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時期的十部樂指的是哪些?音樂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唐朝時期的十部樂指的是哪些?音樂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末天下羣雄並起,唐國公李淵趁勢在晉陽起兵,於618年稱帝,建立唐朝,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朝的唐玄宗在位時,西域進貢給唐宮一位琵琶高手,玄宗置酒設宴,請西域樂人演奏。

西域樂人彈奏完畢,玄宗對他說:“此曲我宮人也能。”於是取過一個大琵琶,令人送到一帷幕後,開始演奏。

只聽曲聲悠揚,和剛剛西域藝人演奏的一音不差。

西域藝人大驚,問是宮女嗎?自慚無法勝過唐人,告辭西去。

唐朝無所不能的消息於是不勝而走,收遐邇傳聞,西域數十國於是臣服於唐。

帷幕後的樂人是誰?是受過閹刑納入後宮的伶人羅黑黑,他在西域樂人演奏時,躲在幕後細聽,只一遍便記住了全部樂曲。

九部樂中的康國樂,歌曲有《戢殿農和正》,舞曲有《賀蘭鉢鼻始》《未奚波地》《農惠鉢鼻始》《前拔地惠地》。

疏勒樂歌曲有《亢利死讓樂》,舞曲有《遠服》,解曲有《鹽曲》。

文康樂又名禮畢樂,是從晉代沿襲下來的。晉太尉庾亮死後,庾家的歌舞伎追思庾亮,編制歌舞,用假面具扮成庾亮,執翳而舞。文康是庾亮的諡號,固名文康樂。

而九部樂中,文康樂位於最後,故又名禮畢樂。其樂行曲有《單交路》,舞曲有《散花》。

唐武德初年,九部樂爲:燕樂、清商、西涼、龜茲、疏勒、康國、安國、扶南、高麗九伎。

唐朝時期的十部樂指的是哪些?音樂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玄宗增高昌一部,爲十部樂。十部樂中,以中原樂舞爲主,也兼及邊地民族樂舞和外來樂舞。

唐代的教坊樂舞有健舞、軟舞之分,大多數來自民間,而後來便用於後宮宴享。

健舞舞姿矯健活潑,剛勁有力,主要有《胡旋舞》《胡騰舞》《阿 遼舞》《楊枝舞》《棱大舞》《拂林舞》《黃獐舞》《阿連舞》《劍器舞》 《大渭州》《達摩支》等。

軟舞舞姿輕盈,柔情婉轉,主要包括《借席》《涼 州》《綠腰》《甘州》《垂手羅》《回波樂》《蘭陵王》《春鶯囀》《半社渠》《烏夜啼》《蘇合香》《屈柘枝》《團圓旋》等。

隋唐的音樂舞蹈藝術如果沒有帝王們的熱心參與,在中國歷史上便不會如此的繁榮興盛,尤其是唐代。

唐代的樂舞昂揚振奮,有一種博大的胸懷和泱泱大國的氣度,這種大展宏圖、駕馭四海的帝王之氣畢竟和亡國之君的靡靡之音有所不同。

聞名於世的《秦王破陣樂》奏響了唐代宮廷樂舞的序曲,這支樂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傑作

李世民作秦王時,戰勝劉武周,回師途中,河東士庶歌舞於道,士兵們也在秦王的率領下耍着劍戟,擂着大鼓歡舞。

後來,這種場面經過唐太宗加工發展,而成爲大型的宮廷樂舞,又名七德舞,兼爲雅樂舞,舉凡宴會必定演奏。

《秦王破陣樂》舞隊形爲左圓右方,先偏後伍,交錯屈伸,以像魚麗鵝鸛。舞姿健美,動作剛勁有力,隊容整肅,觀衆無不爲之振奮。

太常卿蕭瑀奏請太宗,在舞中加入擒獲敵將的段落,太宗沒有同意。

破陣樂是漢族清樂和西域龜茲樂的結合,所用的大部分樂器是西域樂器,用大鼓壯威,胡樂齊鳴,聲傳百里,震盪山谷。

李靖看過這支樂舞以後評述說:“我看陛下所作的這破陣樂舞,前有四表後有八陣,左右旋折趨走,配以金鼓,這就是八陣圖和四頭八尾的說法。”

