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時代,魏國首先變法,爲什麼最後卻走向失敗?

戰國時代,魏國首先變法,爲什麼最後卻走向失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戰國時期的魏國,其實是人才大國,並且在戰國時代,魏國首先變法,爲什麼最後卻走向失敗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其中原因。

魏文侯時期的李悝變法,也是後來秦國商鞅變法的根源所在。商鞅基本就是從李悝那兒學來的那一套,他入秦的時候,手裏只帶着李悝的那本《法經》。李悝變法使得魏國變得富強,政治、經濟方面,都超過了列國。

同時魏文侯啓用吳起擔任大將,對軍隊進行改革,建立了戰鬥力強悍的魏武卒。以5萬軍隊擊敗了秦國50萬大軍,奪取了西河之地。

魏文侯禮賢下士,事必躬親,使得天下大才在魏國前赴後繼地出現。如果真正能這麼發展下去,那魏國的前途不可限量。至少魏國當時打造人才的那種大環境,是其他諸侯國比不上的。那麼爲啥後來魏國逐漸衰敗了呢?

一、明君就魏文侯一個,這怎麼玩?

魏文侯絕對千古以來少有的明君,可惜由於他把調子起高了,後世之君壓根就不知道怎麼追趕自己的先輩了。

戰國時代,魏國首先變法,爲什麼最後卻走向失敗?

換句話說,後世之君再怎麼努力,說實話也達不到魏文侯的高度。因此這幫人索性直接躺下了,還努力個啥?給祖宗當背景嗎?

魏文侯死後,他的兒子魏武侯繼位。從諡號我們就能看得出來,這哥們是個喜歡打仗的人。前期在魏文侯餘威的影響下,魏武侯的事業搞得也是風生水起。

魏武侯九年之前,魏國依舊處於長期鼎盛的狀態。魏武侯任用吳起爲將,繼續南征北戰,打服了周圍的楚國和秦國這兩大強國。此外魏武侯延續了父親的地位,依舊是三晉集團的領袖人物。

可是魏武侯九年,志得意滿的魏武侯開始有點兒飄了。

首先,魏武侯不知道接受了田和的什麼好處,強行要求周天子冊封田和爲侯,這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齊。原來魏武侯纔是始作俑者。

其次,魏武侯接納了叛逃趙國的趙國公子趙朝,甚至還要強攻趙國都城邯鄲,結果不僅沒打下來,還導致趙魏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此後魏國和趙國又因爲衛國大打出手,標誌着魏文侯聯合起來的三晉集團宣告終結。

再者,名將吳起,因爲屢立戰功,遭到奸人誣陷。魏武侯居然也開始懷疑吳起,無奈之下吳起只好投奔了楚國。這事兒開啓了魏國向對手輸送人才的先河。

此外,魏武侯連年征戰,搞得民不聊生。先後與秦國、楚國、趙國、齊國、中山國等強國交戰,嚴重消耗了魏國的綜合國力。

所以說,魏國在魏武侯時期,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到了魏惠文王時期,情況就更嚴重了。魏惠文王任人唯親、任人唯貴,卻不任人唯賢。結果導致商鞅、張儀、公孫衍、范雎等人的出走。不僅嚴重損害了魏國的利益,而且還增強了其他國家的實力。

此後的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等人,都是資質平庸之輩,無法撐得起祖宗留下的家業,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流失,魏國走向衰敗也就不奇怪了。

二、魏國君主在位時間都太長了。

魏文侯在位50年,魏武侯在位26年,魏惠文王在位51年,魏安釐王在位34年。好傢伙,這4位君主,加起來在位161年時間。

如果4代君主都是魏文侯那樣的明君,那還好說,魏國肯定是一片光明。可問題是,魏國這幫君主,除了魏文侯以外,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這麻煩可就大了。

因爲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位君主在位期間,一般來說只會實行一種治國理念。一旦這種理念有嚴重缺陷的話,那一定會將這個國家帶向衰敗。

魏武侯,一輩子就想着靠武力解決問題。事實也是如此,整個魏國在當時整天跟人家打羣架,一言不合就要動手。甚至把魏文侯構建起來的三晉聯盟,都給破壞掉了。

魏武侯在位26年還算好,要讓他在位50年,那魏國極有可能因爲窮兵黷武而提前告別歷史舞臺

魏惠文王是個只顧虛名的君主,整天想着稱王,壓根不顧實際利益。這種大局觀,也從側面反映出魏惠王任人唯貴的習慣。只要身份尊貴,在魏惠王這兒都能得到重用。反過來說,哪怕你本事再大,只要身份低下,魏惠王也不會用你。

戰國時代,魏國首先變法,爲什麼最後卻走向失敗? 第2張

因此,魏惠文王當政的51年時間裏,從魏國流失的人才不計其數。其中改變戰國曆史的,就有商鞅、張儀、公孫衍、范雎、孫臏等著名人物。

這種情況持續了51年之久,你說魏國能發展好嗎?昏庸的國君在位時間太長,導致魏國錯過了改革的最好時機。

三、各國都在變法,魏國卻沒能趕上趟。

原地踏步,滿足現狀,早晚是要被時代所拋棄的。魏國就是這麼個狀況。早年魏文侯在位期間,任用李悝實行變法,使得魏國很快崛起,成爲了三晉集團的盟主,一度成爲了天下最強大的國家。

也正是由於魏國的變法,啓發了天下各國的變法事業。但此後的一百多年裏,魏國就再也沒有像樣的變法了,也沒能堅持住魏文侯時期實行的變法。這就導致魏國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此後其他諸侯國們,卻先後開始了變法。

吳起被魏武侯趕走以後,跑到了楚國,幫助楚國進行變法。使得楚國的國力與日俱增,軍隊戰鬥能力也日益增強。

商鞅逃出魏國以後,跑到秦國去,幫助秦孝公進行變法。這就是著名的商鞅變法。該變法徹底改變了秦國的命運,使得秦國成爲了鯨吞天下的強國。

燕昭王金臺招賢,開始進行變法。使得弱小的燕國,也能夠擁有攻佔齊國70多座城池的實力,差點滅了齊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就太出名了。趙武靈王不僅移風易俗,而且還按照匈奴人的習慣訓練軍隊,使得趙國成爲了戰國後期唯一一個能夠與秦國叫板的軍事強國。

齊國也在鄒忌、孫臏等人的幫助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軍事方面的改革。所以也有不小的進步。

哪怕是小小的韓國,也因爲申不害變法的這15年,變得富足強悍。短時間之內,也沒人敢欺負韓國。

戰國時代,魏國首先變法,爲什麼最後卻走向失敗? 第3張

反倒是魏國,首先進行變法,卻在後期沒能趕上各路諸侯。這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畢竟是他們率先嚐到了變法的甜頭,可惜他們沒能堅持下去,這怪誰呢?

總結:誰能堅持正確的國策,誰才能走向勝利。

魏文侯時期的國策正確,可惜魏武侯、魏惠王等人沒有堅持下去。反觀秦國,奮六世之餘烈,雖然商鞅被車裂而死,可商鞅變法卻一直在秦國延續,這就是堅持的效果。

秦國堅持變法,使得國力強盛,而且百年不衰,最終熬到了統一六國的時候。由此可見,一項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國策,千萬不能輕易改變,尤其是不能走回頭路。一失足成千古恨,悲哉魏國,惜哉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