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同治皇帝學無所成 同治回民起義的過程

爲什麼同治皇帝學無所成 同治回民起義的過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治可以說是大清最悲慘的皇帝之一了,他雖說在位總共有14年,但是真正執政不過一年,而且這段時間也是一直受到慈禧的掣肘,很多朝內外的大事都是由慈禧做主,輪不到他。而且同治學無所成,沒有什麼雄心大志,整天流連於燈紅酒綠之中,最後甚至憋屈的因爲梅毒去世,但是同治真的一開始就是這樣嗎?同治爲什麼一直學不成什麼治國之術呢?  

爲什麼同治皇帝學無所成 同治回民起義的過程

  同治和宮女

清朝的規定就是皇子6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習,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同治並不喜歡學習,很愛玩,不過這也正常,畢竟那時候的同治才只有6歲,愛玩是天性嘛。但是同治其實並不笨,也有一點小機靈,據說有一次因爲同治貪玩,教導他的老師急的氣哭了,看到老師哭了同治也慌了神,害怕被後宮的皇太后知道會被一頓責罵,同治靈機一動把君子不器下面的兩個口給蓋住了,改成了君子不哭,他的老師被他這樣的機智弄得哭笑不得,而同治有着這樣的機靈,爲什麼後來會成爲那樣呢?

本來一切都步上了正軌,但是這一切都在同治即將親政之前被改變了,當時慈禧已經執政很多年了,已經享受到了權利的甜頭,怎麼會樂意就這樣把權利還給同治,於是她召同治來考察功課,同治一向很怕慈禧,面對着慈禧一時緊張,有點口吃,這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是慈禧卻大發雷霆,當衆斥責同治,並且之後更加嚴厲的督責同治,因此同治壓力過大,逐漸的惡性循環下就成了後來的那個不學無術的樣子。 

同治皇帝陵墓介紹

自古以來皇帝的陵寢都是非常的豪華的,同治皇帝的陵墓雖說也算是不錯,但是相比起他的祖先、母親來說卻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同治一生在位13年,在位時間短,再加上死得太早,所以同治的陵墓並不是他自己督造的,而是後來慈禧太后命人建造的。因爲當時的權利都在慈禧手中,而慈禧對於同治和自己爭權相當不滿,所以在爲同治修陵的時候一改祖制,將他葬在了清東陵,而且規模較小,陪葬品也都非常的少。  

爲什麼同治皇帝學無所成 同治回民起義的過程 第2張

  同治帝惠陵

同治皇帝的惠陵在清東陵,惠陵在整個陵區的小角落裏,在景陵邊上的一個小上鉤裏,離其他的墓葬羣相當的遠,而且沒有修建聖德神功碑亭,也沒有二柱門,甚至連石像生和神道都給取消掉了,相比起其他的陵墓來說顯得相當的簡陋,在整個清東陵裏面就像是一個離羣獨居的孤寡老人,顯得分外可憐。

同治皇帝的陵墓並不是他在世的時候修建的,同治死得太早,又不曾掌權,所以在世的時候沒機會給自己找個風水寶地,直到死了之後才由慈禧示意動工。當時兩宮皇太后下旨在東西陵找個合適的地方葬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究之後,定下了西陵的金龍峪和東陵的雙山峪兩個地方,本來按照清朝的祖制應該是要葬在西陵的,但是慈禧以父子之情爲由將同治的陵寢安排在了清東陵,整座陵寢從光緒元年之初選定地址,到八月份開始正式動工,直到光緒四年的九月份才正式完工,花了三年多的時間。 

同治回民起義的發展過程

同治年間爆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回民起義,這場慘無人道的戰爭在後來卻被一些無知的人給美化成了一個反抗清朝的義舉,其實這場戰爭根本就和什麼反清,反封建沒有什麼關係,這都是後來的人硬生生給加上去的,這場戰爭主要起源於回民和漢民之間的文化信仰等各方面的衝突,起初的時候因爲漢民居多,回民經常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後來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利用下,就爆發了這麼一場戰爭,這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這是一場因爲生存利益爆發的種族廝殺。  

