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代發展繁榮後,出現了哪些娛樂活動?

宋代發展繁榮後,出現了哪些娛樂活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在中國衆多的朝代中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朝代,因爲開國皇帝制定的政策原因,使得整個國家的風氣都處於一種“重文抑武”的氛圍中。而“重文抑武”所產生的影響便是整個國家都是十分文雅且散漫的狀態。

例如宋詞,在規格嚴謹的詞牌名和格式中,宋朝的詩人往往會創造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內容。而且國家符合時代的經濟政策也讓民間經濟活動蓬勃發展,國家和百姓腰包裏充足了,自然就在享受方面開始動腦筋。

宋朝的體育活動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開始蓬勃發展,而這些體育活動整體上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競技類體育活動,一類是觀賞型體育活動。實際上,這些體育活動還有所不同,有些體育活動至今還是體育比賽的熱門項目。

風靡一時的蹴鞠運動

首先就是咱們要說的就是蹴鞠,說起蹴鞠相信很多朋友都十分熟悉,它可以算是現在足球的原型之一。根據古書記載,當時蹴鞠在百姓當中十分受歡迎,無論是蹣跚學步的孩童還是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只要聽說有比賽就會趕忙結束手裏的工作前去觀看。而宋徽宗更是蹴鞠技術十分了得,經常在皇宮內組織蹴鞠比賽。

不僅年輕熱血的小夥子十分喜歡,連深居閨中的少女們也對蹴鞠有着不一樣的熱愛。她們常常身穿紅繡鞋用玉簪子將頭髮盤起,組成女子蹴鞠隊在球場上奔跑,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蹴鞠除了日常的競技外,還被宋朝人民玩出了不一樣的花樣。他們往往將一些武術招式上運用到蹴鞠上,使得在踢蹴鞠時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當時宋朝還會舉辦花式蹴鞠的比賽,比賽的勝負不以分數爲判定標準,而以選手展示的花式蹴鞠難度爲準。

有衆多的愛好者自然就會出現很多蹴鞠社團,在宋朝衆多的蹴鞠社團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齊雲社。在當時,參加蹴鞠社團的愛好者會得到社團專業師傅的專業指導,每過一段時間還會進行一次考試或者兩個社團約好在某天舉行蹴鞠比賽,正是在這種環境的襯托下,宋朝蹴鞠不僅非常普及而且水平也十分高超,甚至隨便一支宋朝蹴鞠隊都能吊打現在某些知名足球隊。

出身高貴的捶丸運動

還有一種運動,無論是在宋代還是現在都十分受到一些上流人士的喜愛,這項運動在宋代稱爲“捶丸”。這個詞或許大家有些陌生,但是說起它的現代名大家一定十分熟悉——高爾夫。

在宋朝之前也有捶丸運動,不過當時的捶丸還是一種兩隊競技的運動,起源於唐朝的步打球,等到了宋朝以後,便將兩隊競賽變成了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

宋代的捶丸和現在的高爾夫一樣,從骨子裏就透漏出了一股“講究”的氣息。宋代人對捶丸場地的選擇十分講究,一般會選擇有山有水有綠植的地方,來讓當時的宋朝貴族有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

在擊球時貴族們也秉承着現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優良傳統,做到“失利不嗔,得雋不逞”。捶丸所用的石丸也是有嚴格要求的,一般捶丸上都會刻有不同的花紋,不僅是爲了美觀,更是代表哪種花紋的石丸適合什麼規則的捶丸。

宋代發展繁榮後,出現了哪些娛樂活動?

一開始,捶丸還僅僅是在貴族之間流行,可是漸漸的捶丸就在民間發展起來。在捶丸最盛行時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很多人都十分喜歡玩捶丸,在最鼎盛的宋太宗時期,宋太宗每年都會舉行捶丸活動,在捶丸活動開始時,無論是大臣還是民間藝人都會上臺表演捶丸技藝。

蹴鞠、捶丸在現在被稱爲古代三大球,說到這裏朋友們可能就有疑問了,不是說是“三大球”嗎?怎麼還少一個呢?下面筆者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第三大球——馬球。

不知爲什麼,古代的三大球都是在宋朝開始發展起來的,可能宋朝人對球類運動有着格外的喜愛吧。

宮廷馬球技術高,守將看後愧難當

馬球在宋代也被稱爲“打毯”,本來馬球在唐代還是貴族圈內流行的活動,而到了宋代,馬球就開始在軍營和民間流傳開來。

宋朝的馬球規則一般是在馬上的隊員要用馬仗將只有拳頭大小的馬球打入球門之中,在球場外會樹立24面紅球,哪方進球便可獲得1面紅旗,最紅獲得紅旗多者爲勝。

在馬球鼎盛時期,宋徽宗還特意組建了一支女子馬球隊。每到重要的節慶假日,百姓們都能觀看到女子馬球隊的比賽,這些比賽往往會讓戍邊的將士們面漏愧色,因爲這些馬球隊成員的馬術要比他們高超許多。而這種對比我想也從側面表現出宋朝對軍事方面存在重大的疏忽,也是政策不平衡性的一種表現。

