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皇帝諡號字數過多過濫的問題始於哪位皇帝?

唐朝皇帝諡號字數過多過濫的問題始於哪位皇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導致唐朝皇帝諡號字數過多過濫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皇帝諡號字數過多過濫的問題始於哪位皇帝?

根據史書記載,唐高祖李淵在貞觀九年(635年)去世,而唐太宗給父親上的諡號是太武皇帝(羣臣上諡曰太武皇帝)。唐太宗在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駕崩,而唐高宗給父親上的諡號是文皇帝(百僚上諡曰文皇帝)。可見唐朝皇帝的諡號此時還沒有字數過多的問題。

然而在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上尊號爲天皇,武則天上尊號爲天后,武則天的政治影響繼續增強。女皇武則天是一位特別喜歡在名號上搞事的政治家,結果就是李淵和唐太宗的諡號在上元元年(674年)分別變成了“神堯皇帝”和“文武聖皇帝”,諡號的字數開始增加。

唐朝皇帝諡號字數過多過濫的問題始於哪位皇帝? 第2張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而武則天給唐高宗上的諡號是“天皇大帝”(羣臣上諡曰天皇大帝)。雖然唐高宗的功績確實不錯,但“天皇大帝”這個諡號還是過分了。而武則天開了這個頭之後,唐朝皇帝的諡號就開始不對勁了,比如唐睿宗的諡號“大聖貞(真)皇帝”。

天寶十三年(754年),唐玄宗追諡唐高祖爲“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唐太宗爲“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唐高宗爲“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唐中宗爲“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唐睿宗爲“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唐朝皇帝的諡號此後沒有少於四個字的,諡號字數算是過多過濫了。

綜合來講,唐朝皇帝諡號字數過多過濫的問題始於武則天,成型於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算是這個問題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