人的美好,不是建立在其他人不美好的基礎之上。

這當然只是儒家學派的一廂情願,從現實來看,這確實很難實現。至少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最理想的完美狀態。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懷揣着這種思想,去面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公元前484年,孔子再次回到了魯國,此後開始著書立說,同時開始更加努力的普及教育,推廣自己的思想。即便已經老邁,孔子依然儘自己所能,讓更多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晚年的孔子,其實也遇到了很多不美好的事情。就在他回到魯國一年之後,他的兒子孔鯉,就先他一步去世。又過了一年之後,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同樣去世。此後,又過了兩年,孔子另一位得意門生子路,死在了衛國的內亂當中,並且被人砍成了肉泥。

但這些不如意,都無法阻擋孔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會讓孔子更努力的去普及教育,去讓更多人可以變得更好。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在自己的家鄉溘然而逝,無疾而終。

孔子生活在怎樣的時代?他爲何能創造出儒家學說? 第12張

孔子死了,但是他的思想,卻留了下來,並且成了後世無數人理解這個世界的鑰匙。

或許,儒家思想存在缺陷,存在爭議。但這並不妨礙後世的很多人,通過這把鑰匙,看到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並且願意以最大的善意,去和這個世界相處。

這就是孔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