跳水鞦韆相結合,動作難度高

除了競技類的體育項目,在宋朝還有觀賞型項目。例如,起源於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訓練水軍時產生的“水鞦韆”就是典型代表,水鞦韆將現在的跳水和盪鞦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在綵船船頭上往往會立一個十分高的鞦韆,負責表演的演員會將鞦韆逐漸盪到與頂層橫木相同的高度,達到高度以後,演員就會撒手在空中做出翻跟頭等高難度動作,然後跳入水中。

現在我們在奧運會上熟知的花樣跳水,實際上就是根據“水鞦韆”演變而來,在記錄宋朝生活的《東京夢華錄》中曾經對當時的水鞦韆進行詳細的描寫。

宋代發展繁榮後,出現了哪些娛樂活動? 第2張

在宋徽宗時期,宋徽宗每年除了舉辦馬術比賽外,也會舉辦水鞦韆表演。水鞦韆表演的時間一般在剛剛開春的3月份,在水鞦韆表演開始之前,宋徽宗往往會攜帶自己的親信來到臨水殿來觀看兩艘龍船表演水鞦韆,在龍船上不僅有水鞦韆,還會在船尾處安排雜技表演,來增加現場的氣氛。

不僅在船上進行烘托,岸邊的禁衛軍也會拿出樂器在岸邊擊鼓奏樂助興。等氣氛達到頂點之後,只見兩艘龍船的鞦韆上有兩個人開始不斷盪鞦韆,然後二人相繼在空中筋斗和做出一些高難度動作,依靠這些動作和落水姿勢的難度來決定勝負。

舞槍弄棒花架子,相撲起源在中國

宋朝最讓人痛心疾首的莫過於軍事力量軟弱,可是縱使軍事力量軟弱但民間對於武術表演還是十分喜愛的。武術表演顧名思義所有動作觀賞型十足、實戰性不足。

在一本書中曾經描寫了宋朝官方所舉辦的一場武術表演。書中記載:由舞琴者負責發放號令,數百名精心打扮的軍人拿着雉尾蠻牌和木刀分成數行進行舞蹈,隨後又不斷變換陣法,最後圍成一圈兩人相互進攻,形式類似於現在京劇上的武將對打,這種武術表演看似“實戰性十足”實際上全是花架子不斷。

而在民間武術表演更加受到百姓們的歡迎,他們往往在鬧市之中,拿出五花八門的各種兵器來耍弄一番,隨後再加一套組合拳和藏身絕技讓周圍的觀衆拍手叫好。等到觀衆興趣高昂之時便有百姓拿出銅錢扔向表演者表示支持,這種形式與現在的一些直播比較類似。不過當時人們用的都是真本事,而現在很多主播依靠“感謝大哥,給大哥上上關注”來博取觀衆們的“施捨”。

還有一種運動現在被咱們隔壁的鄰居日本當做“國粹”發揚,那就是相撲。其實相撲最早並不是發揚於日本,而是在我國先秦時期就已經有過記載,而相撲運動到了宋代又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宋朝時期的相撲運動,已經將它的發展推到了頂峯。

在宋太祖時期,在軍營中相撲技術的好壞甚至能關係到一名軍人的升遷。宋朝一些知名名將例如岳飛就曾經在軍中大力推行相撲練武,對相撲技術較好的軍人往往得到重用。在宮廷中,皇帝還擁有專業的相撲手,這些御用相撲手被稱爲御前內等子。每逢朝廷有重大 活動,皇帝都會讓這些御前內等子來相撲助興。

上層建築的喜歡很快影響到了民間百姓,而經過民間的發展,相撲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在發展最頂峯時期,相撲已經不再是男人間的互博,還有女子相撲。

甚至在某一時期還出現了男女相撲的另類畫面。這些相撲比賽一旦開賽百姓們都爭相觀看。而宋仁宗時期皇帝更會帶着自己寵愛的嬪妃一同觀看。宋仁宗不僅十分愛看女子相撲,還對錶現好的女子相撲的選手大加封賞。

由此可見,相撲在當時是十分受歡迎的,不過隨着宋朝的滅亡到了元朝以後,相撲便不再流行,反而因爲日本在唐宋時期學習中國先進文化,使得相撲在日本開始發揚光大,然而有一點我們要時刻牢記,相撲是來自中國的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