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麼?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麼?其實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爲古老的海上航線。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闢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唐代,山東半島和江浙沿海的中韓日海上貿易逐漸興起。宋代,寧波成爲中韓日海上貿易的主要港口。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的說法源自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1年海絲綜合考察中,對泉州保存的衆多豐富多元、原真度高的海絲歷史文化遺存的認可,及對其在海絲高峯期第一大港地位歷史作用的肯定。泉州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爲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象徵性的榮譽認定,而非學術概念。學術上用“起點”易起分歧,實際上要用“某時期的主港”來準確描述。當時貨物產品由內地匯聚到海岸線上的各大小渡口港口,然後再集中到泉州、廣州等主港裝上大船再運往海外。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麼?

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

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爲六個歷史階段:開創期——先秦;形成期——秦漢;發展期——魏晉;繁盛期——隋唐;鼎盛時期——宋元;由盛及衰——明清。

先秦時期的嶺南先民已經穿梭於南中國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其文化間接影響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島嶼。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闢的“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

西漢時期,南方南粵國與印度半島之間海路已經開通。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憑藉海路拓寬了海貿規模,這時“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漢書·地理志》記載,其航線爲:從徐聞(今廣東徐聞縣境內)、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境內)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

東漢時期,橫貫亞、非、歐三大洲的、真正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形成,從中國廣東番禺、徐聞、廣西合浦等港口啓航西行,與從地中海、波斯灣、印度洋沿海港口出發往東航行的海上航線,就在印度洋上相遇並實現了對接,廣東成爲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

魏晉以後,開闢了一條沿海航線。廣州成爲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經海南島東面海域,直穿西沙羣島海面抵達南海諸國,再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駛印度洋、紅海、波斯灣。

隋唐時期,廣州成爲中國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宋朝在經濟上採用重商主義政策,鼓勵海外貿易,同中國貿易的國家和地區已擴大到亞、非、歐、美各大洲,並制定了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性較強的外貿管理法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進入鼎盛階段。宋朝有三大對外貿易主港,分別爲廣州、寧波、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麼? 第2張

在宋元時期,支撐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已由原來的絲綢變爲瓷器。沿線國家也開始以陶瓷代稱中國。泉州海外交通貿易進入黃金時期。海上貿易東至日本,西達東南亞、波斯、阿拉伯、非洲。

“海上絲路”的南北航線在元明時期達到最大程度的交融。這一時期的明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已擴展至全球。

(1)向西航行的鄭和七下西洋:這是明朝政府組織的大規模航海活動,曾到達亞洲、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明永樂年間,鄭和前後共7次下西洋,由江蘇劉家港(現瀏河鎮)出發,經海路到達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半島、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印度、伊朗、阿曼、也門、沙特和東非的索馬里、肯尼亞。

(2)向東航行的“廣州—拉丁美洲航線”(1575年):由廣州啓航,經澳門出海,至菲律賓馬尼拉港。穿聖貝納迪諾海峽基進入太平洋,東行到達墨西哥西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