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麼?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區徭役制度的?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麼?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區徭役制度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麼?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區徭役制度的?其實平米法,也叫作均徵加耗法,是在明朝中期由名臣周忱所首創,這種方法既減輕了農民的賦稅壓力,也保證了明朝在當地的稅額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在明朝可以耕種的土地大致可以分成兩種穿,一種爲官田,另一種爲民田,然而朝廷在這種田地上所分別徵收的稅額,差別巨大。徵收於官官田的田租往往要比徵收於民田的田稅高上幾倍甚至幾十倍,才外還要對運輸途中造成的損耗進行加費。

面對這種租重稅輕情況,便造成了很多負責在官田耕種的農民不堪重負,對無力繳納的田租進行大量的拖欠,等拖不下去的時候,貧苦的農民往往就會直接選擇拖家帶口地逃亡。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麼?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區徭役制度的?

江南地區自宋代開始一直是歷朝歷代的財稅重地,如果連江南地區都收不上稅的話,對於財政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嚴重影響了整個國家的運行。

到了宣德年間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不能再繼續拖延下去,由此朱瞻基便委派周忱爲江南巡撫,前去當地調查情況。

起初,周忱嘗試着通過下調稅率的方式,來減輕農民的負擔。但這與此同時也會減少朝廷在當地的稅額,所以沒過多久便遭到戶部官員的強烈反對,就連宣宗皇帝朱瞻基,也沒有站在自己這一邊。

爲此,周忱只能另想方法,他於宣德八年時,在蘇州知府況鐘的協助下,首先於蘇州和鬆州兩地創行平米法。

周忱的平米法其實非常簡單,主要包括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大戶和小戶均平承擔運輸費用;二是採用不同的徵收折納辦法,使得官田和民田的負擔會較爲均平。

首先就第一點內容而言,自朱棣選擇將都城放在北京後,江南地區就一直存在着一個稅糧北運,明朝只允許老百姓以實物的方式繳納賦稅,然而實物在長途運輸中所造成的損耗將會是十分嚴重,所以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耗米也會變得十分難以承擔。

這種耗米,地方的豪強大戶有的是法子將其給規避掉,並攤派到貧苦老百姓都身上,而朝廷之前只管徵收足額的稅額,根本不管這種耗米由誰來承擔。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麼?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區徭役制度的? 第2張

如今,在周忱的這一平米法下,這種耗米無論大戶還是小戶都要嚴格均平承擔,如此一來,普通老百姓的稅負壓力也就變輕了不少。

而第二點內容則是針對官田和民田所承擔的稅負差距懸殊問題,周忱通過折徵的方法將這種差距縮小。對於稅負較重的土地,允許他們不用實物,折色繳納,比如折色成金花銀、官布、輕齎等實際稅負較輕的東西。

而對於那些稅負較輕的土地,則規定他們必須以實物的形式本色繳納,這樣子他們所實際承擔的稅負就較重了。通過這樣折納徵收的辦法,讓官田和民田所實際承擔的賦稅變得更加均勻。

周忱的“平米法”,沒有在整體上降低江南地區的賦稅總額,而是通過均平耗米和折色徵收的方式,來緩解這個地區賦稅嚴重不均的問題,所以得到了宣宗皇帝朱瞻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