爲什麼同治皇帝學無所成 同治回民起義的過程 第3張

  同治回民起義後的城市

這場戰爭的開端是從一場滅絕人性的屠殺開始的,起義的第一仗回民們就血洗了一個陝西的小村莊,將整個村莊上下全都給殺了。當時陝西的回民驍勇善戰,而且大多都是有着足夠的作戰武器,又總是大規模的聚集起來以一些小村莊爲突破口,所以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裏陝西地區就有幾百萬的漢民遭到了慘無人道的屠殺,這樣大規模的屠殺比起後來希特勒對於猶太人的種族滅絕來說一點都不遜色,而且當時回民中的一些領袖還受到了外國列強的支持,意圖分裂國土,這樣的瘋狂的屠殺行爲到了現在竟然被很多人認爲是正義的,而後來根據統計,陝西很多地方都是被殺得十室九空,死去的漢民在1500萬左右,如果不是清朝政府的介入,或許死亡人數還要更多。

而到了後來生活壓力的減小,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戰爭帶來的苦痛教訓,讓我們能夠和其他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更好的相處,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更加富強,人民更加幸福,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的慘劇,才能保住和平的局面。 

大清同治年制款瓷器

大清同治年款有銅錢和瓷器等等,這些物品流傳下來後,都具有鑑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同治年間,身產的瓷器,會有“同治年制”四個印花大字,基本上都刻在瓷器的底部,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瓷器的美觀程度,又可以讓瓷器有跡可循。  

爲什麼同治皇帝學無所成 同治回民起義的過程 第4張

  同治年制的瓷器

清代年間,官窯生產的瓷器大多是四字或六字紀年款。咸豐皇帝之後,包括同治和光緒等皇帝,都喜歡在瓷器上題楷書,這樣的話,瓷器底部一般的格式會爲“大清某某年制”款,六個大字整齊書寫,突出有序排列的美感,加上字形比較修長,看起來會覺得美觀而不失大氣。官窯生產的瓷器會有比較嚴格的規定,如題詞樣式、題詞形狀等等,相比於官窯的瓷器,民窯就顯得隨意多了,樣式也比官窯生產的瓷器樣式多,民生產的瓷器,底部一般會有“同治年制”四個標誌。後來,隨着瓷器技術的不斷改造,瓷器上會有吉語款、抹紅款等等。

同治年間所流通的貨幣,比如銅板,上面都有“同治通寶”這四個大字。1862年,“同治通寶”正式開始生產,多見於“寶浙”、“寶昌”、“寶川”等鑄造銅幣,在不同大小上,會刻有不同的漢字字形,因爲由多家單位鑄造而成,所以重量和質量也不一樣,大多重3克,直徑爲22毫米。

現在,同治年間生產的物品仍然可見,有的被博物館所收藏,有的在拍賣行被拍賣。 

 同治甲戌年是哪一年

同治甲戌年是同治一生中唯一親政的一年,也是同治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但是可悲的是,即使是已經親政了,慈禧這個母親依舊不願意放下自己的權勢,通過各種方式依舊把持着朝政,讓同治就算想要努力振作也改變不了什麼,更何況在這一年的年末同治帝就去世了,那麼在這一年發生了哪些大事呢?  

爲什麼同治皇帝學無所成 同治回民起義的過程 第5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同治甲戌年就是1874年,也是同治的最後一個年頭,在這一年三月份的時候,日本就找了個藉口在龜山佔據了一塊地方,意圖長期佔據臺灣,當時清朝政府還堅持抗爭,在臺灣當地進行了強勢的軍事部署,讓日本沒法進一步進入臺灣,處於一種進退兩難的地步,但是日本看出清朝實力羸弱,所以一點都不慌張,非常囂張的威脅清朝,要清朝賠償軍費,開始的時候清朝政府還據理力爭,認爲日本這是不道義的入侵行爲,所以堅持不賠償,但是隨着英國的介入,最後清朝還是選擇了投降,簽訂了賠償的條約,並且還承認了不存在的錯誤,直到十月底的時候拿到好處的日本才撤軍。

在同一年同治帝爲了方便讓慈禧頤養天年,開始修建頤和園,結果最後因爲很多大臣的反對,最後這個計劃不得不中途而廢,在這段時間,同治其實並沒有真正掌握實權,雖然有着一定的權利,但是真正的話語權還是在慈禧手中,慈禧讓他做什麼他也反抗不了,而且因爲慈禧對他後宮生活的干涉,同治就經常在外面玩,結果染上了梅毒,最後在這一年的年末病逝在了養心殿之中。