太宗李世民點頭說:“兵法可以意授,不能言傳,我作的這破陣樂,只有你有些明白。”

太宗豁達而親和,心胸開闊,高興時喜歡即興起舞。其第九子李治(唐高宗)立太子不久,生下長子李忠。太子在東宮設宴,太宗也趕來助興。

太宗對席上的臣僚說:“我有了孫子,想和大家同樂。”

於是君臣開懷暢飲,酒酣耳熱,太宗起身舞蹈,又邀在座的諸臣一同歡舞,君臣一起跳了起來,場面熱烈而歡快。

舞蹈在唐代是大臣們的分內工夫,其好壞與否還影響着大臣的仕途。

唐代大臣舞風盛行,所謂臣妾人人學圜轉,這應該說是與帝王的倡導有關。

由於皇帝喜歡,大臣們在賜宴的酒席上即興舞蹈,表達心情的愉悅,也帶有向皇上獻媚取樂的用意。

唐朝時期的十部樂指的是哪些?音樂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第2張

當然這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那完全取決於自己。

玄宗時工部尚書張錫表演的《談容娘》就很成功,舞得內行,大得玄宗的誇獎。

將作大匠宗晉卿長於渾脫舞,左衛將軍張詒善於舞《黃獐》,都頗得皇上的青睞。

然而,中宗時的博士祝欽明卻因表演舞蹈出盡了洋相。宴飲時,想出風頭的祝欽明自我推薦,說能舞《八風舞》。

中宗讓他舞一個看看,可實際上,祝欽明根本不會跳舞,又沒有這方面的條件和天賦。

他的身體肥胖笨重,根本就旋不起來,只能站在原地,不停地搖頭晃腦,把個眼睛睜得溜溜圓,左顧右盼,醜態百出。

中宗禁不住大笑,在場的吏部侍郎盧藏用嘲諷他說:“這一下五經掃地。”

詩人王維較爲豁達,但因跳了禁舞被免了官。

唐代規定不是皇帝誰也不能舞《黃獅子》,王維做了大樂丞,被人慫恿,舞了一回《黃獅子》,結果被人告發,免了大樂丞一職。

從此以後,大臣們便加倍小心,再也不敢亂舞。

唐代不少的帝王與音樂、舞蹈有緣。

高宗也是通曉音律。一天,高宗閒坐,不知從何處傳來鶯的婉轉啼鳴。

高宗即興,作《春鶯囀》,命樂工白明達記述了下來。

高宗創作的舞蹈有《上元舞》,舞者180人,穿五色雲衣,象徵元氣。

武則天創作了《萬歲樂舞》,宮中養的鸚鵡善模仿人言,口中萬歲不已,武則天高興,就創作了這支樂舞:舞者三人,紅袍大袖,頭戴鳥冠,狀如鸚鵡,歡躍起舞。

這如同遊戲的樂舞當然不能同玄宗的傑作媲美。

唐德宗的代表作是《八卦舞》,舞姿優雅。

唐朝時期的十部樂指的是哪些?音樂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第3張

德宗闡明說:我以仲春首紀爲氣節,裁政的餘暇,韻以歌詩,作中和舞曲。用舞述陳哲理,承載乾坤之道,舞蹈便既莊嚴又神祕,意義也顯得沉甸甸的。

唐文宗受制於家奴,卻以讀聖賢書爲務,並好聽雅樂,且樂此不疲。

可惜文宗心明大義卻不能有所作爲,唐室氣數幾盡卻音樂天才不絕,真正命數氣運系之。

唐宣宗是晚唐皇帝中最突出的一位音樂愛好者,而且很有天賦。

他經常創作美妙動人的新曲,傳授給宮女,他自己則長於吹奏蘆管。每次賜宴前數 日,宣宗總要教官女們排練他的新作。

設宴之日,數百宮女盛妝而出,分行列隊,連袂而歌。歌聲清揚悠怨,渾不像是人間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播皇猷》《蔥嶺西》《傾杯樂》《泰邊陲》。

據說《傾杯樂》製成以後,宣宗捻管演奏,命樂工辛骨骰打拍。

吹奏時宣宗發現辛骨骰的拍子沒打在點子上,便瞠目而視,辛骨骰肝膽俱裂,回去後竟一日便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