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乾嘉學派爲什麼會興起?治學內容是什麼?

乾嘉學派爲什麼會興起?治學內容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嘉學派爲什麼會興起?治學內容是什麼?該學派鼎盛於乾隆、嘉慶時期,因此得名。特色比較突出,十分注重“考據”與“實證”,清代乾嘉學派的出現,一般認爲是清朝統治階層殘酷鎮壓和籠絡羈縻臣民政策的產物。

比如,因其學術研究的方式,被稱爲“考據學派”;因爲其較爲樸實的文風,被稱爲“樸學”‘因爲其於宋明“理學”思想的對立,故稱爲“漢學”。

一般認爲,這主要是因爲清代文字獄盛行,研究前朝或當朝一不小心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到了學派發展的全盛期時,其研究的話題基本已經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完全脫節,爲考證而考證,餖飣繁瑣。當時的傑出之士,亦以之爲憂。例如:魏源指出乾隆以後的士大夫只知“爭治詁訓音聲,瓜剖釽析”,“錮天下聰明智慧使盡出於無用之一途”。

嘉慶元年,焦循亦指出:“近時數十年來,江南千餘里中,雖幼學鄙儒,無不知有許、鄭者。所患習爲虛聲,不能深造而有得。”。焦循還致書劉臺拱,說:“蓋古學未興,道在存其學,古學大興,道在求其通。前之弊患乎不學,後之弊患乎不思。證之以實而運之於虛,庶幾學經之道也。”。嘉慶十九年九月,段玉裁致書陳壽祺,認爲:“今日大病,在棄洛、閩、關中之學不講,謂之庸腐,而立身苟簡,氣節敗,政事蕪。天下皆君子而無真君子,未必非表率之過也。”喟嘆:“專言漢學,不治宋學,乃真人心世道之憂。”

乾嘉學派爲什麼會興起?治學內容是什麼?

乾嘉學派的治學內容是以儒家經典爲中心,並認爲儒家典籍越古越真,吳派學者惠棟抱着“凡古必真,凡漢皆好”的態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批評他“其長在古,其短亦在於泥古”。王引之批評惠棟“見異於今者則從之,大都不論是非”。方東樹的《漢學商兌》多指責清代漢學家“離經叛道”,是“幾千年未有之異端邪說”,如“鴆酒毒脯,烈腸洞胃”。

雍正、乾隆時期,清朝的統治獲得了相對的穩定,對文人採取了嚴酷的統治政策。尤其是乾隆時期,屢次禁燬書籍,大興“文字獄”。當時的文人學士不僅不敢抒發己見,議論時政,即使是詩文奏章中有一言一名的疏失,也有遭致殺身滅族慘禍的危險,而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尋章摘句,逃避現實。乾隆即位後,大力提倡經學的考據,一些達官貴人如阮元、畢沅等,也出而倡導經學。

考據,作爲治學的一個內容和方法,各代都存在。但時至清代初期方專業從事考據,把學術全部納入考據的軌道,甚至在考據和學問之間劃一等號。乾嘉時期學人反對宋明理學好發空論言之無物的弊病,走上從書本上尋找疑難問題進行考據的務實道路。所以在思想發展史上,他們建樹不大,在學術研究方面,卻有一定的造詣和貢獻。

乾嘉學派的奠基人,學術界有多種說法。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學者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閻若璩、胡渭和毛奇齡等人重視對儒家經典的研究,顧炎武被公認爲是開了清代考據學的先河。但至乾嘉時期的考據學家,遺其大而傳其小,他們沉溺於故紙堆中,脫離實際,放棄了顧炎武經世致用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